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伍
一個認真洗衣做飯的人,從來不缺幸福感。80后女孩任頻捷,從令人羨慕的金融行業辭職自主創業,以教學視頻的方式,2分鐘內教人學會做一道菜。任頻捷認為美食是情感和溫度的載體,她要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努力,將溫暖與熱情傳遞給每一位熱愛生活的人……
不忘初心,解下“金手銬”離職創業
任頻捷是北京人,曾就讀于南京大學、哈佛大學,先后就職于德意志銀行、中信資本等知名企業,參與過眾多海內外項目的上市、收購、兼并和投資,在人們眼里,她已經是一名成功的金融界精英。
隨著職位越來越高,任頻捷漸漸感到,數億美金的上市項目、成倍的回報,雖然帶來完成工作的成就感,卻沒有內心的觸動,她更向往做一些有溫度的、接地氣的事情。
忙碌的工作常常令任頻捷感到疲憊,每每回到家,吃著媽媽變著花樣做的菜,疲勞會一掃而空。久而久之,吃上媽媽親手做的一道菜,成為任頻捷內心的期盼。
一天,朋友在跟任頻捷聊天時說,她想學會做更多的菜,這樣女兒就更愿意回家吃飯,但苦于沒有學習的途徑。另一位同事說,請朋友們吃飯時,雖然忙碌辛苦很久,但看到親手做出的菜大家吃得開心,感覺特別幸福。
任頻捷一直喜歡看英國廚師Jamie Oliver創辦的《原味廚房》,這個致力于改善英國學校飲食,推崇健康飲食觀念的美食節目風靡歐洲。在聽了朋友們的話后,正在謀求創業的任頻捷內心涌起一陣沖動,美食成為她想嘗試的方向。2015年初,帶著對創作的憧憬,任頻捷選擇離開令人羨慕的職位,開始美食之旅。
一個跟金融打交道的人,要轉戰美食界,如何入手?任頻率為此進行一番調查。她發現,國內的美食節目除《舌尖上的中國》外,少有精致的內容。任頻捷同時注意到,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以前可以坐在電視機前看一檔40分鐘的做菜節目,但現在關注時間不會超過3分鐘。因此,她最終將創業項目定位為,用教學視頻形式在2到3分鐘內教人學會一道菜。
身邊的朋友對任頻捷的做法很不理解,說放著好好的事業不干,偏偏要進入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美食行業,很不明智。不管人們如何議論,任頻捷始終不為所動,堅持聽從內心的召喚。“美食是一種創作,而且特別接地氣。我想通過美食視頻切入生活方式,做一件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這可能非常微小,但又特別重要,有意義。”任頻捷說。
不會切菜,卻選擇美食領域
2015年端午節,任頻捷找來兩個攝影師,開始嘗試拍片,場地還是臨時蹭了朋友的水果店。由于是試拍,任頻捷自己出鏡擔任主廚,這是一次自編、自導、自演的大膽嘗試。
“紙上得來終覺淺”,拍攝視頻并沒有像任頻捷想的那么容易。在拍攝打雞蛋時,由于鏡頭拉得太遠,拍不出滿意的效果,她立即要求重拍。“不就是一個簡單的鏡頭嗎?”攝影師為此感到不愉快,認為她太較真。任頻捷不管不顧,每一個鏡頭都反復確認,不滿意的多次重拍,一直從當天下午3點“折騰”到晚上10點。
素材拍好,問題也隨之而來,任頻捷不會剪輯。無奈之下,她只得前往南京,找到一個剪輯師,告訴他自己想要的效果,然后像小學生一樣認真地坐在電腦旁,瞪大眼睛看剪輯師處理素材。整整“盯”了兩個白天之后,一段3分鐘的視頻成型。
任頻捷反復對視頻進行完善后,把它分享給幾位朋友,想聽聽大家的建議。一位朋友開玩笑說:“你看著不像會做菜呢,拿刀的架勢不專業呀!”按照任頻捷最初的想法,試拍成功后她會請專業廚師出任主廚,但朋友的話引起了她的沉思,對呀,既然做美食視頻,怎么可能連切菜都不會呢?
