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峰
【摘 要】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十分迅速,與此同時公路橋梁建設項目越來越多,在橋梁工程建設中,樁基是橋梁的基本支撐,樁基一般都需要深入土層中,其可將上部荷載借助水或者較弱底層傳到土層,對橋梁整體質量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因處在土層中所以樁基施工的隱蔽性較大,這也就導致施工中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進而影響了樁基施工順利進行。基于此,文章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經驗,重點研究了橋梁樁基施工技術控制的相關內容,希望以此能為同類施工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橋梁樁基;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0 引言
橋梁樁基是橋梁施工質量控制的關鍵,然而在實際施工中,因為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導致橋梁樁基施工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橋梁整體施工質量不高。所以,在掌握了橋梁樁基常見施工技術的基礎上,研究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重點把握相關施工技術的控制要點對提高橋梁樁基施工質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1 橋梁樁基常見施工技術
1.1 人工挖孔樁
人工挖孔樁對樁基長度和直徑都比較小的條件比較適用。施工中主要是借助人力完成挖孔,然后安裝鋼筋骨架,最后進行混凝土澆筑,以此保障樁基支撐作用。人工挖孔樁施工技術有很多的優勢,比如施工操作簡便、成孔檢測便利等。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其還能很好地和環境相適應。現階段該種技術施工效率均較高,在橋梁樁基施工中應用比較廣泛。
1.2 鉆孔灌注樁
此種技術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正循環鉆孔,另一種,是反循環鉆孔。施工的基本原理是用鉆孔設備破壞施工土體,然后再借助成孔設備把泥漿運出來,進一步形成樁孔,接著在孔內放置鋼筋籠,最后進行混凝土灌注。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的關鍵點在于完善泥漿及其水位管理工作,此項工作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的是后期混凝土澆筑質量。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的優點主要是成孔樁基所受限制不大、施工噪聲低等,相對人工挖孔樁施工技術,該技術所鉆的孔較大,成孔速度非常快且成孔質量也很高。
2 橋梁樁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與控制對策
2.1 孔壁坍塌
孔壁坍塌是橋梁樁基施工中的常見問題。結合具體施工實踐分析,導致孔壁坍塌的因素很多,主要就是護筒埋的較淺或者是泥漿粘稠度太低。對此,要求相關施工技術人員在成孔施工中應該重點把控鉆進沙土的進尺速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另外,還要仔細分析護筒的埋藏深度,確保護筒能順利穿過軟土以及粉砂層。
2.2 沉渣過厚
導致沉渣過厚主要是以下兩點原因:第一,鋼筋籠的下放時間太長,還有可能是下放時碰到了孔壁,然后使孔壁塌方進而引發沉渣過厚的現象出現;第二,泥沙質量不符合相關要求,主要是含沙量超標。解決沉渣過厚問題可用以下措施:首先,重點控制泥漿質量,確保泥漿質量能符合工程建設的具體要求。其次,盡最大可能縮短鋼筋籠下放時間,同時防止鋼筋籠碰到孔壁;最后,如果下放鋼筋籠時就發現沉渣超過施工要求,則需立即進行二次清孔,從而避免沉渣過厚現象的產生。
2.3 斜孔現象
造成斜孔現主要是因為巖面傾斜,還有可能是因為土層軟硬不均勻。對此問題應該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處理:第一,施工中要是遇到大孤石或探頭石,應該進行擊碎;第二,針對土層軟硬不均勻問題,應該把混凝土注到孔里面,在混凝土凝固后用錘打入。第三,針對巖面傾斜可用片石填平,然后再沖擊。
