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靖
摘 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快。金融經濟力是調節城市經濟運行的主要動力,它是我國城市的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前提。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要全面發展使中國走向全世界,中國城市化發展目標就是城市化經濟和諧快速發展。我國政府要依據國內外整體局勢,充分的發揮金融經濟力的重要影響,最終使我國經濟向均衡狀態方向發展,這樣就可以促進城市化經濟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城市化;經濟運行;金融經濟力
一、城市化經濟和金融經濟力的概念及其內涵、外延
所謂城市化經濟指的是由于城市化引起的社會經濟活動的整個過程和與此相關的社會經濟活動。更深入地講,城市發展背景下提出的城市化經濟,其重點在于“化”,在于城市發展過程中社會經濟的變化。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城市變化不僅是把居民的戶口從農業轉變為非農業,更多的變化是城市內涵的變化,比如變化效率、發展質量等。
而金融經濟力是在城市化經濟發展背景下產生的一個新的概念,按照其研究范圍其可以得出這樣的定義:金融經濟力是指可以對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并讓經濟蛋糕不斷增大、金融性活動不斷延長的正向作用力。看其內涵,金融經濟力是虛擬性金融推動經濟有效運行的正向作用力。其外延主要指按照不同的評測標準區分的有效率和無效率兩個種類的金融活動對經濟產生的不同的影響。其次,金融活動是金融經濟力的主體,其外延包含很豐富的內容,比如金融要素、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發展水平等。經濟運行是受體,按照不同的區分標準可以劃分為本地經濟和外地經濟、國民經濟、區域經濟等。再次,從效率的角度來看,金融經濟力是推動經濟運行的金融活動。從空間角度來看,有效率的金融活動可以對本地經濟發揮積極的影響,讓本地經濟產生輻射效應,隨著虛擬金融活動的流通向外區不斷流動和輻射,這種流通將會產生溢出效應。所以,金融經濟力不但對經濟體制有影響,而且也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應。前者包含市場和政府作用的途徑,后者包含內部性和外部性。進一步細化,金融經濟力因為影響的區域和對象不同而在效率和公平方面具有不同的屬性。這一概念的外延非常豐富,但本文所研究的只是城市化進程中金融經濟力所發揮的積極效用。也就是在協調城市和城市化之間的關系、推動兩者共同發展、調和包容性和均衡型城市化新模式的金融經濟力。在城市化經濟運行的過程中,金融經濟力對“城”和“市”的影響是不同的,下面將針對這兩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
二、金融經濟力在城市化經濟中的影響
從理論層面來看,金融經濟力在城市化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調節作用。因為金融歸屬于社會性市場資源,其可以不斷完善城市化經濟中的經濟體制,協調經濟體制內部各變量之間的關系,調整現代經濟資源分配,形成良好的金融經濟力。
(一)金融經濟力對“城”的影響
在“城”的發展中,“土地”是發展的中心,當城市的土地逐漸資產化之后,地租開始活躍起來,并很快成為最典型的利息。在市場利率變化的過程中,除了城市不同引起的富集度、競爭力度等方面的差別,地租的高低和利率的變化成正比。換句話說,利率是金融經濟活動中對“城”造成影響的關鍵點。同時,金融對“城”的影響還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居民收入。在城市居民收入初次分配之后,金融市場的發展對居民的收入進行了二次分配。在金融市場較為繁榮的時候,會出現一定數量的投資者。假如投資途徑豐富,就可能引發投資熱潮,刺激城市居民個人產生投機性需求。同時,在此熱潮的刺激下,貸款利率有可能出現下滑,融資渠道進一步擴展,企業的投資性需求和生產性需求都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
其次,房地產交易。房地產交易會對“城”的投機性需求造成一定影響。金融市場和與之相關的子市場的發展都會對“城”的需求情況帶來影響,成為這一變化過程中的影響變量。
(二)金融經濟力對“市”的影響
在基本供求得到滿足之后,城市化經濟的發展也會變得相對容易、平穩,這是實現城市化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金融經濟力對“市”的影響比較短暫,通過內部調節和外部影響讓其運行更加平穩,把不穩定因素逐漸引導至平穩的渠道上。假設“城市”處于封閉的狀態,“市”的穩定和經濟運行狀態會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非常深遠。想讓經濟發展從不穩定趨向平穩,必須發揮金融影響力對城市內部供求關系的調整影響。
三、城市化經濟運行中金融經濟力的使用建議
(一)構建具有包容性的金融系統
