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曼
摘 要: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財政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規模往往取決于政府職能等多種因素,而且具有歷史延續性。近年來,我國政府行政管理支出持續快速增長,控制行政管理支出成為政府行政管理和財政管理的重要課題,但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因此,必須對我國的行政管理支出控制加以重視和進行有效的控制。本文通過探討我國的行政管理支出現狀,對造成目前我國行政管理支出局面的原因和公共選擇視角下行政管理支出控制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基于公共選擇的視角提出了幾點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選擇;行政管理支出;控制
行政管理支出是用于國家各級權力機關、行政管理機關和外事機關行使其職能所需的財政費用支出。它決定于國家政府機構和職能范圍,同時也反映出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政治經濟的主要目標方向,直接體現國家政權機構需要,是國家機器賴以生存和運轉的物質條件,也是國家得以運轉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的行政管理支出出現不斷地增長趨勢,行政管理支出的水平增長的過快,因此政府必須高度的重視行政管理的支出問題并加以有效的控制。
一、我國行政管理支出的現狀
(一) 預算內行政管理費增長較快
我國預算內行政管理支出在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的上升,雖然在財政支出的預算上得到了一些相應的改善,但無法從根本上有效的解決這種現狀。隨著經濟的增長,我國的預算內行政管理的費用成持續上升的趨勢,甚至超過了財政支出的費用,雖然做出了一定的改革,但仍舊無法改變這種現狀。行政管理的費用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所占費用的比重越來越重,這也加劇了政府的支出困難和經濟上的支出負擔,政府運轉的費用超過了經濟增長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經濟增長的負擔和我國財政的壓力,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
(二)制度外行政支出模糊
近年來,政府的制度外財政收入的范圍和規模在逐漸的擴大,政府部門的非財政性收入越來越多,這些是非政策性的集資或者是攤派而來的資金擴大了財政預算資金的范圍,使得這些資金排除在行政管理的范圍之外,從而無法進行精確的統計和計算。
(三) 財政超收使用缺乏規范程序
財政超收屬于財政增收的一部分,是在預算的框架之外的一部分的資金來源,也就是超過當前的財政的實際收入的資金,但這部分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卻沒有明確規定和法律,在行政管理上使用的費用越來越多,這也成為了行政管理支出增長的一個潛在的問題人無法得到有效地解決。
二、造成目前我國行政管理支出局面的原因
造成當前我國行政管理支出局面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經濟體制改革方式存在缺陷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這也是根本原因。當前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過度時期,政府職能還不夠完善,導致了行政管理支出費用不斷增加。其次,我國官僚機構不斷膨脹臃腫,出現了許多虛職,行政人員的數量不斷龐大,造成了行政支出費用的增加,這是造成問題的直接原因。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行政機構設置過于繁瑣,有些部門職責相互重疊,造成了職能行使時相互爭搶,承擔責任時相互推脫的現象。雖然國家進行了必要的財政支出,但是卻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二) 政府的監督審查力度不足
政府在執行相關監督審查制度方面的力度不足,導致一些違法亂紀分子有空可鉆。由于國家財政部門對于行政管理費用的支出管理監督力度不足,導致了管理資金經費的巨大浪費,而且國家在此方面的立法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加劇了行政管理費用的膨脹。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對財政支出缺乏合理的預算,對已有的預算缺乏足夠的約束力,導致許多資金流向不明確。
此外,政府機構職能履行存在問題,并且相關管理體制僵硬老化,也是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市場經濟新體制與計劃經濟舊體制之間產生了一定的沖突,部門之間職能交叉,相互干擾,不僅額外增加了財政支出,還造成了部門不能充分履行職責。作為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能,行政管理支出是財政支出的一項重要容。行政管理支出與財政總體支出的不協調搭配嚴重地阻礙了我國財政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解決當前我國行政管理支出問題,是完善我國財政管理工作的需要,是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需要。
