?
誰來為重病患者的生命藥買單
即便醫保覆蓋了醫療費用很大一部分,但剩下的自費部分仍是家庭無法承受之重。多用一種自費藥,就可能成為壓垮一個家庭的稻草。
雖然這些年國家基礎醫保覆蓋面越來越廣泛,但當人們罹患重大疾病,因病致貧的現象仍在真實地發生。
2013年,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研究院共同發布過一份《中國貧苦白血病兒童生存狀況調查》,在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29個貧困白血病患兒樣本中,白血病兒童家庭平均負債14萬余元。
盡管當前醫療保險覆蓋率較大,但因報銷比例、報銷范圍、起付線、封頂線、異地治療、自費藥等因素影響,過半受訪者家庭報銷比例不到一半,遠遠彌補不了高昂的醫療費,有的白血病類型甚至不在大病救助范圍內。
數據顯示,69.19%需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兒沒完成移植手術。其中,因費用高昂無法完成手術的達62.59%。
可以想象,如果有充足的資源,這些白血病患兒很可能經過手術恢復痊愈,和同齡人一起出現在課堂上,重新踏上正常的人生軌跡,但現實情況卻是,即便醫保覆蓋了醫療費用很大一部分,但剩下的自費部分仍是家庭無法承受之重。
多用一種自費藥,就可能成為壓垮一個家庭的稻草。
截至2016年1月底,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00余萬人,深圳總共有1192.94萬人有參加重疾補充醫保的資格,也就是說其中約40%的人都投了保。從市場的熱情可以看出,人們對重疾補充醫保的需求是如此迫切。
2015年4月,深圳市發布了《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試行辦法》,采取向商業保險機構購買大病保險的方式,對大病患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進一步保障。
這一次的創新試水,不僅在當地備受關注,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眼球。
深圳重病補充醫保的投保政策非常寬松,唯一的門檻就是參加社會醫保。深圳所有社會醫療保險參保人,不分戶籍、不分年齡、無論是否已經患病,都可以在規定的參保時間內,依照自愿原則參加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保費標準為每人每年20元,保障時限從2015年7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
采用醫保個賬、個人自費、福彩金、殘保金支付的多渠道籌資模式,是深圳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的創新之處。
使用醫保個人賬戶基金結余支付保費,符合條件的參保人不需要額外出錢,社保局通過短信通知參保人的方式,確認個人投保意愿,然后集體劃扣,使得整個項目既盤活了個人賬戶基金,又高效率地實現了參保。
另一方面,深圳制定了寬松的投保政策,讓每個深圳的醫保參保人都可以有機會參與到這個福利保障項目,充分做到應保盡保。
每人每年20元的保費對普通家庭來說只是一餐飯錢,而覆蓋的保險內容卻極好地擴展了基礎醫保的外延。
參加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主要可以享受兩項待遇:
第一,在同一社會醫療保險年度內,參保人住院時發生的醫療費用,按《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規定屬于社會醫療保險目錄范圍內、且應由其本人自付的部分累計超過1萬元的,超出部分由承辦機構支付70%。上不封頂。
以一些真實案例來分析,一名因急性心臟病住院的一檔醫療保險參保人,住院總費用為81.36萬元,基本醫療保險支付53.17萬元,個人自付12.22萬元(其余部分由地方補充醫療保險支付)。如果參加了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最后還可以再報銷(12.22萬-1萬)× 70%=7.85萬元。
第二,在同一社會醫療保險年度內,參保人患重特大疾病使用《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內藥品所發生的費用,由承辦機構支付70%,支付金額最高不超過15萬元。
《目錄》在國家、省、市醫保確定的藥品目錄之外,挑選了11種療效特別好的惡性腫瘤治療為主的藥物,這11種藥物主要是針對肺癌、乳腺癌、腸道腫瘤以及非腫瘤類疑難病癥的藥物,其針對的病癥都排在深圳疾病譜前列。
深圳重疾補充醫保的一個顯著創新,正是在于突破醫保藥品目錄,將一些原本昂貴的自費藥納入保障范圍。而目前市場上的商業醫保,大部分還是參考社會基本醫保目錄。
那么這些自費藥是以什么標準被選入重疾補充醫保的呢?

