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 要:隨著近些年來金融化因素對于全球農產品價格市場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大,導致大批量流往農產品市場的資金會利用衍生市場實施非傳統性投機,導致供求狀況很難體現出全球性的農產品價格波動。為此,我國必須要面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新形勢,依據金融化特點實施合理的政策調控。本文闡述了農產品金融化的含義,分析了全球農產品價格波動中金融化內部與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基于金融化因素控制全球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農產品;價格波動;金融化因素
農產品金融化是前些年以來在研究農產品價格波動因素時所提出的新概念。因此,要從影響全球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各類因素視角來出發,提出促進農產品金融化的主要條件。
一、農產品金融化的含義
雖然近年來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原因包括了受資本和國際市場等各類因素影響更趨顯著等現象,以至于產生了農產品資本化、能源化等多種名稱。就從其含義加以研究,筆者覺得農產品金融化的說法顯得更加精確。所謂農產品金融化,主要是指農產品已經成為當前資本市場之中與各類金融產品相互掛鉤的商品類型,從以前單一性消費屬性往同時具備金融與消費屬性加以轉變,這樣一來價格的形成體系就出現了新的變化,這不但會受到自身供給以及需求因素所造成的影響,而且還會愈來愈多地受到各類經濟因素之影響。農產品金融化突出表現農產品已經成為諸多投資資金競相進行追逐之對象,價格所影響到的因素不斷提升,價格波動的周期有所縮短,而且波動的幅度不斷增加,復雜性與不穩定性有了顯著提升。
二、全球農產品市場中的金融化體現
(一)大量金融資本流向農產品市場
2001 年電信股泡沫破滅以來,金融資本市場的動蕩使原本在證券市場、衍生市場的國際資本需要尋求更為穩定對象,資金轉向了收益更加穩定的商品期貨市場,投資者開始在農產品衍生市場中尋找新的投機機會以減少證券投資風險。對于大宗商品衍生市場管制的解除更催生大量機構投資者進入,如對沖基金、養老基金,同時投資銀行也開始涉足該市場。這些龐大的金融資本隨著經濟形勢變化在農產品衍生市場中快速進出。當金融危機導致經濟減速時,資本被投資者從國際市場回抽,對農產品初級品市場價格回落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危機過后各國的經濟刺激方案,不僅推動了全球流動性泛濫,更使得資本市場像吃了興奮劑一樣出現了全面上漲,資金迅速涌入農產品衍生金融市場;而新興經濟體由于通貨膨脹率高,需要借助基本面良好的大宗商品進行保值避險,其資金也大量進入了該市場。
根據美國銀行數據,僅在 2006 年 10 月的一周里,國際投資者從黃金和自然資源類基金中撤出并投入到農產品市場的資金就達到 2. 63 億美元。美國商品期貨交易管理委員會( CFTC) 的報告指出,長期大規模投資能源期貨市場的華爾街指數基金大量涌入農產品市場,其規??刂屏?0%~50%的美國農產品期貨合約。
(二) 非傳統投機者的進入加大了農產品衍生市場的復雜性
2002 年以來進入農產品衍生市場的投資者更多地進行單純金融投機,這類投機并不關心農產品的基本價格與交易狀況,只是將各種農產品在衍生市場上大量買賣,加大了農產品衍生市場的復雜性,此時對沖與投機動機的區別越來越混淆。投機者不僅通過商品交易所,還可通過場外衍生品市場(OTC)實現期貨、掉期及期權掉換等交易,通過各種手段去規避投機衍生工具之間的投機風險,而原來的對沖者也開始利用現有信息去投機。同時有大量投機者買進商品去對沖他們的衍生合同,甚至企圖控制即期市場價格。
這種情況下已經很難分辨真正交易現貨或僅僅對沖期貨合約的頭寸。各種交易動機相互影響與聯系,將各種金融市場與農產品市場聯系起來,大量龐大的金融機構也都涉及該領域,如美洲銀行、高盛公司、花旗、匯豐、德意志銀行及摩根斯坦利,這更放大了農產品衍生市場中的投機行為。若市場價格波動性大會加大這類投機的復雜性,還會對正常期貨與現貨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由于套期保值變得更加復雜,期貨市場交易者會更傾向于降低套期保值與套利的業務活動,或者套期保值期限日益短期化。
(三)糧食供求狀況變化不能完全反映農產品價格波動
