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
一
妹妹趕時尚,剛開始的時候,她只與身邊的同事、朋友比。她有個同事,有一件漂亮的皮衣,兩千多元,妹妹看著眼饞,但她剛工作不久,錢不夠,又不好意思開口向父母要錢,就自己一個人在單位住,每天只吃一頓早餐,中午、下午飯都不吃,用省下的錢買皮衣。妹妹堅持了一個月,總算如愿以償。
后來,妹妹有個朋友,買了一款LV包包,妹妹又看上了,有前一次的經(jīng)驗,妹妹如法炮制,這次沒堅持到一個月,就餓暈過去。父母聽說妹妹住院了,嚇得趕緊跑到縣城來,給妹妹墊付了5000塊錢的住院費,又給了她4000元錢,讓她補身體。妹妹不知道用什么法子把父母哄回家后,在醫(yī)院里住了兩天就出院了,把沒用完的住院費,加上她省出來的積蓄,父母給的營養(yǎng)費,又向同事借了幾千塊錢,買了這款LV包包。
我知道后,找到妹妹住處,批評了她。妹妹把我推出門,讓我少管她的事,她已經(jīng)長大了,自己會安排自己的生活,讓我少操心。
這件事后,妹妹不但沒收斂,反而變本加厲,眼光不再放在身邊的同事朋友身上,而是在網(wǎng)上收集各種國際品牌的衣物,開始瘋狂購買。錢不夠,妹妹就向身邊的同事借錢,借的數(shù)目不大,這個五百,那個一千的。等我知道的時候,妹妹已經(jīng)借了6萬元了。
父母把妹妹訓(xùn)斥了一頓后,只能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幫妹妹填補這個窟窿。父母的退休金不高,兩個人一月就四千多元錢,還要看病還房貸,平時省吃儉用的,這一下就讓妹妹給花光了,老兩口氣得幾天沒睡好覺,最后只能告訴妹妹的同事和朋友們,以后不要把錢借給妹妹。
二
妹妹開始以各種理由折騰父母。先是說她要出差,路費不夠,讓父母給她2000元錢,后來說是單位要組織外出活動,又向父母要錢,父母不給她錢,她就要挾父母,不給錢她就辭職,揚言以后再也不回來了。妹妹還真跑出去一個星期,父母知道后,只能哄她回來上班,事事依著她。妹妹再后來跟父母說,她們單位要集資買便宜房,讓父母向親戚借了7萬元。等父母知道妹妹把拿去的錢都用來購物時,氣得住進了醫(yī)院,這下妹妹才不敢繼續(xù)向父母伸手要錢了。
妹妹看父母沒錢了,知道我有兩個閨蜜跟我關(guān)系好,就以各種理由找她們借錢。妹妹向我的閨蜜們借錢后,許諾一個月就還,最后半年過去了都不還,閨蜜們打妹妹的電話,剛開始她還死皮賴臉地笑著跟閨蜜們解釋,后來直接把閨蜜們的電話放進黑名單里,閨蜜什么時候打電話進去都是無法接通。閨蜜們沒辦法,這才把妹妹向她們借錢的事告訴了我。我連忙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幫妹妹填補空缺。我告訴閨蜜們,以后不管發(fā)生事,都不要借錢給我妹妹。
妹妹向我的閨蜜們也借不到錢后,開始到處打聽我單位同事的名字,然后向我的同事借錢。
單位里的同事,有的不經(jīng)常聯(lián)系,有的只是點頭之交,可是妹妹不知道從哪里弄到他們的聯(lián)系方式,張口就向他們借錢,單位的人都在議論我,弄得我在單位聲名狼藉。
十多年未聯(lián)系的前男友,突然給我打電話,讓我感到非常意外。前男友炫耀地對我說:“多年過去了,都這個年齡才開始創(chuàng)業(yè),還需要那么多啟動資金,我現(xiàn)在有這個能力幫你。”我一下懵了,不知道他給我打電話是什么意思。
前男友以為我假裝不知道,想賴他這筆帳,撕破臉皮給我下最后通牒,讓我盡快把三個月前借他的5萬塊錢還給他。
在我的追問下,我才知道,妹妹不知道通過什么途徑打聽到在另一個城市工作的前男友的電話號碼,從他那里借了5萬塊錢,是以我開始籌備創(chuàng)業(yè)資金的理由向他悄悄借錢。
我打電話問妹妹:“你為什么背著我又向他借錢?”妹妹說:“小題大做,不就借個錢,有什么了不起的,又沒讓你跟他復(fù)合,只不過是借用一下,看你那個驚慌失措的樣子。”把我氣得都快哭了。
在我身邊的老公聽不下去了,把電話搶過去,我和妹妹這才終止了爭吵。
三
后來妹妹背著我向我老公伸手要錢。今天叫個姐夫,能不能借幾百元渡難關(guān)?明天叫個好姐夫救個急。我老公抹不過面子,就經(jīng)常三百、五百地接濟她。
妹妹還假裝要給我老公還錢,我老公不好意思收那三、五百塊錢,只能讓她花掉。
最后我老公被我妹妹三天兩頭地來這么借錢,借得囊中羞澀,開始問我要錢給妹妹花。我問老公錢花哪了?讓他給我算個明細賬,老公居然還真給我算了一下,和同事正常的應(yīng)酬花500,買煙花了200,買汽油花了800。結(jié)果還是對不上帳。在我再三追問下,老公才說都借給妹妹了。
