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田野
摘 要: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我國經濟已經不如新常態,尤其是在全球化經濟的背景中,我國經濟已逐漸融入到國際化經濟中。但現如今,世界經濟形勢瞬息萬變,增速放緩且受到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比如美聯儲加息的力度,全球的債務超出正常水平等。以美國、歐元區和新興經濟體為代表的世界經濟增長缺乏亮點,風險事件頻發,風險隱患諸多。中國身處這樣的局勢之中,將對國內的經濟運行和結構調整產生影響。
關鍵詞:世界經濟形勢 ;對我國影響
當前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疲弱復蘇態勢,主要經濟體走勢和政策分化將帶來新的不確定性。我國發展的外部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特別是外需不振、美元匯率走強、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因素,將對我國外貿出口、人民幣匯率、跨境資本流動等產生直接影響,進而影響國內經濟運行和結構調整。
一、世界經濟總體形勢
(一)世界經濟增長緩慢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各國迅速采取刺激政策。在這種刺激下,世界經濟得到了快速回升,但隨著刺激政策的退出和作用衰減,世界經濟復蘇的速度明顯降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世界經濟增速向下調整,對各主要經濟體增速的預測也普遍下調。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總體仍然處于調整期內,各個國家都在深化改革,以防止未來的經濟增長出現動力不足的現象,世界經濟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都會處于疲軟狀態,世界經濟貿易也將處于低速增長的階段,并且低于金融危機時的經濟貿易年均增速。
(二)不同經濟體分化態勢明顯
發達經濟體的回升速度持續上升,而新興經濟體增速依舊緩慢。從發達經濟體內部來看,由于雄厚的經濟基礎,美國經濟增長較快,消費、投資、出口、進口等行業出現明顯的好轉;歐元區的經濟雖然出現回升的現象,但依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約,增速較慢;雖然美國和歐元區都采取了刺激性政策加速經濟復蘇,但是歐元區的結構性改革進程緩慢,美國卻在刺激消費的同時深化結構化改革,加大對技術變革的力度,進一步鞏固了經濟復蘇的速度。從新興經濟體內部來看,俄羅斯和巴西經濟出現衰退的趨勢,同時還面臨著資本外流、貨幣貶值等壓力;亞洲新興經濟體保持著較好的狀況,但是結構化改革進展緩慢,由此導致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經濟增長持續放緩。
(三)金融市場波動較大
由于經濟形勢分化態勢明顯,各個經濟體所采取的貨幣政策也呈現出分化的趨勢。美聯儲采取加息的手段,而歐洲中央銀行依舊采取量寬的政策,這些都會導致美元匯率上升,國際資本回流,使得除美國之外的其他經濟體更加雪上加霜。美聯儲的加息政策帶來了經濟的不確定性,美元升值將抵消歐洲中央銀行所實行的放寬政策的效果,使資本迅速向美國集聚;美聯儲加息會使美元匯率出現動蕩,而美國作為發達經濟體的代表,這會導致國際金融和部分國家國內金融的動蕩。如今世界經濟形勢還比較脆弱,國際金融如果不夠穩定的話,將會對世界經濟的復蘇產生很大的制約作用。
(四)石油等大宗物品價格持續反彈
大宗商品在過去十幾年間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狀態,但如今隨著世界經濟的緩慢增長,國際石油下跌的價格與之前最高價格之間有著76%的跌幅,其他商品的價格跌幅也很高,而今年的大宗物品價格在低位徘徊之后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反彈,價格變動不夠穩定。由于大宗物品的價格持續反彈,加上如今全球經濟持續低速發展,大宗物品供求關系也處于不穩定的狀態。依靠資源類產品出口維持財政收支平衡的國家不愿減產,加之美元的升值使得大宗商品的價格進一步上漲,因此石油等大宗物品價格將還有降低的空間。大宗物品價格持續反彈使依靠能源類產品出口的經濟體的發展舉步維艱,對于資源類產品進口國來說,雖然可以降低一定的購買成本,但是還是會加劇資本的外流。
(五)就業形勢總體改善
全球就業形勢有好轉的跡象,但是各個經濟體的表現各有差異。美國的失業率保持了持續下降的趨勢,失業狀況也逐漸好轉,這對于經濟復蘇來說是一個較好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勞動參與率并沒有保持一個上升的趨勢,這說明對于美國來說,勞動因素對于美國經濟的貢獻率正在逐步降低。歐洲勞動力市場狀況也漸入佳境,在歐盟28個成員國之中,幾乎79%的國家的失業率在降低,對于本國的經濟復蘇起到了促進作用。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市場表現各不相同,巴西和俄羅斯的失業率顯著上升,就業形勢相當嚴峻。中國的就業形勢相對良好,但依然存在一定的“招工難”的問題,中國經濟增速變緩并沒有導致大規模失業的現象。
二、世界經濟形勢對中國的影響
(一)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在國際市場的巨大變化下,國際經濟增長速率明顯下降,由于我國的經濟對其他國家有著較大的依賴性,所以我國經濟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加大,不可能在國際經濟這個大環境下不受絲毫影響。從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國的GDP數據可以了解到,我國2015年內的生產總值為676708億元,GDP增長速率為6.9%。2010年我國的GDP增長速率為10.6%。2011年為9.5%,2012年為7.7%,2013年為7.7%,2014年為7.3%,2015年為6.9%,為近年來最低值.由此可見.近年來我國的GDP年增長速率正在逐漸降低.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國的經濟增長有著較大的影響。
(二)對貿易的影響
