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貞亞
摘 要:新世紀以來,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失衡不斷加劇,西力一主要經濟體陷入高債務、高失業困境,新興市場國家成為世界經濟新引擎,全球經濟加速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世界正處于新舊思維碰撞、新舊動力轉換、新舊力量對比、新舊規則交替的動蕩期、轉型期、變革期和調整期,呈現出“三低、三失衡、三分化”的總括特點。全球經濟涌現出的這些新趨勢、新特征,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本文首先對當前世界經濟的特征及新形勢下世界濟涌現出的新亮點進行概述,并對當前世界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關鍵詞:世界經濟;特征;發展趨勢
盡管金融危機已經過去7年,但世界經濟依然在困難中掙扎,經濟復蘇異常疲軟,一系列問題不斷沖擊著本已脆弱不堪的世界經濟,全球貿易投資增長放緩,從債務問題到貨幣利率風險,再到全球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市場的跌宕起伏,隨著原有世界經濟增長動能的日益弱化,世界經濟增長陰霆滿布,風險增加。關于國際經濟形勢,201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同樣提出,世界經濟這艘巨輪正行駛在“淺水域”,即低速增長新常態。在2015-2016年的世界經濟形勢分析中,中國國際舊動力轉換、新舊力量經濟交流中心提出,世界正處于新舊思維碰撞、新對比、新舊規則交替的動蕩期、轉型期、變革期和調整期,呈現出“三低、三失衡、三分化”的總括特點。其中,“三低”即低速增長、低利率、低通脹;“三失衡”即收支失衡、貧富失衡、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失衡;“三分化”即經濟增長速度分化、貨幣政策分化、全球貿易格局分化。展望2016年初及未來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趨勢,全球經濟依然會延續這些特點,但涌現出了新的趨勢特征,并突出表現為五個方面的舊動能弱化和四個方面的發展新亮點,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一、當前世界經濟的主要特征
新世紀以來,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失衡不斷加劇,西力一主要經濟體陷入高債務、高失業困境,新興市場國家成為世界經濟新引擎,全球經濟加速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
(一)全球經濟面臨轉型期
首先是西力一發達國家經濟開始回歸實體經濟,調整福利制度。多年來,歐美國家在“重消費、輕生產”的經濟增長模式中,國內產業空洞化的狀況普遍存在,加上經濟全球化背景使其跨國公司在全球進行生產布局和“外包”加速發展,國內空心化狀況進步加劇。“后工業化社會”的主要特征是第三產業占據其經濟主導地位,金融全球化進程也使其虛擬經濟蓬勃發展,制造業逐漸萎縮。本次金融危機使西力一各國重新意識到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并開始把重歸實體經濟、推進“再工業化”戰略提上產業結構調整的議事日程。其次是新興經濟體也面臨發展模式轉換問題。近年來,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復蘇過程中發揮了舉世矚口的作用。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從過去的30%升至50%以上。盡管如此,新興經濟市場也面臨著經濟發展的諸多壓力,如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通脹壓力增大、出口下降、資本流動逆轉、銀行信貸緊縮、經濟增速下滑等。尤其是他們當中多為出口主導型國家,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減速與需求下降必然會給新興經濟體帶來不利影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也將給新興經濟體的外貿出口帶來嚴重影響。為此如何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變出口主導為內需主導,降低對外貿易依存度,開拓本國和發展中國家市場正在成為新興經濟體面臨的突出課題。第三是世界經濟增長重心“由西向東”轉移。21世紀頭十年,新興經濟體平均經濟增長率超過600,金磚國家整體平均增長率超過800,遠高于發達國家2.6%的平均增長率和4.1%左右的全球經濟平均增長率。據IMF2012年4月17日報告顯示,2012年,整個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將從上年的1.6%下降到1.5%左右,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仍可達到57500,由于經濟增長較快,金磚五國對發達國家的趕超效果明顯。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將更加明顯,使國際力量重心由發達經濟向新興經濟加速轉移。
(二)西力一經濟面臨重重困難
這里最為突出的是主權債務危機波及西力一世界。據全球政府債務顯示,截至2011年7月21日,全世界86個國家和地區的債務總和接近45萬億美元。與歷史不同,當前世界主要債務國多為發達國家。美國通過調高債務上限逃脫違約、“借新債還舊債”、自我“緩刑”,以致美主權信用被“降級”,英國《金融時報》指此舉為“自我毀滅”。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發酵,英、法主權信用備受質疑,德國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僅千分之一,難再“獨善其身”。日本的財政赤字己達到本國UDP兩倍以上。歐洲債務己被危機化,日本債務正內部化,美國債務將國際化。債務危機成為制約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
二、當前世界經濟的新形勢
(一) 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速放緩,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弱化
