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靚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374-01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育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富有彈性的工作計劃,并靈活地執行。然而,就現實情況來看,隨著幼兒教師工作內容的日益龐雜,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無暇顧及靈活地制定和實行工作計劃,創造性地組織和實施教育活動,而是更多地依賴于教材和現成的課程資源,按部就班地完成每天的教育工作,而這種慣性的工作方式不但使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發展面臨巨大的問題,同時也對幼兒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帶來不少的阻礙。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唯有讓老師們重拾“開放”的教育觀念和思維方式,組織和實施“開放”的教育活動,才能重新讓學習煥發活力。這個學期我在班級里嘗試開展了班本化開放式教育的活動——尋找“最”上海,借著這個活動的前思后想及開展經過,說說自己的幾點經驗。
一、確立中心
確立中心也就是預設活動的核心經驗,雖然我們嘗試的是開放式教育,但它并不是放任幼兒自由發展,而是在活動的過程中更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激發幼兒主動學習而不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所以,從學期的第一個主題開始,我們就一直關注著幼兒的所說所想,想從中找到幼兒的興趣點。
根據大班幼兒的能力,我們想在活動中能體現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互相學習能力及主動學習能力,于是預設的活動中心目標是:1.根據已有的分組、資料搜集、整理的經驗,接受相關的任務,商討完成任務的方法,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到達集合點,積累更多有關上海的知識經驗。2.能通過宣傳、調查、網上搜索、同伴合作等多種方式,解決執行任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體驗集體完成任務的自豪與喜悅。
這個核心經驗的由來就是建立在對幼兒的了解基礎上的,這也符合開放式教育的理論中對于幼兒地位的描述:中心是“幼兒”而非教師;學習是“主動”而非“被動”;狀態是“自由”而非“放任”;方法是“靈活”而非“固定”。
二、跟隨童心
教師預設了活動的核心經驗以后,也開始揣摩活動大概內容:雖然說是去尋找,但是也不能是毫無目的的,在出發前,我們需要對上海有比較詳細的了解,根據主題書上《我們的城市》的分支預設及網絡資料的查詢,我們覺得了解一座城市,可以從衣食住行這些方面入手,于是我們有意識地在主題開展的進程中引導幼兒去發現、了解。
首先我們鼓勵幼兒使用多種方式去收集自己想要的資料,以往的做法就是向身邊的人去了解,但是方法單一也缺乏自主學習的精神,所以我們把注意力轉向萬能的度娘。在主題活動《動物網吧》中,我們把重點放在了如何從網絡上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或資料。
接著的“我喜歡上?!钡男≌{查、從MV“喜歡上海的理由”中尋找自己喜歡的上海元素及有共同興趣的伙伴等等,不但拓展了幼兒獲取經驗的渠道,也讓我們發現了幼兒在自我探索過程中的興趣轉移和延伸,他們并不局限于教師預設的衣食住行這四個方面,還增加了上海方言、上海弄堂游戲等。于是本著我們幼兒園倡導的“幼兒在心,課程隨行”理念,我們及時地調整了活動的主要內容,將“衣食住行”拓展為“食、用、玩、話、住”。
三、不忘初心
我們進行開放式教育的宗旨是什么?是教師、學生在態度、觀念、行為、方法以及教學結果的期望上表現出松綁、多元、開放、彈性、廣角、立體、包容的調整與實踐,也就是讓學生能夠有時間、機會及可能,用屬于自己的反思與速度來進行學習。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謹記“不忘初心”。
尋找“最”上海看上去只是一個大班的外出實踐活動,其實不然,為了能在活動當天幼兒能充分表現出自己的主動性、參與性,在之前的一系列準備活動中,幼兒的知識經驗的積累、交往能力的提高、探究能力的培養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些能力的轉變不會是瞬間發生的,而是細水長流的,更是需要時間去等待幼兒量變到質變的。所以,我們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時機來引導幼兒成長。
“不忘初心”,我們本著給幼兒時間,等待他們成長的理念,在幼兒背后默默支撐著他們,鼓勵他們不斷思考,不斷前進;不給幼兒過多的框架,給的是信任和建議,讓他們感覺自己是成功的,就會有更多的信心去接受挑戰。
四、家園齊心
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及終身的老師就是他們的父母,所以開放式教育中也少不了家長的身影。為了讓家長了解開放式教育的具體情況,我們在開學前的家長見面會上就和大家聊起了這個話題,讓家長們對這種更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更重視幼兒的學習能力的教育方式有了初步的印象。從我們預設活動內容開始,就邀請家長共同參與。
同時家長對于活動的支持,也給活動的設計帶來更多的可能,在幼兒闖關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幫助幼兒解讀任務單,協助幼兒商議如何小隊合作完成任務,不但提高了活動的效率,同時也使每位幼兒都有觀察者和指導者,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每位幼兒參與活動并完成任務的能力。
所以開放式教育在關注教師和幼兒的同時,更要關注家長、社區在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家長應被視為幼兒園教育與教學過程中有效積極的社會教育資源加以利用,使他們真正成為幼兒園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積極貢獻者,也就是我們所倡導的家園齊心。
一個學期的嘗試,時間雖短,但是感受還是很深刻的,我們通過開放式教育活動,發現了幼兒的點滴成長:(1)在反復的磨合過程中,幼兒有了基本的合作能力,小隊內能針對一個話題進行討論,并得出比較統一的答案。(2)幼兒克服了膽怯、怕生的弱點,在家長與老師的鼓勵下,比較自信得與陌生人交往,完成各項小任務。(3)幼兒的學習方式有所改變,由被動接受慢慢地向主動探索靠攏,并開始喜歡上用不同的方式去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同時也看到了存在的問題:(1)幼兒之間對于主題經驗的積累及運用的能力差異較大。(2)家長和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方式差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