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讀書的好處,其實是不用說的。在人類歷史上,除了中國有一小段時間流行過“讀書無用”“知識越多越反動”的說法之外,是沒有人否定讀書價值的。人類自從有了文字,用文字來記載自己的歷史,傳承知識,講述故事,書寫詩歌之后,讀書本身,就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今天由于教育的普及,多數人似乎都可以自己讀和寫了??墒牵x書的障礙,卻依然存在。網上好些貌似已經大學畢業之輩,卻連一些淺顯的文字都讀不懂,或者根本看不進去??梢哉f,多數受過教育的網民,他們上網除了玩游戲,就是看視頻,還有一點圖片。說起來,網上的文章,多數的文字他們都認識,但是,就是沒這個耐心,去把它們弄明白。
好些人讀過高中,甚至讀過大學,但讀了十幾年,卻沒有學會閱讀,這真有點荒誕,然而,這卻是真實存在的現實。
中小學語文課,目的就是為了教會人讀和寫。一篇課文,先講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寫作背景。然后再分析字、詞、句,主謂賓定補狀,名詞動詞形容詞,同義詞反義詞,接下來是各種修辭格,比喻借代排比。好端端的一篇文章,被凌遲切割,剁得稀爛,然后摻入各種“作料”,最后讓學生“吃下”、記住。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便于復習考試,文章拆得越零碎,知識點就越是明晰。文章可以被忘記,作者可以被無視,但知識點永存。學了這么多課文,就是為了學點被老師(教材輔導)整合出來的字詞句,一些修辭格,然后填入老師教給的作文格式里,教學的過程,就算完結了。
經過這樣的教育,多數的學生,閱讀的興趣也就沒了。不懂思考,不懂邏輯,甚至沒有思維能力。日后能看點小說,已經阿彌陀佛了。稍微講點道理的文字,他們就看不懂,也沒心情看。這個境界,想不人云亦云,豈可得乎?
人類學家告訴我們,從小在狼群里長大的孩子,即使回歸人類社會,想要教會他們語言,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學會語言的關鍵時間段,同樣,現在存在閱讀障礙的成年人,想要教會他們閱讀,也千難萬難。因為,教育的過程,已經把他們閱讀的興趣和動力都泯滅了。無論人類的技術進化到什么地步,文字的閱讀,都是不可取代的。閱讀,是一種思維的訓練,邏輯的養成,缺了這個過程,人們就只能在低端狀態下生活了。眾多渾渾噩噩的人們,之所以渾渾噩噩,說到底,只是因為他們狀態低端。
從這個意義上講,現在患有閱讀障礙癥的人們,實際上也是一種狼孩。狼孩的關鍵,不在于喝的是狼奶,而是沒有經過人類社會的社會化過程,沒有經過必要的教育和訓練。
【原載2016年4月23日《今晚報·今晚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