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唐彬 劉小軍 蔣申華


【摘 要】核電站建安階段無損檢驗作為焊接質量控制的關鍵手段,對保證核電建造質量至關重要,核電業主期望能夠加強無損檢驗質量控制,掌握一手質量信息,防患于未然。本文以方家山核電為背景,介紹了NPIC以“現場+后援”的技術服務模式代表業主方參與建安階段無損檢驗質量監督管理項目的組織與實施、實施效果、經驗體會。該模式從技術和管理層面進一步提升了方家山核電站建造質量,建議推廣應用于其他核電站的建設。
【關鍵詞】總承包模式;方家山核電站;無損檢驗;質量監督管理
0 前言
方家山核電工程1、2號百萬千瓦核電機組從工程設計、關鍵設備制造、建筑安裝調試、機組性能試驗與整體啟動到投產運營全過程均由我國自主完成,是國內首批總承包建設模式(EPC)的核電工程,是中國核電工程公司(CNPE)首次采用EPC模式建造核電站的樣板工程。
建安階段大量設備管線安裝必須采用焊接工藝,焊縫質量直接影響著核電站運行的安全性、經濟性,無損檢驗作為焊接質量控制的關鍵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把好無損檢驗關就是保證焊接質量。其次,許多關鍵設備的焊接安裝質量只能在建安階段實施,防患于未然總好過事后“外科手術式”補救。因此,核電業主運行方強烈期望加強建安階段的無損檢驗質量控制。但在建設總承包模式下,核電業主參與建安階段一線的質量控制力度勢必減弱,加上人力資源限制不能深入參與建安階段的無損檢驗質量控制,于是聘請具有專業資質及核電現場經驗的第三方代表核電業主開展建安階段的無損檢驗監督管理工作,成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在核電建安階段嘗試。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NPIC)無損檢驗中心擁有民用核安全設備無損檢驗資質,100多名技術人員持有核級無損檢驗證書,多年從事核電站無損檢驗及技術支持服務,依托核材料及燃料研究所在金屬材料、焊接、老化防腐、理化檢驗等專業均具備專家級人才隊伍,綜合勢力雄厚,完全可以勝任核電站建安階段無損檢驗監督管理工作。2010年11月,業主單位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QNPC”)與 NPIC 簽訂了《秦山核電廠擴建項目(方家山核電工程)現場無損檢驗質量監督管理技術服務合同》,委托NPIC代表業主履行對工程無損檢驗質量監管的義務,該項工作持續四年,在業主、總包方、監理方、各分包方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項目運行不斷完善,實施效果顯著。下面主要介紹方家山核電工程建安階段無損檢驗監督管理模式組織實施,實施效果,經驗與體會等。
1 組織與實施
1.1 組織構架及接口
NPIC根據合同既定的“現場+后援”的工作模式成立了方家山核電工程無損檢驗監督管理項目部,核材料及燃料所主管副所長牽頭該項目的組織策劃實施,無損檢驗中心副主任擔任項目負責人。進駐方家山現場組人員均持有多項民用核安全設備無損檢驗資質及多年核電站現場工作經驗,累計派駐人員6名。后援技術支持組則匯集了無損、焊接、腐蝕、理化檢驗等學科的專家,共計10名。現場工作組歸口QNPC一廠技術管理處,并配合一廠工程管理處工作。現場組直接與工程公司方家山項目部、監理公司接口,共同完成對中核二三、中核二二、浙江火電以及其他分包商無損檢驗監督管理工作。組織構架及接口關系見圖1。
1.2 監管項目實施流程