2.4 鋼筋籠上浮
鋼筋籠上浮問題的出現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混凝土供應不夠;第二,灌注時混凝土已經初凝;第三,埋管相對較深。對此,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解決:灌注過程中上下提動導管,與此同時控制埋管深度,一般深度應該控制在兩到六米即可。
2.5 橋梁成樁卡管
橋梁樁基中還有一個常見問題即卡管,因橋梁地下情況比較復雜,所以施工中可能會因灌注方法和管網結構等因素造成卡管問題的出現。因此可選擇連續或者震動技術減少卡管問題的出現。出現卡管時,首先要確定卡管的具體位置進行定,位置較淺時采用導桿沖搗方法處理,位置過深時用加壓的方法沖散骨料。
3 橋梁樁基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3.1 鉆孔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鉆孔是橋梁樁基施工的重要環節,其主要有以下施工要求:第一,嚴格檢查各個鉆孔設備,綜合設置用水、道路及電力線路管理;第二,在掌握澆筑材料的相關內容后,疏散相對濃稠的泥漿,同時測量澆筑高度,把控樁頭預留高度;第三,保證鋼筋骨架質量,在各端頭用十字撐加固;第四,在設備底座平穩以后開動鉆機,在鉆機運行中對鉆孔中心位置進行測量校對,避免出現移位。此外,認真觀察孔內情況,確保護筒水位在施工要求標準內。
3.2 鋼筋籠制作技術控制要點
鋼筋籠的制作也是樁基施工的關鍵環節,制作前應該確保剛健以及焊條的質量能施工要求,這點可從鋼筋的進場驗收和焊條保單進行控制。應該按照施工圖紙要求制作樣板,結合樣板把箍筋制成圈,此時應該注意控制鋼筋籠的直徑和長度,加勁箍筋應該設在主筋外圍,這樣不但能減小施工難度,還能進一步加固箍筋作用。此時還可在其內側安裝聲測檢測管,安裝中應該注意避免因焊渣導致的導管堵塞,檢測管用密封膠連接。鋼筋籠安裝的控制要點:安裝前應該清理孔內殘渣,吊放鋼筋籠時要確保安裝位置,一定要對準孔位,同時不能碰到孔壁,放置時應該及時多次測量鋼筋籠標高,避免出現鋼筋籠下沉和上浮問題。
3.3 混凝土灌注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混凝土灌注是橋梁樁基施工的重點工序,在施工時應該依照有關技術保準進行攪拌,通常情況下,攪拌時間應該在90秒以上,攪拌完成之后,試驗檢測坍落度以及和易性,只有在試驗檢測指標達標以后才能進行下一步澆筑施工。澆筑之前還應該做好清孔工作,另外還應該檢測沉淀厚度,同時設置導管,然后進行承壓以及水密試驗,要確保導管的穩定性,導管應該在井孔中心位置。在進行澆筑混凝土時用溜槽和串筒,在和混凝土面相離兩米內的位置進行,以此保障混凝土聚合性,需要注意的是相距10米的地方不能進行鉆孔施工,澆筑6小時后回填。混凝土灌注中的控制要點:首次灌注時,灌注數量必須滿足埋入深度不能小于1米、灌注過程應該連續有序,這樣就能避免出現因高壓空氣囊造成的導管被壓漏,后期灌注時間不能大于首次初凝時間,如果出現大于情況就要摻入緩凝劑。
3.4 成樁檢驗技術控制要點
在橋梁樁基施工結束后,還應該檢驗成樁質量,主要是檢驗混凝土試塊強度質量以及樁身質量,樁身檢驗主要是高應變和低應變,檢測出樁基的長度、縮徑、估算混凝土強度,抽樣檢驗,混凝土灌注時進行旁站以及全過程控制。施工圖上標注樁位、編號等信息,還要指定具體的機械設備,材料供應計劃、電路安裝等。及時進行跟蹤檢驗,同時評定檢測結果,保證橋梁樁基施工的順利進行。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橋梁樁基施工中,因施工環境的復雜性經常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文章中講到的孔壁坍塌、沉渣過厚、斜孔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嚴重的影響了橋梁樁基的建設質量。因此要求相關人員在施工中對相關問題應該進行具體的分析同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最重要的是應該把握橋梁樁基施工技術控制要點,以此從根本上提高樁基施工質量,進而提高橋梁整體施工質量,最終促進交通運輸行業的安全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玉安.公路橋梁樁基礎施工技術探析[J].四川水泥,2015,07:239-240.
[2]馮耀宗.關于橋梁樁基施工技術的探討[J].低碳世界,2015,01:267-268.
[3]問雍.公路橋梁工程中樁基的施工技術與質控路徑研究[J].南方農機,2015,05:54+56.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