第二天,任頻捷暫時放下視頻制作,專門去了一趟揚州,在一個朋友開的餐館里義務切菜。她每天從早上9點站到晚上9點,中午幾乎不休息,累得全身浮腫,就連餐館里的師傅都不忍心:“又不是要去做專業大廚,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這樣折磨自己?”兩個星期之后,任頻捷的刀工已經得到師傅的認可,臨行前,師傅還鼓勵任頻捷出鏡拍攝。“可能大家看我做菜,覺得挺像那么回事,比較溫暖、美好。”任頻捷笑著說。
2015年8月初,任頻捷從揚州回到北京。一邊招募團隊,一邊繼續學習各類烹飪知識和技巧。看書累了就研究視頻,視頻看累了就做菜,然后邀請朋友們前來品嘗。經過不斷嘗試和反復改進,2015年10月,任頻捷和她的團隊正式開拍。
研究菜譜是第一步。選定某道菜譜后,任頻捷找來十幾個菜譜進行對比,然后調整改進,因為她發現網上的很多菜譜殘缺不全甚至是錯的。有一次,任頻捷按照網上教的方法做干煸花菜,她先將花菜焯水,試了三次仍然炒不出干煸的味道。請教廚師朋友后才知道,原來花菜不能焯水,并且要在煸炒過程中三次添加料酒。料酒既可以保證烹飪所需要的水分以防炒焦,又因酒精迅速揮發,不會使花菜的口感變得綿軟。
菜譜確定之后,接下來就是試菜,然后進入拍攝、剪輯環節。別看一道菜的視頻只有2分鐘左右,但拍攝卻至少需要5至7小時,剪輯則耗時10小時。
整個拍攝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所有團隊成員沒有一個懈怠。任頻捷說:“我們在做片子的過程中感受到,必須是做菜的人用心,拍攝的人用心,剪輯的人也用心,觀眾才有感應。”
2015年11月感恩節,第一期美食視頻發布在微信公眾號“迷迭香Rosemary”上。點開視頻,在動聽輕快的音樂聲中,烹飪的食材和步驟一一展現,輔以簡單文字說明,簡潔易記,一看就會。
視頻播出后,很多人給任頻捷留言,一位叫李青的用戶說:“迷迭香做的菜就是好吃,色香味美,跟著學也通俗易懂,有這樣的大廚教學,不久將來我也會成為一個大廚的,為此,我天天關注。”另一位用戶說:“親手用心做飯給你愛的人、愛你的人吃,與到餐館用餐的感覺就是不一樣。迷迭香,感謝有你!”
不負美食,哈佛學霸終成大廚
2015年12月圣誕節前,一位辦畫展的朋友找到任頻捷,請她為參加畫展的人準備晚宴,大概60人左右,任頻捷一口答應下來。沒想到的是,參加畫展的人數在不斷增多,80、100、120……最終定在170人。
看著這個人數,朋友慌了神,這些人中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甚至還包括國際友人。常言說“眾口難調”,半年前連菜刀都拿不好的任頻捷,能完成這個任務嗎?就連周圍的人們也表示懷疑。任頻捷卻十分鎮定,她看了看烤箱的大小,考慮選什么菜可以搭配好時間,就已經心中有數。
任頻捷提前兩天開始籌備晚宴食材,她找來團隊的3個人打下手,自己親自掌廚。這時,任頻捷在揚州苦練的刀工發揮了作用,半小時她可以切一箱西紅柿,而香菇丁切了6個小時就完成。
晚宴的前一天晚上,所需的1260套餐具送到,任頻捷一看傻眼了,每套餐具都沾滿灰,這意味著臨時增加洗餐具的活兒。加派人手?已經不可能。任頻捷只得一邊洗餐具,一邊炒配料、烘焙面包,一直忙到凌晨6點,然后她回家稍作休息, 10點又趕到晚宴地點忙活著。
最終,晚宴很成功,參加者對任頻捷的手藝贊不絕口。一位同行說,像這樣的工作量至少需要20個廚師,而任頻捷卻只有4個人,真是“藝高人膽大”。
迷迭香第一次舉辦線下活動,就獲得成功,有人問任頻捷的秘訣是什么,她笑著說:“做菜,最重要的是用心。如果只是為完成任務,即使最拿手的菜,做出來也不好吃。”這之后,任頻捷的“大廚”美名很快傳開,很多人找到她,訂制各種高端晚宴。
截止目前,“迷迭香”擁有的粉絲超過6萬,視頻同時在騰訊、秒拍、豆果美食、下廚房等渠道發布,點擊量累計超過3000萬,并于2015年10月獲得了一筆個人投資。2016年2月1日,迷迭香攜手中央電視臺1頻道《生活圈》,推出新春特輯“花生糖”和“桂花糯米藕”的制作方法,更是讓迷迭香走進尋常百姓家,影響在進一步擴大。
未來,任頻捷表示將繼續專注視頻內容,推出其他美食系列,教會人們更多的廚藝,使人人都可以成為大廚,享受美食帶來的愉悅,讓生活更美好!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