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存棟 米青
不同氣管插管時機對急診心肺復蘇效果影響的研究
季存棟 米青
目的 研究不同的氣管插管時機對急診心肺復蘇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142例急診心肺復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對照組,各71例。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及時氣管插管,觀察組患者接受早期氣管插管,觀察分析兩種插管時機對急診心肺復蘇效果的影響。結果 觀察組的插管完成時間為(110±60)s,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40)s(P<0.05);2組的插管成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的竇性心律恢復率(84.5%)、1周存活率(60.56%)以及成功復蘇率(77.5%)均顯著高于對照組(52.1%、29.58%、42.3%),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SpO2與MAP,觀察組分別是(0.85±0.10)%、(75±10)mmHg,對照組是(0.70±0.15)%、(60±10)mmHg;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診心肺復蘇患者的過程中采取早期氣管插管有利于復蘇成功率的提高,療效較好,具有良好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急診;心肺復蘇;氣管插管;時機
呼吸循環衰竭、心跳驟停是急診工作當中的常見危急重癥,其搶救的及時性與有效性尤為關鍵[1]。目前臨床中主要通過緊急氣管插管建立起人工氣道維持呼吸道暢通[2]。氣管插管時機的準確掌握在提高急診的心肺復蘇成功率以及挽救患者生命方面意義重大。為了研究不同氣管拔管時機對急診心肺復蘇療效的影響,本文對142例急診心肺復蘇患者的資料做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解放軍第八十八醫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42例急診心肺復蘇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成觀察組、對照組,各71例。觀察組男39例,女32例,年齡18~71歲;對照組男41例,女30例,年齡19~73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的氣管插管操作方式,借助喉鏡經口明視的前提下進行氣管插管;成功插管后將通氣模式選擇為機械通氣控制,基本參數包括:吸氧濃度60%~100%、潮氣量8~12 mL/kg、氣道峰壓35~40 cmH2O、呼吸比1∶1.2~1.5且每分鐘呼吸頻率12~20次;患者均采取經皮測血液飽和度以及動脈血壓、心電監測等相關檢查[3]。其中對照組應用及時氣管插管方案,在患者出現心跳停止、無法測量血壓與喪失意識等癥狀的5 min內行氣管插管,同時利用呼吸機給患者支持通氣。觀察組則應用早期氣管插管方案,在患者伴有痰瘀阻塞、呼吸衰竭、呼吸淺表無力等臨床表現并且尚有心跳的情況下進行插管以及使用呼吸機支持其通氣[4]。

表1 2組患者的資料比較
1.3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心肺復蘇成功標準判斷急診患者的心肺復蘇效果[5-6]:(1)患者口唇與面色從紫紺變成紅潤;(2)急救后恢復心跳,經心電圖檢測顯示有竇性心律或者交界部房性心律;(3)瞳孔從大變小并且對光的反應恢復正常;(4)自主呼吸恢復至規則或者不規則呼吸,心跳恢復,脈搏氧飽和度(SpO2)不低于90%。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及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的氣管插管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插管完成時間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照組的插管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護理結果對比
2.2 2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情況比較 選擇不同插管時機后,觀察組患者的竇性心律恢復率、1周存活率、SpO2、MAP以及成功復蘇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活率為4.0%,>10 min復蘇的病患存活率幾乎為0.0%。現代研究表明,患者PO2低于6.67 kPa且有呼吸衰竭征象、心跳未停止時,立即對其實施氣管插管,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通氣效果,確保機體各臟器氧供。另外,相比較于心跳停止后才予以氣管插管的病例,早期氣管插管可顯著提升患者的復蘇成功率與存活率。可見,采取早期氣管插管的方案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可提高患者存活率,促進病情恢復。本次研究,2組的插管成功率均較高,但觀察組的心肺復蘇成功率與1周存活率等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此,醫學專家與學者一致認為,及時判斷并掌握氣管插管的時機對于患者病情的恢復來說尤為重要。若患者確診為呼吸衰竭,那么應在其呼吸、心跳停止前予以氣管插管。如此,方可拓展患者成功復蘇的時間窗,改善生存質量。

表3 2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情況對比[n(%)]
綜上所述,在急救急診心肺復蘇患者的過程中采取早期氣管插管復蘇成功率高,竇性心律恢復率及1周存活率均高,具有良好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1] 馬建林.心肺復蘇搶救過程中不同時機氣管插管的效果觀察[J].中國綜合臨床,2015,31(6):496-497.
[2] 劉軍.心肺復蘇患者不同時機氣管插管臨床療效對比[J].醫藥前沿,2016,6(18):156-157.
[3] 張仲廷.心肺復蘇開始時機對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1, 18(11):1478-1479.
[4] 吳瑩,濮娜,張彩萍,等.氣管插管不同時機對急診心肺復蘇患者成功率的影響[J].醫學綜述,2016,22(14):2859-2861.
[5] 陳英杰,陳運立,林秋萍,等.潮氣末二氧化碳分壓評價氣管插管時機對心肺復蘇成功率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2,18(6):721-724.
[6] 于德海.氣管插管時機對心肺復蘇成功率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 2012,18(22):140-封3.
[7] 張歷,王遠方,楊陽,等.氣管插管時機對心肺復蘇成功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4):267-269.
[8] 田野,張陳勻,菜運昌,等.氣管插管在心肺復蘇術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5):3285-3287.
氣管插管氣在心肺復蘇中極為重要,既可為患者提供通暢的氣道,又能保證氧氣供應充足。研究發現[7],人體的大腦組織不具有較高的缺氧耐受性,一般情況下,心跳停后的10 s,人體腦內能利用的氧就已消耗完畢,5 min后腦細胞三磷酸腺苷充分耗盡。對此,為能提高患者臨床搶救的效果,防止腦細胞死亡,應及早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有報道稱[8],患者復蘇的時間越早,其存活的概率越高,具體表現為:4 min內復蘇的病患存活率高達50.0%,4~6 min內復蘇的病患存活率為10.0%,>6 min復蘇的病患存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32
山東 271000 解放軍第八十八醫院急診科(季存棟) 泰安市中心醫院兒科重癥監護室 (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