項目部根據項目程序文件《方家山核電工程建安階段無損檢驗監督管理項目策劃》、《方家山核電工程建安階段無損檢驗監督細則》以及合同規定實施各項活動。一廠技術管理處作為方家山核電工程建安階段無損檢驗監督管理項目業主接口單位,負責協調各方資源,全面領導項目部各項活動的開展。現場組代表一廠技術管理處配合一廠工程管理處以選點見證、巡檢、專項檢查、方案審查的方式參與各承包商無損檢驗監督管理,現場組通過即時匯報、周報、月報等形式向一廠技術管理處反饋無損檢驗監督情況,根據發現問題的性質及復雜程度以現場溝通,向后援技術支持組或者一廠技術管理處反饋問題并落實監督整改。后援技術組則負責回復現場組的技術咨詢解決現場各方分歧較大的問題,審查重大施工方案,開展專項監督,協助業主及承包商參與核安全局對話等方式發揮專家團隊的后援作用。方家山建安階段無損檢驗監管各方實施流程見圖2。
2 實施效果
2.1 實施總體情況
該項目實施的4年期間,現場組共計選點1056個(H點52個、W點627個、R點377個)、出席見證點4840個(H點728個、W點1265個、R點2847個),提交、組織或直接參與各方組織的大型包括各級施工部門的總結分析會、經驗反饋交流會、評審討論會等共計88次,完成58項無損檢驗專業相關重要不符合項進行審查、和處理、跟蹤和驗證,提交49份《建安期間無損檢驗監督月報》、600余份專項監督報告,巡檢報告416份。后援技術支持組承擔日常技術咨詢和重大無損檢驗無損檢驗活動技術指導工作,為現場工作組提供專家級技術后援支持,在控制要素指導,標準試塊制作與計量、臨界缺陷評判、不符合項處理、技術條件漏項處理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援共60次,派出后援專家專項檢查30余人次,就重大施工活動中無損檢驗相關問題與核安全局進行對話與會議交流15次。
2.2 典型案例分析
現場工作組積極主動掌握工程進度和安裝質量狀況,有針對性參與重要工序的無損檢驗活動進行監督與管理,并發現的無損檢驗問題及時反饋、處理、跟蹤、關閉。項目組先后組織解決了主管道超聲波自動檢驗問題、主管道焊縫滲透檢驗記錄問題、主管道射線檢驗未熔合漏判問題、控制棒驅動機構滲透檢驗缺陷判定問題、一回路焊縫射線檢驗記錄缺陷漏判問題、甲供材料無損檢驗不合格、不銹鋼覆面安裝焊縫射線缺陷超標、常規島重要管道系統缺少標識以及提高常規島重要系統焊縫無損檢驗比例問題、檢驗標準與驗收標準不一致等多項無損檢驗的重大問題,下面選取兩個案例進行介紹。
2.2.1 主管道UT檢驗專項監督
現場組審查主管道車間焊接工藝評定超聲波自動檢驗方案,發現第三方檢驗單位編制的檢驗程序存在10余處與設計文件《主管道超聲波自動檢驗技術條件》不符;檢驗過程中標定記錄為福清核電站標定數據,沒有按要求在現場對設備標定;沒有按程序對探頭進行頻率和焦距測試;主管道超聲對比試塊材料為嶺澳核電站主管道材料制作,且不能提供其材料證明文件,無法證明其材料符合方家山核電主管道技術要求,《主管道焊縫超聲波檢驗技術條件》明確要求主管道超聲波試塊必須為現場主管道母材延長段。
分析原因:第三方檢驗單位與工程公司簽訂了檢驗合同,檢驗方案僅提交工程公司備案,未報業主審查,導致程序及檢測過程的執行偏差。因對比試塊材料未到貨,無法開展試塊加工及計量檢定,第三方檢測單位為趕進度采用嶺澳核電站主管道材料制作對比試塊,忽略了技術要求及質保程序上的風險。
現場組就發現的問題向技術處做了專項匯報,引起了業主的高度重視。業主方、技術后援組、現場組緊急前往去檢驗單位總部就主管道超聲波自動檢查方案進行專項技術交流。雙方針對主管道超聲波檢驗發現的技術性、管理性及檢驗過程控制等問題,與105所進行了坦誠交流。檢驗方對規程及檢驗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說明和澄清,對程序文件進行了兩次升版,最終通過了業主方的認可。此外項目組牽頭三次組織相關單位針對主管道超聲對比試塊材料問題進行會議溝通,技術后援組從技術角度和質保角度綜合考慮提出了試塊材料解決方案,得到各方的認可,并達成一致意見,避免了主管道無損檢驗質量風險,推進了超聲波自動檢驗活動如期進行,保障了主管道設備安裝主線進度。
2.2 常規島焊縫標識問題
