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蘭
[摘 要]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是精品課程基礎上的轉換升級,是以高校教師、學生及社會學習者,特別是行業企業一線員工為受眾的網絡共享課程類型。準確實現對高職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充分理解及合理建設,對于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在高職園林技術專業精品課程《園林環境分析與處理》的基礎上,以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效果,推動資源共享為課程建設目標,對現階段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過程應重點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探索和思考。
[關 鍵 詞] 高職;精品資源;共享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080-02
一、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內涵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中所述,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是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項目的組成部分,旨在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建立教與學之間的信息傳遞渠道,“精品”“共享”應當成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過程中重點關注的核心與關鍵。精品是指資源的質量,優質的資源要能夠為學習者獲取職業能力、提高職業素質提供幫助。共享是指資源通過各種共享系統向所有課程的受眾進行傳播,要能夠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各種新媒體應用實現精品資源的充分開放,實現網絡的無限共享。
通過對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內涵深入充分的了解,本建設團隊對《園林環境分析與處理》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思路
課程內容及其功能定位是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重要前提。《園林環境分析與處理》是高職園林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我院中央財政支持教學改革項目,基于能力提升服務產業要求下的項目化教學課程。本課程在教改過程中,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對原來涉及園林土壤、園林氣象和園林生態三個課程的內容進行優化整合,主要針對園林技術崗位技能應具備的理論知識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重新設計。新的課程共分六個項目:園林植物土壤環境分析與處理、園林植物水環境分析與處理、園林植物溫度環境分析與處理、園林植物光照環境分析與處理、園林環境溫度環境分析與處理、園林植物大氣環境分析與處理,園林植物生物環境分析與處理,全部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完成每個項目的教學和實訓內容。課程目標定位在培養高職學生掌握分析園林植物環境性狀的能力,判斷園林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并進行改良的基本技能,并為廣大園林企業一線員工提供“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課程。
在將該課程建設成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過程中,教學團隊經過對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深入了解,首先理清建設思路:根據課程特點,進一步對課程服務對象進行準確定位,一方面是為高職園林技術學生提供自學資源,同時盡可能為高職院校園林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提供輔助資源,進一步的努力方向是為盡可能多的社會受眾提供共享的資源。為實現這個目的,著力從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和共享方式建設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三、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途徑
(一)合理配備師資,保障資源和課程整體質量
合理的師資隊伍是課程建設及實施的關鍵,直接決定課程建設的成功與否。根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團隊要求,要有“專業教師和技術骨干教師,同時高職院校還要考慮專兼職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要求,在綜合考慮年齡、專業、技術職稱,雙師素質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首先,確定專業教師由教學經驗豐富、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與掌握先進教育技術、具備一定教研能力的青年教師組成,并同期要求專業教師通過企業實踐方式提升雙師素質。再者,利用我校自開設園林技術專業以來建成的校企合作平臺,邀請園林企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工作在企業生產一線同時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等級的技術骨干,作為教師團隊的兼職教師,甚至是講座專家,滿足構建專兼結合的“雙師”教師團隊的要求。同時加強網站建設、網頁設計方面的技術力量,由學院多媒體專業和藝術專業的教師負責網絡及其他新媒體的建設,對后期資源共享形成技術支撐。通過這種方式構建的教師隊伍,是保障教學資源的形成、上傳和共享能夠流暢進行,高質量完成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重要基礎。
(二)開拓資源渠道,豐富資源內容和形式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資源是共享的核心內容,資源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展現該課程的精品程度。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資源分為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結合本課程特點,兩種資源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
在基本資源方面,原有精品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教學整體設計可以繼續選用。重點對教學錄像和教學案例進行調整。在資源共享課程的學習中,更加強調學習者主體性,微課作為“以教學微視頻為核心載體,基于一個學科知能點(如,知識點、技能點、情感點等)或結合某個教學要素和環節(如,目標、導入、活動、評價等)精心設計和開發的微型優質學習資源”,結合微課使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日趨突出。在教學錄像部分嘗試以某些典型的技能點、知識點設計成微課,增加微課在教學資源中的比重,以提高學生對資源的關注,促進資源的網絡傳播。考慮到《園林環境分析與處理》技能要符合生產崗位所需,在教學案例部分,請合作企業的一線教師和兼職專家根據實際項目,采用生產過程中的一些實際情景,結合學習過程中應該掌握的技能進行整理制作,可以讓案例貼近實踐,增強案例教學的可操作性,盡量減少為講解知識而虛擬的場景案例。
拓展資源部分,建成案例庫和素材庫,特別添加了學生參加專業技能大賽的作品,嘗試工學結合形式下學生的實訓成果納入其中,增強資源的交互性,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關注,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課程建設過程中,需要持續更新基本資源,豐富拓展資源,并加強信息技術的利用,使課程資源得到有效的傳播與共享
(三)充分利用新型媒介,促進資源的傳播和共享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資源的共享。《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在設計資源共享課程時,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充分應用新型媒介,包括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包括各類終端,如PC機、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機,甚至微信、云課堂等方式,都應當成為建設過程中需要開發結合應用的。在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過程中,緊密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并加以研究應用,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受眾提供多終端的學習資源和服務,既可以擴大知識傳播的范圍,也可以為廣大受眾提供便捷的知識服務,促進資源的傳播和共享。
四、結語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讓精品教學資源廣泛而深入地共享到教與學中,服務于學習型社會。結合《園林環境分析與處理》課程而言,在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過程中,應該結合園林環境實際,即時更新課程資源,保證課程資源的時效性以及實用性,才能提高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服務社會的功能。
參考文獻:
[1]鐘慈芳.關于高職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與應用的探討[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9).
[2]李靜榮.高職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經濟,2015(18).
[3]任淑美,李寧湘.對高職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4(5).
[4]張鳴蕾.高校教學改革視野下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3).
[5]王少杰,陳紅普,張夢婷.淺談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分析與發展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