包容性的金融系統可以推動城市化經濟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其可以讓各項金融服務具有更大的普惠性,讓弱勢融資群體也能夠享受到相同的金融服務。在這一背景下,金融經濟力可以借助金融分配等因素化解城市化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比如:機會不平等、貧富差距拉大等,滿足城市化本質的要求。
(二)調整城市地租
地租是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經濟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的重要落腳點,城市地租已經成為城市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力量。在金融經濟力的影響下,土地市場的自由流轉機制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在相關政策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投資工具不斷豐富,投資產品不斷更新,對城市地租對城市化經濟平穩發展起到了相應的推動作用。比如,可以增加對市場服務和公共服務的建設力度,推出多種類型的市政債券,完成對城市地租的調整。此外,還應該充分發揮不同區域地租差價產生的調整性作用。明確不同區域內土地的價格、使用情況和使用效率,為城市化經濟的平穩、和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金融經濟力——城市化經濟的重要調節機制
金融支撐了城市經濟發展,金融作為重要的社會型市場資源,協調城市化經濟中各變量內部之間及經濟體制關系的重要動力,從作用效果的動力學角度將其定義為“金融經濟力”。城市化經濟作為城市經濟的關鍵元素,它的運行狀態對城市經濟的健康運轉、均衡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力。城市化經濟體現了在不同時間段內,隨著社會發展,分別組合時間維度“市”和空間維度“城”在經濟運行的條件下狀態(平衡與非平衡狀態),彰顯了城市化經濟運行的復雜性。
(一)金融經濟力
城市經濟的主要基本目標是將城市經濟有不持續的非均衡狀態向均衡狀態進行改變,城市化經濟目的在于使城市經濟良性循環、高效發展,我國現行的市場化經濟在經融經濟力協調與配置城市化經濟各變量的市場性。金融經濟力是適合我國國情,推動城市化經濟均衡發展的動力,高效促進經濟的平穩增長。成熟的金融市場對于城市化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效的金融活動包括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的完善。金融經濟力有助于區內經濟增長,有助于促進“城”、“市”經濟運行非均衡態的調節過程中實現金融主體由量性增長到質性發展。金融經濟力有助于資源積累,市場均衡發展以及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調節城市中的供求關系,推動城市經濟由非均衡狀態自然向均衡態轉變。
(二)經融經濟力與“城”“市”的經濟運行
“城”中的核心,地租是典型代表的城市利息,決定地租高低的重要元素包括區位性、競爭性等,調節“城”經融經濟力的關鍵點在于利率。金融影響著“城”的社會生產以及經濟運行,主要方面包括房地產交易影響“城”的生產,金融市場體系為“城”需求的重要變量。政府加大金融支持、降低貸款利率,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有助于“城”的均衡發展。城市化經濟運行均衡態實現的必要條件是“市”均衡態即“市”供求相等。“市”的經濟運行由非均衡到均衡的運動軌跡取決于初始條件下的“市”供求狀態和金融經濟力作用于城市內部所引致的“市”供求量的變化。
(三)金融經濟力與城市化經濟運行
“城”與“市”雙均衡態下的城市化經濟運行的均衡態。作為最穩定的可持續型運行狀態,成為城市化經濟運行的目標追求和戰略取向。金融經濟力使不持續型的城市發展逐步協調向可持續型進行發展,最終使得城市經濟發展達到均衡狀態。中國作為能源大國,在發展的過程中,盲目追求 GDP 的發展,使得許多城市有“城”無“市”和有“市”無“城”的城市經濟非均衡態的基本跡象。因此,精通經濟力已然是城市化經濟運行朝均衡態發展的必然依靠,同時是城市向可持續高效的均衡模式的動力。
五、結語
金融經濟力可以引導城市化經濟向平衡態發展,推動了我國城市的快速穩定發展。實現中國的城市化可持續發展需要對非均衡態深入調節,面對許多城市發展速度過快或者缺乏對城市病態的應對處理能力、缺乏城市調節能力,我們政府要研究怎樣才能促進中國城市經濟化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金融經濟力也不同于其他傳統的調節機制,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金融也變得逐漸成熟,對城市化經濟的調控能力也越來越強,充分促進了我國城市的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思宇. 城市化經濟運行中的金融經濟力分析[J]. 時代金融,2016(06).
[2]劉雯. 城市化進程中的金融經濟力研究[J]. 經貿實踐,2016(05).
[3]江云. 金融經濟力在城市化經濟背景中的運作研究[J]. 新經濟,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