世界貿易和投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但這個引擎正在弱化。據統計,多年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都快于GDP的增長速度,自1990年以來國際貿易平均增長率為5.1%,為全球GDP增長率的2倍。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貿易投資增長率下降的背景下,非理性貿易保護主義等新貿易保護主義粉墨登場,如果說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屬于更高標準貿易規則,用這種制度化設計來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話,美國目前存在一種非理性的貿易保護主義趨勢,以最近美國的三位總統候選人為例,從希拉里到桑德斯、特朗普,他們都反對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希拉里認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標準太低,因此堅決反對;特朗普提出,要撕毀一切貿易協定,向中國征收40%的稅;桑德斯也反對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認為該協定的達成將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中國會剝奪他們更多的就業崗位。盡管他們只是作為政治觀點在進行演說,但也表明這種非理性貿易保護主義正準備登場,貿易保護主義會隨之泛濫,在世界經濟形勢低迷、經濟增長動力缺乏的情況下,新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會對全球經濟造成拖累。
(二)新興經濟體整體受挫,世界經濟增長舊動力弱化
金融危機后,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高于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要遠遠高于發達經濟體,2010-2015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平均增長率為5.4%,是發達經濟體的3倍。二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低迷,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外部環境惡化,2016年,除印度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連續第六年放緩,整體受挫。盡管2016年全球增長中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所占比重仍然最大,但各國普遍面臨經濟增長的阻力,經濟增速普遍低于過去二十年的水平。
三、未來10年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從未來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看,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會改變,低碳經濟將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要選擇,新興經濟體群體崛起趨勢仍將繼續,一個多元化世界經濟新格局即將誕生。
(一)深入發展的經濟全球化
金融危機使經濟全球化進入調整期,但必須清醒看到,經濟全球化的總趨勢并未改變,且在新的經濟環境下,這一趨勢還表現出了若十新特點:一是國家資本直接與私人壟斷資本相融合并成為危機救援的重要手段。二是國家資本跨國化成為刺激經濟的新需要。在這次危機中,救援行動的另一特點是各國在普遍采取經濟刺激力一案來纖緩本國危機的同時,還與他國聯合采取措施共同刺激經濟復蘇。
(二) 世界格局的多元化
從單個國家發展趨勢看,未來世界經濟增長中心將呈現多極化趨勢。歷史上,每次較大的國際經濟危機都會撼動世界經濟基礎,乃至導致舊體系瓦解,1945年即如此,本次金融危機也算是百年難見的大危機,它將使過去美國霸權單極世界不復存在,一個多極世界體系正在加速形成。此次金融危機己成為國際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變遷的催化劑,推動國際經濟關系重心由大西洋兩岸向太平洋兩岸、由西力一向東力一、由歐洲向亞洲轉移。美國作為全球主要債務國的特征仍在加深,它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受多重挑戰。而以“金磚四國”為首的新興經濟大國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國不僅實力地位明顯上升,這-變化將逐漸改變世界經濟現有版圖和格局,未來20年,世界經濟形成美國、歐眼、日本、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多個經濟中心,一個多極化世界經濟格局將在這個時期基本形成。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興經濟體的群體性崛起,使國際力量重心由發達經濟向新興經濟加速轉移。錯綜復雜和多變的世界經濟形勢,低速增長的新常態的持續,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寬松貨幣政策等的出現,都是我國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在面對挑戰和困難的同時,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推動建立全球經濟宏觀協調機制和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以推動我國乃至全球經濟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文玲,顏少君。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與新特征[J]。南京社會科學,2016,(05):1-9.
[2]姜躍春。當前世界經濟的特征與未來發展趨勢[J]。亞太經濟,2013,(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