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莉
重癥燒傷患者急性期輸液及營養的路徑護理
蒯莉
目的 探析重癥燒傷患者急性期輸液及營養的路徑護理。方法 選擇75例重癥燒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表法分為2組,其中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運用路徑護理,對2組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 對照組7例(18.92%)重復建立輸液通道,觀察組2例(5.26%)重復建立輸液通道,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其營養狀況恢復好,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給予重癥燒傷患者急性期輸液及營養的路徑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
重癥燒傷;急性期;輸液;營養;路徑護理
重癥燒傷患者具有病情嚴重、發展迅速等特點,再加上病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營養支持和輸液方面,對護理有著較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給臨床護理帶來了新的挑戰[1]。因此,本文對重癥燒傷患者急性期輸液及營養的路徑護理進行了探討,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石門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5例重癥燒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37)和觀察組(n=38)。對照組中男22例,女15例,年齡20~50歲,平均年齡(33.5±7.9)歲;觀察組中男24例,女14例,年齡22~52歲,平均年齡(33.9±8.1)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即患者入院后,對比較嚴重的合并傷進行快速處理,對患者的情緒進行安撫,保護燒傷創面,避免出現感染。由于一些患者的呼吸比較虛弱,及時給予氧氣支持,并且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征變化,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避免發生休克。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則運用路徑護理:(1)輸液護理。治療期間,對患者的各項情況進行詳細記錄,輸液治療前,應該對穿刺針進行仔細檢查,查看外包裝是否完好無破損、是否在滅菌有效期內,避免液體內混入細菌進入患者體內。由于多次穿刺會對有限靜脈區域造成破壞,所以在輸液的過程中,應該盡量保證一次穿刺成功,避免重復穿刺,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原則,輸液治療前,應該將患者的身體特點和燒傷情況作為基本依據,確定合適的輸液量,在選擇輸入藥物時,不能選擇刺激較強的藥物比如紅霉素等,應該選擇鹽水或者葡萄糖給予患者水分和蛋白質補充[2]。同時,輸液時,還應該對穿刺部位進行仔細觀察,避免穿刺針脫落,影響輸液效果。此外,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輸液速率,保持勻速,交替輸入水、電解質、膠體等成分不同的液體,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休克情況,應該增加輸液量,將輸液速度調快,并對患者的尿量進行觀察和記錄[3];(2)由于重癥燒傷患者往往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狀況,所以急救期間一定要重視患者的營養供給,嚴格按照醫囑要求,對水解蛋白質溶液進行配制,及時給予患者營養支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合理運用氨基酸等營養液。需要注意的是,在對營養液進行輸注時,一定要堅持無菌原則,嚴格消毒輸液接頭,并且護理人員也應該做好自身衛生和配制室的消毒工作,降低感染發生率。護理人員在給予患者營養支持時,應該堅持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則,重視維生素與能量的搭配,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食欲提高。由于一些患者的營養狀態較差,可以運用輸入營養液的方法,給予患者白蛋白、氨基酸等物質,使患者的免疫力提高,補充谷氨酰胺和微量元素[4]。同時,通常情況下,治療期間患者的能量消耗較多,所以要對患者的生理需求進行正確評估,重視能量供給,合理安排患者飲食,選擇合適的食物,避免不良因素影響患者的進食情況;(3)基礎護理。治療期間,盡量避免患者與外界接觸,使病房保持空氣流通,定期消毒,控制好溫度,一般在
28°C~30°C,保持病房衛生。同時,護理人員在包扎創面時,應該充分暴露燒傷創面,促進創面結痂,選擇敷料時,堅持無菌、衛生的基本原則,包扎的過程中,動作盡量輕柔,避免操作失誤再次損傷創面[5]。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出現感染和重復建立通道的情況,并對患者的氮平衡進行檢查。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5.5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7例(18.92%)重復建立輸液通道,觀察組2例(5.26%)重復建立輸液通道,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其營養狀況恢復好,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效果比較[n(%)]
臨床上在對重癥燒傷患者進行治療時,急救期營養支持和輸液尤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治療效果的提高[6]。所以,在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再運用路徑護理方案,及時給予患者營養液補充,重視營養供給,使血容量保持穩定,使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強,從而確保患者安全度過急性期[7]。通常情況下,在路徑護理中,將患者的實際情況作為基本依據,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個體差異性,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從而降低出現并發癥的風險[8]。本次研究發現,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患者恢復更快,有效降低了重復建立輸液通道的機率,避免患者出現休克癥狀,并且營養狀況改善明顯,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臨床上給予重癥燒傷患者急性期輸液及營養的路徑護理,能夠使患者的營養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
[1] 陳觀香.對重癥燒傷急救期患者進行輸液及營養路徑護理的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3):211-212.
[2] 曹桂平.路徑護理對重癥燒傷患者急救期的輸液及營養護理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29):220-221.
[3] 馬瓔.重癥燒傷患者急救期輸液及營養的路徑護理[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28(18):47-48.
[4] 陳素真.重癥燒傷患者急救期輸液及營養的路徑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34):325.
[5] 肖榕嬋.重癥燒傷患者急救期輸液及營養的路徑護理[J].醫療裝備, 2015(6):121-122.
[6] 潘梅.重癥燒傷患者急救期輸液及營養的護理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14):222-223.
[7] 吳秋霞.路徑護理及營養護理對重癥燒傷患者急救期的價值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17):201-202.
[8] 王靜.重癥燒傷患者急救期輸液及營養路徑護理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2(22):57-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087
湖南 415300 石門縣人民醫院(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