妹妹最后找不到人借錢了,又跑來跟我磨嘰。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向我哭訴,他們的同事,又買包,又買車,又買房子,人家還穿的名牌,她就想穿個名牌,拎個漂亮包,還要遭受我的責難。然后又說:“你到底借不借錢給我?”還要挾我說,如果我再不給她借錢,她就到我老公的單位去禍害他的名聲,讓我們都過不好。
我說服不了妹妹,也負擔不起妹妹這樣沒完沒了的搜刮,便把妹妹這個 “剁手黨”的惡行告訴父母,讓父母來管她。父母同樣也管不住妹妹這個“購物狂”,氣得住進了醫(yī)院。
家有一個購物狂真的讓人不省心,一家人都得圍著妹妹轉(zhuǎn),不停地填補妹妹購物欠下的債務(wù),讓全家人苦不堪言。
心理點評:
購物這件事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是一件“過癮”的事。但當一個人購物到了債臺高筑也控制不了繼續(xù)買下去的欲望,甚至不買就寢食難安時,購物就成了和毒癮、賭癮、酒癮一樣的心理疾病。文中的妹妹顯然已經(jīng)是一種“上癮”的狀態(tài)了。
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這屬于沖動控制疾病的范疇。購物狂的心理原因來自于自身對商品的病態(tài)占有欲。當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時,內(nèi)心會激起一種特別的沖動,不管此商品對自己有沒有用處,都會不假思索地將其買下來,如果沒有買,心里就會特別難受。但往往買回去之后又后悔,這種沖動又會轉(zhuǎn)變?yōu)閮?nèi)心的罪惡感和焦慮情緒。
明顯癥狀如下:
無論這件商品需要多少錢,都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買的東西一次都沒有用過,買回家就扔在一邊;購物比工作、社交、親情都重要,成為生命頭等大事;明明已經(jīng)拖欠信用卡,卻仍花上千塊買衣服、鞋子、化妝品等等;心情不好時,會想要走進商場;不買東西就感覺異常空虛。
如果一個人符合上述的3-4條,這個人就必須采用相應(yīng)的方法來控制自己的購物欲望了。
通常購物狂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比較注重購物的過程。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孤獨、空虛,想要找一種代替品來滿足內(nèi)心的空虛。購物的過程讓這些人產(chǎn)生樂趣。另外有一些人是因為壓力過大,希望通過購物的行為來宣泄壓抑的情緒。根據(jù)國內(nèi)一項消費調(diào)查的結(jié)果表明,在極端情緒下消費的女性高達46.1%,還有一部分人用購物行為來滿足自己的控制欲。
第二類人更注重于所購買的物品。這類人大多對商品有種病態(tài)的占有欲。一部分人是因為虛榮攀比心理,一部分人是因為貪圖便宜,看到商場打折,就不考慮是否真的需要而購買。
第三類人是既注重購物過程也注重所購買的物品。他們沉迷于購物過程帶給自己的滿足感,也沉迷于那種攀比和被人羨慕夸獎的虛榮心。
如何擺脫“購物狂”的狀態(tài)呢?心理醫(yī)生認為改變購物模式,從行為上逐漸控制自己的購物欲是比較有效的。購物上癮的人很多事后都后悔,所以購物之前養(yǎng)成“做計劃”和記賬的習(xí)慣。
很多熱愛購物的人都有使用信用卡的習(xí)慣,沉溺于可透支的刷卡當中,不利于養(yǎng)成合理的消費觀念,建議購物上癮的人使用現(xiàn)金支付,這樣比較清楚自己的消費額度,利于自己對購買行為進行控制。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有的人不僅高消費,消費時還會情緒過分高漲,不合理消費次數(shù)不斷增加,這可能是現(xiàn)實中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通過購物來逃避問題。這樣的“購物狂”如果同時還有話語格外多、特別開朗,很可能有抑郁或者躁狂的傾向,需要心理方面專業(yè)檢查。
責編/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