由于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率有所下降,尤其是美國等發展國家,隨著這些國家的市場需求大大降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經濟發展緩慢,失業率大幅度上升,導致我國的對外貿易趨勢日漸緊張。2014年,我國經濟受國際經濟影響,經濟增長十分緩慢、一些矛盾日益凸顯出來,我國對外貿易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的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3.4%,其中,出口增長率為6.1%,進口增長率為0.4%。從2014年我國進出口增長速率的具體月份來看,在2014年1至3月份,我國的進出口增速受國際市場的需求影響出現大幅度下降,從4月份開始。外貿進出口的增長速率有所回升。并出現較快增長。
(三)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由于全球經濟形勢變化較大,經濟周期并不同步,主要的一些經濟體出現了貨幣政策分化的現象,在歐洲一些國家支持經濟復蘇的形式下,美元的資產收益率以及美元匯率持續上升,導致國際的債市、股市以及匯市出現了較大的波動。我國的金融市場也受到較大的影響,我國的外匯儲備陸續出現外幣縮水的現象。金融市場的業績大大下降。
(四)對市場價格的影響
由于國際市場商品價格出現大幅度回調、經濟增長速率較低的現象。我國的通貨膨脹水平有所降低。在2008年的2月至9月期間,居民在食品價格、工業品以及燃料購進等方面的消費價格出現回落,從1月份至11月份我國居民的消費情況來看,食品類價格、煙酒價格、醫療價格以及工業品價格都或多或少地出現增長。而在服裝價格、交通價格以及娛樂教育用品價格等有所降低。由此可知我國的通貨膨脹有所緩解,但是經濟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
(五)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經濟形勢對我國就業情況的影響是作為一個國家衡量經濟標準的重要環節,其關系到人們群眾的整體利益。在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其對我國就業情況的影響十分巨大。這也是和全球經濟增長緩慢,美國經濟復蘇相對穩健,歐元區卻因受到債務危機導致其基礎不牢固,日本經濟長期處于停滯狀態。而我國經濟和印度等地區的經濟由于受到金融危機沖擊較小,依然保持快速增長狀態,但又受到國際經濟條件影響,我國整體經濟形勢呈現不太樂觀的狀態發展。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1%。較2014年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發達國家整體增長2.0%,較2014年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而新興經濟增長速度為4.0%百分點,較2014年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通過統計發現我國2015年上半年總出口價值為6.57萬億元。增長0.9%,由此可以發現,我國出口產業受到國際金融經濟的影響,持續保持增長狀態,對就業的影響依然不容忽略。當然這種影響也和社會人口基數有很大關系。
三、對中國經濟政策的建議
(一)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結構化改革進程
轉變之前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再單純地依靠投資和進口,尋找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方式,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適應經濟新形勢。我國處于經濟新常態,必須深化改革以保持經濟緩慢增長。
(二)適當加大貨幣政策的調整力度
資金的外流以及貨幣的貶值使得國內的經濟市場不夠活躍,貨幣政策受到國際因素和國內因素的雙重影響,在實際操作中很難把握。因此,要加大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加大貨幣的供應使貨幣不要收的太緊。
(三)三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大宗物品價格的回落是國內一些能源開采加工類產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問題,能源類產品供過于求會加劇企業的生存困難,因此,必須優化產業結構,對傳統產業進行積極地改革,同時還要注意產能過剩的問題。
(四)四是大力發展科技
我國本身與發達國家有著很大的差距,在各國紛紛加大技術投入的時候,我們也不能落后,以免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對于傳統的制造業要更加注重技術的變革,使之適應當今世界的發展。
(五)堅持“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
這種戰略構想順應了我國對外開放的需要,同時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要積極與周邊國家建立起合作共贏的戰略伙伴關系,積極推動中國與西亞、歐洲等國家間的貿易互惠往來。
四、結語
世界經濟形勢固然對我國的經濟產生較大的消極影響,但是在眾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必須從各個角度出發,尋找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加大實踐力度,努力提高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要想在新一輪的國際競爭中獲得優勢,就必須學會適應變化,增強前瞻性,不能被動地去適應環境,要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爭取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彭翠枝.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及我國對策建議探究[J]. 經營管理者,2016(10).
[2]王慧. 世界經濟形勢及對中國的影響[J]. 當代經濟,2016(09).
[3]畢吉耀.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及對我國的影響[J]. 國際問題研究,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