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解解
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價值分析
吳解解
目的 探討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分別選取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后的50例精神障礙患者和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的50例精神障礙患者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比較2組護理管理實施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護理管理實施后跌倒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4.00% vs 3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管理實施后互相戲耍及體位性低血壓、眩暈引起的跌倒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0.00% vs 8.00%)、(0.00% vs 1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管理實施后BP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33.16±4.35)分 vs (39.80±4.98)分],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90.62±8.79)分 vs (82.35±8.47)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風險,減少跌倒發生率,促進患者病情改善,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精神科;精神障礙
臨床研究表明,精神科住院患者因精神狀態不穩定、長期藥物治療不良反應、身體素質差、自我保護能力差、行動能力差等多種因素影響容易出現意外跌倒情況,對患者預后十分不利[1]。因此,加強對精神科住院患者的護理管理,預防患者的跌倒風險已經成為了提高精神科護理服務質量的關鍵內容[2]。本院結合國內外醫院的先進經驗在精神科實施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在預防精神障礙患者跌倒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將其臨床優勢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江西康寧醫院精神科住院部50例精神障礙患者作為實驗組研究對象。選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未實施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前精神科住院部50例精神障礙患者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牛津精神病學教科書(第5版中文版)》[3]中精神障礙相關診斷標準,病程均超過6個月;排除合并其他疾病者,存在語言或肢體障礙者以及家屬不能配合完成照料任務者。實驗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齡23~61歲,平均年齡(32.16±8.22)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3.22±1.08)年,其中精神分裂癥28例、抑郁癥9例、雙相障礙5例、躁狂癥4例、強迫癥4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齡24~60歲,平均年齡(32.58±8.19)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3.24±1.10)年,其中精神分裂癥29例、抑郁癥10例、雙相障礙4例、躁狂癥5例、強迫癥2例。2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1)明確精神科住院患者目前存在或潛在的跌倒風險,如互相戲耍、沖動行為、幻想或妄想行為、如廁濕滑、體位性低血壓、眩暈等[4]。每天對患者進行跌倒風險評估,及時作出應對處理,調整護理計劃。(2)加強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防跌倒健康宣教,講授引發意外跌倒的相關危險因素、跌倒的危害等基本常識,提高患者及家屬掌握預防跌倒的意識并掌握相關預防技巧[5]。(3)對有沖動行為跌到風險者可使用護理袖帶提前對患者上下肢給予保護和限制,必要時可進行保護性隔離[6]。(4)對住院部地面注意保持干燥,避免患者如廁或行走、跑動時滑倒,兩邊墻體及廁所安裝扶手,年老體弱者可扶扶手行走或如廁。(5)每天對患者臥位、坐位、站位3種體位血壓進行測定,對存在體位性低血壓及起身后眩暈者尤其要關注,指導患者改換體位時要慢速,一般以睡醒后30 s再坐起,坐起后30 s再站起,站起后30 s再行走為宜[7]。(6)加強護患溝通,因勢利導,做好心理護理。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護理管理實施后跌倒發生率及跌倒風險因素,并比較護理管理實施前后病情及護理滿意度。
病情評估使用簡明精神量表(BPRS)[8],共包括18個問題,每個問題按照,0分:無;1分:可疑;2分:輕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重度計分,總分為90分,評分越高表示精神障礙越嚴重。護理滿意度評分采用調查問卷形式,患者和家屬按照主觀感受給予護理服務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護理管理實施后跌到發生率及跌倒風險因素比較 實驗組患者護理管理實施后共發生2例(4.00%)跌倒事件,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9例(3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管理實施后互相戲耍及體位性低血壓、眩暈引起的跌倒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管理實施后跌到風險因素比較[n(%)]
2.2 2組患者護理管理實施前后BPR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護理管理實施后BP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管理實施前后BPR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x±s,分)
意外跌倒容易導致擦撞、瘀腫以及軟組織傷害,嚴重者可導致骨折、硬腦膜下出血、頭部外傷甚或死亡,是嚴重影響住院患者生活和生命質量的頭號殺手[9]。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危險性高于正常人,需要加強關注。臨床研究表明,精神科住院患者因精神癥狀容易出現沖動行為、幻想或妄想行為等,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也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眩暈等,均為引發精神障礙患者跌倒的主要風險因素[10]。針對上述情況,本院結合國內外先進護理管理經驗擬定了一套可行的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方案。
實施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管理實施后跌倒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尤其是互相戲耍及體位性低血壓、眩暈引起的跌倒。表明通過實施護理管理明顯增強了患者及家屬對跌倒風險的認知和防跌倒意識,配合相關防跌倒措施大大降低了患者意外跌倒的風險。同時實驗組患者護理管理實施后BP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從側面反映了實施護理管理后有利于患者病情順利好轉,也提高了護理服務的質量。
總之,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風險,減少跌倒發生率,促進患者病情改善,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1] 李文燕.加強不良事件風險防范提高護理質量[J].當代醫學,2010, 16(7):37-38.
[2] 黃潔英.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0):234-235.
[3] 劉協和,李濤.牛津精神病學教科書(第5版中文版)[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507-512.
[4] 盧梅兆,邱笑玲.風險管理在腦卒中住院患者預防跌倒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5,21(8):176-177.
[5] 屈紅,王青麗,董軍華.護理風險管理在預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2):105-107.
[6] 楊春梅.老年專科護理小組對住院患者跌倒防范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5):17-18.
[7] 林鳳英,陳俊新,馮燕英.護理風險管理預防住院跌倒高危患者跌倒的實踐及成效[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5):64-66.
[8] 伍力,王燕,李超,等.簡明神經精神量表中文版在老年癡呆患者中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2):103-107.
[9] 蔡秀英.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1):26-27.
[10] 關維春,王爽.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護理風險管理策略[J].當代醫學,2011,17(7):1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101
江西 331211 江西康寧醫院五病區(吳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