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萍 巫志國 彭洪
全麻與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分析
易萍 巫志國 彭洪
目的 探究全麻與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 隨機抽取進行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年齡≥60歲)80例,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應用腰硬聯合麻醉,對照組采用全身麻醉。觀察比較2組血壓變化、簡易智力狀態檢查(MMSE)評分及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即刻血壓為(136.35±27.68)mmHg、術后72 h為(128.35±14.35)為mmHg,對照組患者術后即刻血壓為(143.24±15.32)mmHg、術后72 h為(135.56±12.53)mmHg,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POCD發生率12.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7.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患者血壓影響較小,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小于全身麻醉,提高了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全身麻醉;腰硬聯合麻醉;老年;術后;認知功能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屬于一類手術后中樞神經系統臨床綜合征,臨床表現為精神錯亂、記憶力減退、焦慮等,嚴重影響患者病情術后恢復,老年人多發[1]。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尚未明了,但相關臨床研究顯示,不同種類的麻醉藥物、麻醉方法可能會影響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2]。本研究選取進行手術的老年病例,研究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對其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于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擇期治療的年齡大于60歲且需進行手術的老年患者80例,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齡(71.40±0.46)歲,平均病程(27.51±0.42)月,腹部手術30例,四肢手術10例。對照組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齡(72.10±0.35)歲,平均病程(25.47±0.38)月,腹部手術30例,四肢手術10例。研究中選取的患者術前不存在影響其認知能力的疾病或服用影響其認知水平的藥物。年齡,性別等患者基本臨床資料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術前半小時,2組病例分別建立靜脈通道,進行麻醉前給藥,緩解其術前緊張情緒,注射阿托品用以預防吸入性肺炎。進入手術室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輸注乳酸林格氏液。
觀察組患者予以腰硬聯合麻醉,行硬膜外穿刺后,麻醉醫師將羅哌卡因脊麻混合液注入蛛網膜下腔。手術過程中麻醉醫師視手術情況進行追加。
對照組患者使用全身麻醉,使用硫噴托納進行麻醉誘導,避免誘導期的不良反應,進行氣管插管及機械通氣后,術中麻醉維持采用丙泊酚靜滴。
1.3 觀察指標 2組患者術前、術后即刻、術后72 h,應用簡易智力狀態檢查(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方法對患者認知功能進行評定并測量相應血壓變化[3]。若手術后72 h患者的認知功能較術前下降大于等于2%,則認為該患者存在術后認知功能障礙[4]。觀察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情況以及血壓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獲得的相關實驗數據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相關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血壓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即刻血壓為(136.35±27.68)mmHg、術后72 h血壓為(128.35±14.35)mmHg,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前、術后即刻、術后72 h血壓變化對照(x±s)
2.2 2組患者MMSE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MMSE評分術后即刻為(27.7±0.2)分、術后72 h為(29.2±0.6)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前、術后即刻、術后72 h MMSE評分變化對照(x±s)
2.3 2組患者POCD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記憶力減退1例、焦慮癥狀4例,POCD發生率為12.5%,對照組患者術后精神失常2例,記憶力減退5例,焦慮癥狀6例,其他癥狀2例,POCD發生率為37.5%。觀察組術后POCD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人群,身體內的多個器官處于功能衰退的階段,同時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麻醉主要是通過麻醉藥物的神經阻滯作用,阻滯神經元相互之間的信號傳遞,一定程度上加快神經細胞死亡[5]。一旦手術時間過長,神經元信號傳遞受阻后,從而導致神經功能、視力、聽力和語言能力的恢復延遲,甚至加重病情。
老年人手術大多采用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兩種方式。通常情況下,不論采用哪種麻醉方式,麻醉藥物代謝過程結束后,大腦都會恢復到麻醉前的狀態。但當麻醉時大腦供血大量減少,有可能損傷中樞神經元和神經系統,加上部分老年人腦部功能衰退,這種損害往往更為嚴重[6]。另一方面,這兩種麻醉方式在腦部供氧、血流動力學及代謝方面影響差異較大,也直接影響到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恢復效果。腰硬聯合麻醉用藥量較少,患者肝腎負荷較小;全身麻醉用藥劑量較大,術后藥物代謝消除緩慢,中樞神經受到殘留藥物的持續抑制作用;神經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較長時間刺激神經元信號傳遞,極易導致患者出現術后認知功能障礙[7]。全身麻醉藥物不僅具有麻醉性,而且會影響神經元蛋白質表達,導致神經元死亡,進一步加重患者術后不良反應,嚴重者出現術后認知功能障礙[8]。
在本文研究中,觀察組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對照組采用全身麻醉。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即刻血壓和術后72 h血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患者血壓影響較小。觀察組MMSE評分術后即刻和術后72 h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POCD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較小。
綜上所述,應用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患者血壓和認知功能的影響較小,降低了POCD的發生風險,有利老年患者術后盡早恢復,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1] 李鳳英,龍紹祥.全麻合并腰一硬麻醉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分析[J].麻醉與鎮痛,2013,3(1):115-116.
[2] 張春燕.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創傷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23):79-80.
[3] 楊祖娣.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118.
[4] 蔡偉華,張良清,李志藝.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995-996.
[5] 李霞,張勇,張京.周圍神經阻滯麻醉對脊髓生物學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37):6594-6600.
[6] 姜晨,戚楊頌,雷波.全身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比較[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5):945-946
[7] 李世杰.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患者POCD的不同影響[J].當代醫學,2014,20(22):27-28
[8] 何燕娜,張縣強.全身麻醉和單側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創傷患者認知功能恢復的比較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5,20(3):578-58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51
江西 337055 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麻醉科 (易萍 巫志國 彭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