三、公共選擇視角下行政管理支出控制措施
公共選擇是形成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形成的理論基礎,也稱為社會抉擇論,是經濟學在政治學科中的具體運用,它是運用經濟學的方法來對行政管理進行政策的決斷。通過公共選擇的理論對我國的行政管理中的支出進行分配和解決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基于公共選擇的視角,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對我國的行政管理支出進行控制:
(一)國家要加強相關法律的建立,并且要加強執法和監督審查力度,對于那些違法亂紀的行為要進行嚴厲的處理。建立健全相關法律,使那些不法分子無縫可鉆,在處理相關事務時要有足夠充分的法律依據。對于監督方面,要做好機構內部監督與社會外部監督相結合,政府部門可以定期公開相關行政管理支出狀況,供社會外部力量監督。
(二)要加強財政預算管理力度,加強對預算的約束。政府財政部要完善相關財政預算,堅決杜絕不盡合理的財政開支,同時加強對財政預算的約束,建立起嚴格的支出約束機制,嚴格規范財政支出行為。使用專業的財政預算人員對財政支出進行預算編制,同時要明確責任制,一旦出現問題要負相關法律責任。
(三)貫徹執行行政機構改革,減少行政人員數量。對于那些不適合市場經濟體制的機構要進行取消,對于那些職能重疊的部門要進行合并或者取消。行政人員數量的減少在減少財政開支的同時還有助于提高行政人員的工作效率。嚴格控制行政人員的數量和質量,對于在職人員要進行定期的考核評審。
(四)強化預算約束,規范行政管理支出。對我國當前的行政管理支出的渠道要進行嚴格的管理和規范,要對支出的渠道進行整合,合并預算外支出和制度外支出,提高支出的公開化和透明化,提高行政管理支出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的浪費現象。要積極地展開市場的調研活動,把行政管理支出納入到一定的標準范圍之內,合理的控制行政管理的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長速度要與經濟增長的速度相適應,不能超過經濟增長的速度。在財政的增長和支出的范圍內合理的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費用,不能使行政管理支出的速度超過財政支出的速度,降低財政支出的風險和負擔。行政管理的支出一定要根據社會經濟的增長和財政支出的增長有一定的標準和支出增長的范圍,既不能超越經濟的發展,更不能超越財政增長的速度,要合理的控制行政管理的支出的速度和標準,提高行政管理支出的利用效率。
(五)通過合理界定政府職能有效降低行政管理支出。從公共選擇的理論出發,政府要減少對市場的干預,降低不必要的行政管理支出從而更好地發揮市場的功能和作用。政府是國家的行政人員,對國家的公共事務管理有著明確的責任和義務,對于公共利益相關的公共產品有著直接的管理職能。當前我國的政府職能正在出現轉變,轉變成為有著依法責任和服務型的政府職能以適應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但政府的職能轉變不徹底,在經濟的運行的矛盾仍舊十分的突出。因此要深化政府職能的改革,轉變政府的職能和責任,構建公共服務型的人民政府。在政府的公共管理中要權責分明,轉變政府的行為方式和管理的方式,處理好各種利益之間的關系,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產品,同時政府要還變自己的職能和角色,讓政府成為公共利益的代名詞,從而降低行政管理中的支出費用。
(六)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構建服務型政府。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改革的目標和理念也在發生著變革:由相對單一的“精簡、統一、效能”向“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轉變,更加注重“決策、執行、監督”三者之間的關系。
此外,要規范行政人員的行為,加大對違法亂紀行為的打擊力度。行政人員及部門要嚴格約束自身行為,禁止浪費。同時要加強黨風廉政的建設,杜絕公款消費、政績工程等局面的出現,減少財政管理支出數量。僅僅靠行政人員的自我約束遠遠達不到效果,所以對于那些違法亂紀的行為,要予以嚴厲的打擊,嚴懲不貸,為政府行政人員敲響警鐘。相關政府領導應該起到表率的作用,從高層做起,自上而下地開展節約行動,才能徹底改善當前的局面。
四、 結語
綜上可知,雖然我國政府行政管理支出持續快速增長,但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控制行政管理支出成為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內容。本文提出的公共選擇視角下行政管理支出控制措施,對今后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高強.從公共選擇理論探索行政管理支出控制[J].中國報業,2016(06):66-68.
[2]郭穎婷.從公共選擇視域分析行政管理的支出控制[J].經營管理者,2015(2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