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佳秀
摘 要:如今的人民幣匯率早已經步入到了“6 時代”,中國國內許多行業,比如汽車制造業、紡織、服裝、家電、化工等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要特別關注的是正在崛起中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汽車制造業。本文將從人民幣升值的原因,結合中國汽車出口行業的現狀與人民幣升值對其的影響,分析該行業受到影響的內外原因,進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對策,從而來促進中國汽車出口貿易健康、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汽車出口;貿易;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背景概述
我國于1994年1月1日起開始實現人民幣匯率并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1994年的外匯體制改革為促進匯率機制市場化,以及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被認為是在以往多次外匯體制改革基礎上的一次質的飛躍。人民幣升值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4年至1997年。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并軌,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從1994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并軌時,人民幣匯率從1993年12月的1美元兌6.75元提升至8.70元,人民幣貶值22.4%。隨后到1997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緩慢升值了4%。
第二階段:1998年至2005年7月。我國政府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做出了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穩定在1美元兌8.27元人民幣左右。由于我國與東南亞國家有相似的市場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人民幣匯率穩定而各國貨幣相繼貶值,相對其他國家貨幣,人民幣升值。
第三階段:2005年7月至今。中國于2005年7月21日進行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建立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而改變了人民幣單一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度。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總體呈現升值趨勢,盡管匯率對美元有小幅雙向波動。2003年,人民幣開始走向國際化,升值速度加快,到2012年3月1日,1美元兌6.3016元人民幣,1歐元兌8.4016元人民幣。人民幣結算量的擴大使得人民幣在對外貿易中獨立性增加,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顯著提升。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對出口貿易的直接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的升值意味著以外國貨幣計價的中國出口商品變得更加昂貴,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口商品變得更加便宜,從而促進了進口,抑制了出口,使中國的凈出口減少。然而事實上,從 2005 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盡管人民幣持續升值,但中國的出口總額還在繼續增加。這是因為我國的出口貿易除了受人民幣匯率影響外,還要受到出口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等因素的制約。另外,在我國出口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加工貿易會因為人民幣升值使得企業的進口成本下降,也會抵消一部分人民幣升值對出口造成的消極影響。雖然人民幣的持續升值沒有出口貿易額造成較大的影響,但卻影響了出口商品的結構。長期以來,我國都是以相對低廉的勞動工資率以及粗放式的經濟增長為代價發展我國出口貿易,其中諸如紡織業,玩具打火機等小商品制造業等單純依靠數量擴張,勞動密集和低附加值的出口企業必將因為人民幣的升值而進一步壓縮本就不多的利潤空間,迫使一部分企業破產淘汰掉,一部分企業通過改進成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增加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企業利潤。與此同時,人民不升值也會降低我國進口外國先進技術與設備的成本,進一步促進出口企業的產業升級。所以人民幣的持續升值會導致我國出口商品中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比例提高,改善我國的出口商品貿易結構。
(二)人民幣升值對出口貿易的間接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出口貿易的間接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外商直接投資來影響出口貿易。人民幣升值對外商直接投資而言,意味著同樣數量的原來外幣現在只能匯兌更少數量的人民幣,提高了我國生產資料和勞動的國際相對價格,從而增加了外商直接投資的成本,減少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進而減少我國的出口貿易額。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中國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以及以GDP 飛速增長為代表的日益增長的中國人民的財富以及背后所蘊含的巨大購買力,才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主要原因。并且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和更加良好的投資環境將進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這都減少了人民幣升值對外商直接投資的消極作用。