上述平安養老險負責人表示,“主要是由政府組織專業機構,通過深圳市的疾病譜中相關疾病發生率的排位來進行確定的。
這11項是從幾十個基本醫保目錄外藥品中嚴格遴選出來的,基本上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近幾年參保人需求較為強烈、長程使用的高值品種;二是經專家論證藥物經濟學評價較高的品種;三是經測算保費成本能維持在適宜水平,不會因保費的提高影響到大家參保的積極性;四是綜合考慮深圳市的惡性腫瘤發病率情況,優先納入發病率排名前列的肺癌、腸癌、白血病以及乳腺癌等治療藥品;五是國內上市達三年,國內其他城市已有納入報銷的情況。
后期待這些藥品運營成熟后,再將其逐步納入商保目錄內,商業補充險再納入新的藥品目錄,保障參保人新的醫療需求。”
“性價比”極高的深圳重疾補充醫保,一經發布就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場反響。
截至2015年8月,深圳共有參加社會醫療保險人數為1192.94萬人,也就是說有1192.94萬人有參加重疾補充醫保的資格。一檔參保個人賬戶余額達到3632元的有約200萬,其余近1000萬人需現金支付。
2015年11月1日起深圳辦理參保,到11月7日,一周之內線上個人自費參保數達到49萬。
當年12月,社保局對基本醫療保險一檔參保個人賬戶余額達到3632元的參保人統一劃扣繳費,參加重疾補充醫保,共有198萬人。
20元的保費覆蓋了相當可觀的保險內容,這一商業模式是否能可持續運營?或是需要政府對企業提供額外的補貼?
根據簡單計算,500萬參保人,每人保費為20元,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在1億左右,從數據來看,截至今年1月底已理賠人次5219人,理賠金額合計3037萬元,賠付率約為30%,當然,離保險到期還有半年時間。曾有大病險企提出,大病保險的目標賠付率應定為85%。
上述平安養老險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政府宣傳組織,以優惠的價格和優質服務,吸引更多的參保人投保,就可以稀釋個體風險。寬松的投保條件能夠促使更多的市民參與到商業保險的市場當中,這有利于提高國民的保險意識,進一步拓寬保險市場,提高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
根據深圳市政府與保險公司簽署的協議,合同期內承辦機構凈利潤率控制在5%以內,運營成本控制在賠付總金額的3%以內,非政策性虧損自行承擔。
隨著大病保險漸行漸近,深圳推出的重疾補充保險,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政策推行的一個實驗。
據廣東保監局介紹,2015年是廣東實現大病保險全省覆蓋的第一年,保險業為廣東18個地市的6700多萬城鄉居民提供了大病保險保障。
截至2015年12月底,廣東保險業已支付大病保險賠款12.21億元,未決賠款5.15億元,超過20萬城鄉居民得到了大病保險理賠。
2015年,各地紛紛開始推行大病保險計劃,建立大病保險制度。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大病保險覆蓋人口9.2億,報銷比例普遍提高了10到15個百分點,345萬大病患者直接受益,有效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在2016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提出,圍繞民生這一問題,保險的重要突破點之一就是提升大病保險服務水平,推動實施大病保險“一站式”結算和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政府與市場優勢互補,政府拿出組織能力和公信力,保險公司拿出市場效率和專業服務,共同投入民生福利項目,是實現低成本、高效率運營的一種可能性。
商業補充保險和社會保險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和循環,構成多層次醫療保險體系,為解除患者和家庭的沉重經濟負擔,緩解因病致貧、返貧的社會問題,提供了一種解答。
(《新民周刊》2016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