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俊 曹斌 張秀 顧華彬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政府的多項創業支持政策的頒布,網絡創業因商機多、門檻低、操作靈活、形式多樣等優勢更是成為大學生創業的聚集區,成為大學生實現創業夢的首選領域。選取了杭州的六所本科院校,對網絡創業的意向、創業現狀等進行了調研和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 鍵 詞] 大學生;網絡創業;意識分析;現狀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012-02
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可見,政府對創業和“互聯網+”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互聯網創業的浪潮中,而網絡創業因商機多、門檻低、操作靈活、形式多樣等優勢更是成為大學生創業的聚集區。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14年下發《關于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通知》,從普及創業教育等多方面提出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具體措施,更是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本次調研選取了在杭的六所本科院校,對網絡創業的意向、創業現狀等進行了調研和分析,更好地為大學生網絡創業提供參考。
一、調查的范圍和內容
調查主要采用問卷形式,對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樹人大學、浙江科技學院6所高校的本科生群體分發問卷。共發放問卷1260份,回收有效問卷1124份,問卷有效率為89.21%。
本次調查問卷內容分三塊內容:第一,基本信息;第二,大學生群體網絡創業的意向;第三,網絡創業現狀,側重了解網絡創業的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二、主要結果和分析
(一)網絡創業意向分析
在回收的有效問卷中,60.7%的大學生表示有明顯的創業意向,其中46.89%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如果創業會選擇網絡創業,占有創業意愿人群的77.25%,可見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創業領域的選擇有明顯的影響。我們對有網絡創業意向的學生從干擾因素、類型傾向進行了進一步分析。
1.網絡創業意向的干擾因素
從創業意向干擾因素分析,資金基礎、家庭影響、個人能力是學生真正實施網絡創業的主要干擾因素,分別占27.12%、23.05%、19.68%。首先,大學生群體并沒有直接的經濟來源,個人資金來源于家庭或兼職,選擇創業時資金的影響最大。其次,家庭的影響也比較顯著,家庭是否有創業相關背景、是否經濟條件寬裕、是否希望孩子創業,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家庭對學生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創業的決定。由于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學生對自身創業能力的評估也會成為影響學生跨出創業步伐的重要因素。
2.網絡創業的類型傾向
在網絡創業的類型傾向方面,調查發現,選擇電子商務創業的學生群體占有網絡創業意愿大學生的46.32%,明顯高于其他類型。杭州可以說是電子商務的中心城市之一,學生對電子商務特別熟悉,自己也是電子商務的消費者,此環境對大學生網絡創業類型的選擇有著明顯的影響。同時,電子商務具有成本小、機會多的特點,比如代運營甚至零成本的特點,適合幾乎沒有資金來源的大學生群體。
(二)相關性分析
1.學科相關性
不同專業學生的專業價值觀不同,在網絡創業意愿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從學生就讀專業類別分析,理工類學生網絡創業意愿最強,其次是經管類學生,意愿最低的為哲學教學類,農、醫、法類學生的網絡創業意愿也比較低。理工類、經管類的課程設計較文科類更具實踐操作性,更注重社會實踐,具有針對性,培養性格外向、思維縝密的人才,在創業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2.性別相關性
調查結果顯示,有網絡創業意愿的男性大學生,占有創業意愿人群的54.08%,整體多于女性。相對于男生,女大學生更注重專業學習,更傾向于安穩。此外,傳統性別觀念導致女性創業選擇會比男性遇到更多的阻礙。
3.地域相關性
根據問卷數據分析,網絡創業意愿比例最高的是為溫甬臺地區籍貫的學生,占35.10%。其次是杭嘉湖地區,占27.13%,按照大學生網絡創業意愿地域分布的情況看,大學生網絡創業意愿與區域文化、經濟發展的關系呈正相關。
(三)網絡創業者的創業現狀
在有效的樣本中,有9.79%的學生表示已經注冊公司,其中互聯網創業的學生占其中的77.27%,可見,網絡創業的確是大學生創業的主流形式。我們對大學生網絡創業者群體從資金來源、公司規模、運營現狀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分析。
1.資金來源
網絡創業學生公司的注冊資金81.17%在50萬以下,其中10萬以下為40.17%,比預期的略高。但在調查中,大多數學生表示由于杭州市的相關政策,注冊資金無需一步到賬,為了提高的公司信譽,他們往往選擇較高的注冊資金,而公司的啟動資金事實上是低于注冊資本的。對于啟動資金的來源,37.65%的學生表示主要來自團隊自籌,也有25.88%學生表示來源于自己的原始積累。在遇到資金不足的情況時,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銀行貸款,在問到原因時,不少學生表示政府的貼息、銀行金融機構的可靠性是他們選擇銀行貸款的主要原因。
2.企業規模
有60%的網絡創業企業的人數在10人以下,可見大學生網絡創業的總體規模較小。在調查中,創業者還表示因為網絡創業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而且大學生員工的工資相對較低,在他們的企業員工中有一定比例的員工是在校大學生。
3.工作時間、壓力及困難
在調查中,有55.29%的創業學生表示平均工作時間為8~12小時,由于是在校學生,再加上學習時間,創業學生的睡眠時間遠遠低于8個小時。同時,在問到創業前景時,超過一半的創業學生表示對創業前景感覺到壓力很大。
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方面,有26.87%的創業學生表示相關專業知識不足是他們最大的問題,有20.90%的網絡創業者表示創業項目本身不好使他們陷入困境,另外場地問題、人才問題也是困擾他們創業的重要因素。
三、建議和對策
促進大學生網絡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學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從政府層面,作為大學生網絡創業的推動者,一是應該充分做好浙江創業精神的傳承,挖掘先進典型,轉變學生理念,營造濃厚氛圍,讓更多的學生投入到網絡創業中去,實現自我價值;二是針對大學生網絡創業面臨的問題,制定更加寬松的支持政策,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簡化流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充分的場地、資金等保障,減少大學生網絡創業的后顧之憂;三是利用好杭州互聯網行業的先發優勢,搭建網絡創業導師平臺,幫助大學生解決網絡創業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提高網絡創業的成功利率。
從學校層面,作為大學生創業孵化的溫床,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創業教育,培養優秀的創業師資,將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因材施教;二是要有針對性地開設網絡創業項目評估、互聯網企業管理、互聯網趨勢等課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業大賽,為大學生網絡創業提供知識儲備;三是要注重培養創新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的培育,提高學生網絡創業的韌性和持久性;四是增加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為創業學生提供觀摩、實習的機會,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實際經驗,為創業做好準備。
從學生層面,作為網絡創業的主體,一是要準確定位,合理規劃,要對自身有清晰的認識,不從眾創業、盲目創業,從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充足的準備;二是要有目的地學習,有意識地開闊自己的視野,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創業技能,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為是網絡創業做好準備;三是要提高風險意識,加強對政策的了解,對自己的實際情況要有正確的判斷,避免盲目擴張,預防因創致貧。
參考文獻:
[1]孫卓.大學生創業意向及影響因素探析[J].學理論,2014(17):173-174.
[2]姜淼,石磊.大學生網絡創業對策研究[J].民營科技,2015(10):241.
[3]潘洪剛.大學生對網絡創業的認知及其群體性特征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