三、中國汽車出口行業現狀
汽車工業是被公認的具有高度產業關聯性的工業,德魯克曾稱汽車工業是“工業中的工業”。汽車產業既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極高的波動作用,對經濟有巨大的推動力。自從中國 2001 年成功加入 WTO 以后,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變得更加的深入和頻繁了,特別是中國的汽車工業。中國政府已經把汽車行業定為國家的支柱產業,并且把汽車出口定為汽車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目前中國汽車出口情況十分喜人,特別在整車出口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業績。據海關相關數據統計,2010 年全國汽車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累計1085.31億美元,首次突破 1000 億美元,同比增長55.2%,綜合比較,汽車產品進口增幅遠大于出口,數量和金額都創歷史新高。2011年,根據數據分析與專家預測,這一年仍為汽車生產“井噴”年,中國國內汽車生產行業將有可能出現產能過剩,出口規模會進一步擴大。
四、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汽車出口的影響
(一) 對自主品牌造成威脅,影響出口,面臨轉型
我國以輕型卡車和微型轎車為主的中低端產品整車出口增長迅速,中國本土品牌的整車出口,如哈飛、奇瑞、吉利、夏利等公司,已開始向南美、非洲及中東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批量出口汽車,努力拓展海外市場。但由于我國汽車出口車型大都集中在經濟型轎車領域,走廉價路線受價格變化影響很大,人民幣大幅升值必然引起汽車出口價格上漲、競爭力下降之后果。由于人民幣升值,部分企業成本的增加和利潤的減少將直接導致中國自主品牌在異國他鄉失去性價比優勢,匯率的變化在考驗著企業戰略規劃能力和產品競爭力。
(二) 人民幣匯率升值延緩我國汽車出口步伐
中國汽車的出口才剛剛起步,人民幣的不斷升值,無疑使我國汽車出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由于我國的汽車出口一開始就采取低價策略,利用的是我國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和零部件成本優勢,受價格變化影響大,出口車型大都集中在經濟型轎車領域。人民幣升值必然引起汽車出口價格上漲,無疑會削弱國產汽車的價格競爭力。再加上,隨著汽車行業關稅和非關稅保護程度的下降,國外汽車將對國內汽車市場形成一定的沖擊。
五、應對人民幣升值,制定提高我國汽車出口競爭力的措施
人民幣升值對于我國的汽車出口而言其實是柄雙刃劍,雖然給汽車出口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同時也為規范汽車出口秩序提供了動力。對于剛剛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國車企來說,人民幣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并不能阻礙它們繼續前行的步伐,汽車出口迅猛增長仍是中國汽車業未來發展的趨勢。盡管在汽車出口的隊伍中混雜著很多沒有長遠發展目標、僅依靠低價優勢賺取短期利潤的企業,但是仍有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把海外市場當做發展戰略的一部分來經營。
(一) 提升品牌競爭力,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品牌汽車企業
人民幣升值后,我國必須以產品為目標,以資本為紐帶,對汽車企業進行戰略重組。在整合過程中,政府應發揮領導規劃作用,必要時采取強制性措施,解決好各地方、各部門之問的利益沖突。企業的兼并聯合是加強集團化建設的過程,關鍵是強調效率和效益,最終要形成幾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汽車企業集團,這有利于消除內耗,增強凝聚力,促進我國汽車品牌的建立。
(二) 加大人才和技術投入,走國際化的道路
目前國內汽車出口企業普遍缺乏能和國內總部有效溝通,又能在海外獨擋一面開展公關、認證、銷售、服務乃至生產、開發的各類人才。汽車零部件及相關產業比較缺少軟件、產品設計開發、工藝規程設計、市場營銷策劃等方面的人才。人才缺乏的現象在中小型零部件企業最為突出。
(三) 進軍海外市場,堅持走出去戰略
1.收購國外汽車生產或銷售公司。上汽收購韓國雙龍汽車公司,開創了中國汽車大集團并購海外整車廠并進行經營管理的先例。
2.直接在海外設廠。一汽集團在墨西哥生產組裝一汽夏利的經濟型轎車,在一定程度上,轉嫁了天津一汽夏利在國內市場遇到的利潤危機。從長遠來看,我國汽車出口企業必須改變目前的出口戰略和策略,更多地選擇直接投資的方式在出口目標市場與本地汽車廠商/零部件廠商建立更為廣泛的合作,或者直接在條件成熟的消費市場選擇獨資的方式進行投資。
3.海外上市。出口僅僅是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如何在此基礎上使海外戰略向全方位縱深發展,是國內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國內不少汽車公司已從過去“單純的整車貿易”轉為“系統地做海外市場”,涉及到品牌建設、銷售和服務網絡拓展、技術輸出、海外設組裝廠等項目的展開。
六、結語
綜上所述,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不僅對我國汽車出口貿易帶來一些困難,也帶來了挑戰。正確應對挑戰,讓世界都看到中國制造!
參考文獻:
[1] 吳秀波. 警惕人民幣升值增速對汽車進出口業的不利影響[J]. 上海汽車,2007(2).
[2] 郭宇軒. 人民幣升值壓力與國際貿易的相互影響[J]. 中國商貿,2011(09).
[3] 馬林靖.人民幣升值對外貿影響基于我國的實證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