現場組對常規島管線焊縫無損檢驗進行現場見證時發現:焊縫未打永久性標識,檢驗人員依據管線圖來確定焊縫。考慮到管線圖與現場管線安裝的符合性難以確保,沒有焊縫標識,檢驗人員焊縫核實困難,焊縫漏檢或者、錯檢風險較大。
分析原因:承包商依據在其他電站的經驗進行管線施工,犯了經驗主義錯誤。根據DL/T869-2004火力發電廠焊接技術規程5.3.14規定:焊口焊完后應進行清理,經自檢合格后做出可追溯的永久性標識。另外從秦山二期1#,2#號機組大修的經驗反饋,由于當時部分管道未打標識或者標識被油漆覆蓋,加上建島時間較早,部分紙質資料不全或者損壞,大修期間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核查焊縫,完善標識,建立焊縫數據庫。因此從法規的要求和電站運行管理角度出發,建安階段焊縫打永久標識是很有必要的。
現場組將問題及時反饋給技術處,并提供DL/T869-2004的法規支撐和秦山二期的經驗反饋,技術處發函(關于要求常規島焊縫進行永久標識的函)要求責任方落實整改,在CNPE組織下,各方開會達成共識,對四大管道系統進行打印永久標識記錄。
3 經驗及體會
回顧方家山核電工程無損檢驗監督管理的執行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處理流程,個人經驗及體會如下:
(1)建議建立建安階段的無損檢驗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編制各個層次的無損檢驗監督細則,明確監督人員的數量、資質、監督要素等要求,規范無損檢驗監督的執行。政策上鼓勵監督人員考取無損檢驗專業資格證書,進一步加強監督人員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必要時考核監督人員的專業水平,形成“監督中的監督”機制。
(2)針對施工過程中的對標準、技術條件、檢驗規程的執行各方存在爭議的情況時有發現,建議工程公司在施工前組織各方提前消化理解標準、技術條件,建施工方與設計方溝通的平臺,促進總包方、設計方、施工方的多方技術交底,盡可能避免執行偏差。
(3)全周期的核電工程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總承包模式不是簡單的按圖施工,更不能將建安工程與運行工程割裂,建議工程公司能進一步充分了解業主運行方的運行需求,在建安階段為方便核電站運行管理提供服務,例如,建安階段管線信息數據庫、建安階段焊縫信息數據庫、原始階段缺陷信息數據庫、對比試樣留樣、不可達檢驗盲區問題等。
4 結束語
目前,方家山核電在業主及各參建單位共同努力下已順利商業運行,是CNPE實施核電建設總承包模式的成功工程范例。NPIC通過“現場+后援”組織模式代表QNPC參與方家山核電建安階段的無損檢驗監督管理工作,在業主方、工程公司、監理公司及各分包商共同努力下,建立并不斷完善了方家山核電工程無損檢驗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從技術和管理層面提高了各方對無損檢驗控制要素的認識,推動工程公司和監理公司無損檢驗監督管理水平的提升,進一步提升了核電站的建造質量。建立了業主運行方與各承包商的多向溝通機制,使得建安承包商能夠及時了解業主的運行需求并提供相應的服務,方便業主后期的運行使用。
代表業主的第三方與各核電參建單位目標一樣,都是圍繞保證并提高核電建造質量開展相關工作。鑒于該模式在方家山核電建設項目中在各方理解支持下,實施效果顯著,建議推廣應用于其他核電站的建設。
【參考文獻】
[1]HAF003《核電廠質量保證安全規定》[S].
[2]HAF602《民用核安全設備無損檢驗人員資格管理規定》[S].
[3]《民用核安全設備特種工藝人員資格管理監督檢查大綱》[Z].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