不可否認,價格波動首先應受到供求因素的影響。如發展中國家長期忽視農業投資,發達國家在農業保護政策下任意限制供給或提高價格,這些導致了農產品供給處于緊縮狀態。以美國為首的國家發展生物能源、中印需求的增長也使得農產品需求不斷攀升。但是,這些供求因素并不足以解釋價格波動。與 2007—2008 年全球糧食市場狀況相比,連續的糧食豐收使全球糧食庫存得到了較大改善。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 2010—2011 年度小麥期各種農產品的存貨都處于健康水平,可農產品價格卻處于快速上漲勢態。圖 2 表明了可可、大米與棉花自 2002 年以來需求缺口與價格的變化情況,按供求理論來看,價格應隨著需求缺口的增長而上升,但圖中顯示兩者并無明顯聯系,這也說明供求因素無法完全解釋農產品價格波動。不少學者甚至認為,糧價基本不是由供求所決定,而是由資本和貨幣所決定,這也是全球糧食供求與往年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而價格不斷波動的原因。
三、金融化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機制
(一)全球農產品供求形勢愈來愈嚴峻
供求形勢趨緊可以說是農產品金融化的重要基礎。就供給而言,自然災害因素可以說是世界范圍內農產品價格上升的直接因素。就需求而言,新型經濟體以及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大量增加,造成農產品的需求量不斷提升,這可以說是農產品價格提升的重要需求壓力。
(二) 全球商品的金融屬性實現了聯動
如今,黃金、石油以及農產品等商品的商品屬性越來越弱化,而金融屬性則在不斷強化。作為工業之中的基礎原料,商品價格的不斷提升是引發與促進世界范圍之中長時間的通貨膨脹。石油作為一種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其價格之提升加大了世界經濟恢復之壓力,進而提升增加了世界經濟的薄弱性,同時也為世界經濟留下了重新陷于金融危機之隱憂。實際上,各類商品之間的聯動漲價趨勢十分顯著。能源與農產品間具有十分緊密的價格聯動體系。石油價格的提升能推動煤炭、有色金屬等資源類產品的價格提升,而且還能拓展生物質能之需求,進而提升各類農產品的價格。
(三)全球農產品巨頭的投機
全球農產品巨頭為國際農產品金融化之重要操縱企業。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體系之中,全球農產品超過80%以上的交易量為著名的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以及法國路易·達孚等四大農產品巨頭所操控。以上巨頭依賴于資本和經驗等方面的重大優勢,已經完成了對上游實施研發、提供原料和期貨,對中游實施生產與加工,對下游銷售途徑和供應所具有的絕對控制權。在具體的研發技術之中,四大巨頭依賴于強大的資金與技術,全面收集全球農產品的基因以及專利,并且由此而研發出農產品領域的新專利,從而引導著世界范圍內農產品領域研發的全新潮流。四大巨頭能夠全面利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這一世界農產品定價中心實施套期保值等業務。
四、基于金融化因素控制全球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幾點對策
(一) 形成糧食金融戰略以保護農民群體的利益
我國在開發農業產業的過程中要努力創建糧食金融方面的政策,形成糧食產業開發基金,建立糧食投資以及儲備銀行,真正發展糧食期貨以及期權市場以強化國際范圍內的糧食金融合作機制,切實提升在全球糧食市場之中的金融定價權以及話語權,從而確保該方式并非為炒作,而是能夠成為保護農民群眾利益的重要舉措。
(二) 創建與規范更富成效的農產品期貨市場
與在國際市場競爭之中關于激烈搶奪資產定價權的狀況相比,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總體規模顯然偏小,其結構失衡的問題還是十分突出的,不但農產品的品種較為簡單,而且在創新上明顯不足。因此,要持續健全農產品期貨交易類型,切實加大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力度,全力開發新的衍生品市場,并且積極改進農產品期貨的上市體系,切實放開對于農產品上市產品之限制,漸漸地許可交易所可以依據農產品市場發展狀況以自行確定上市的農產品新品種。
(三) 健全農產品的流通機制以求切實解決過度投機狀況下出現農產品在價格上的波動
因為投機人士能夠通過操縱價格來扭曲農產品原本的價格,所以為了真正地解決該問題,就一定要提升農產品流通的方式方法,積極培養更富效率之流通主體,形成更具競爭力的農產品市場運行機制。一旦市場的交易能夠做到規范與透明,因為農產品投機和炒作而產生的價格波動幅度就會切實減少。
五、結語
對全球農產品實施市場調控的措施,不僅包括強化農產品儲備機制的建設,不斷提升政府所具有的市場調控能力,而且還應當依據各類農產品市場價格的變化趨勢及其預期,從而制定出更加科學、更為有效的農產品調控方案,同時還應當落實農產品信息監測以及發布體系,更為合理地引領社會輿論以及市場預期,做到切切實實地穩定全球范圍內的農產品市場及其價格。
參考文獻:
[1] 李新功. 中國農產品資本化的成因、負效應及對策[J]. 農村經濟,2012(7).
[2] 潘旭東, 馬曉平. 世界糧食危機背景下我國糧食安全問題探析. 價格月刊, 2010( 12).
[3] 劉詩白. 論過度金融化與美國的金融危機. 經濟學動態, 2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