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近日,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引發了極大關注——大學生魏則西兩年前被查出罹患“滑膜肉瘤”晚期,四處求醫后他在網上搜索得知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聲稱有一種先進技術可以治療此病。然而,在借錢完成治療后,癌細胞發生了肺部轉移,魏則西于不久前去世。事件背后,“莆田系”醫院承包部隊醫院科室的隱情浮出水面,百度推廣和競價排名再次引發眾怒。最新報道顯示,國家網信辦已會同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衛計委成立聯合調查組進駐百度公司,對此事件及互聯網企業經營事項進行調查并依法處理。
百度在此番事件中無疑又扮演了讓人詬病的角色——拿人錢財,與人推廣,引人上鉤。但板子都打在百度身上,就能夠避免下一個“魏則西式悲劇”嗎?就算地球人都知道了百度推廣等同于廣告,排名靠前的大多是土豪、金主而非行業翹楚,也難免依然有人被坑被騙。莆田系發家、發展、發達至今已有二三十年,有些莆田系早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
魏則西是相信了百度,但他更相信的是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的公立醫院屬性和三甲頭銜,是權威媒體此前關于該院、該科室以及相關醫生的那些正面報道。包括他在內的許多人都沒想到,公立醫院的某個科室也能被承包,公立醫院中的某些人也能把救死扶傷做成赤裸裸的以謀利為第一要務的生意。
關于公立醫院能否把某個科室交出去給其他人、公司經營,2000年,原衛生部出臺的《關于城鎮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規定:“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不得投資與其他組織合資合作設立非獨立法人資格的營利性的科室、病區、項目。”遺憾的是,這一規定只針對地方醫院,這也使得莆田系承包部隊醫院科室成為可能。莆田系潛伏在公立醫院里,借用公立的信用和名聲斂財獲利,公眾很難甄別。
說起莆田系醫院,各地的瑪麗醫院、女子醫院以及專治不孕不育的廣告總在電視上滾動播出的醫院,多有莆田系醫院的“身影”,其在公眾印象中,重贏利勝于重療效。可公眾的注意力僅僅盯著一個莆田系醫院是不夠的。因為一家醫院尤其是公立醫院,要新設某個科室或者將某個科室易主,難道不需要履行審批手續嗎?如果醫院都被一些游醫、庸醫甚至不懂醫術的人掌控,把仁心仁術換成生意經,醫院還是醫院嗎?種種報道顯示,莆田系醫院一直用自己的逐利心蠶食并侵蝕著正常的醫療體系和秩序,而我們對此的監管其實卻并不給力。
在一些公共事件中,某一個體成為相關改革推進、相關制度廢止的關鍵人物,比如孫志剛的死之于收容遣送制度的廢止,張海超的“開胸驗肺”之于職業病診斷制度的修改。如今,魏則西能成為改變醫療領域亂象、治理搜索引擎潛規則的“關鍵先生”嗎?
【原載2016年5月4日《工人日報·評論》】
插圖 / 急救 / 趙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