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方
[摘 要] 中國民族歌劇在我國聲樂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國歌劇經過不同時間段的發展融合,逐漸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民族歌劇。在我國高等院校的民族聲樂教學過程中,對于中國民族歌劇的實踐體系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由于沒有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師對于我國民族歌劇內容以及結構上的認識不充分,導致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深度不夠,致使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課堂質量一般。基于此可以發現,中國民族歌劇對于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中國民族歌劇建立起高校民族聲樂教學實踐體系勢在必行。
[關 鍵 詞] 中國民族歌劇;高校民族聲樂教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108-02
中國民族歌劇與我國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二者之間呈現出一體兩面的關系,在我國音樂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有著共榮共存的發展狀態。為了促進我國高校民族聲樂教學更好地發展,對中國民族歌劇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兩者之間的聯系,將我國民族歌劇與培養高校民族聲樂人才相結合,提高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課堂質量,將中國民族歌劇滲透到高校民族聲樂教學過程當中,提高教師對于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本文就現階段我國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中國民族歌劇與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之間的聯系進行簡單介紹,并對中國民族歌劇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中國民族歌劇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實踐進行分析。
一、現階段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在20世紀50年代后就逐漸開設了民族聲樂這門學科,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發展,民族聲樂已逐漸形成一套獨有的教學體系,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現階段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隨著近年來高校擴招報考音樂專業的學生人數增多,由于盲目追求數量,導致許多音樂系的學生只是為了報考專業而進行短期的培訓班補習,對于音樂基礎知識掌握不熟練,專業素質能力較差,對于大學民族聲樂課程學習中的曲子意思并不了解。其次,教師在進行民族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對民族聲樂演唱的熟悉程度,對于民族聲樂所包含的藝術感情以及學生自己的理解并不在意,使得聲樂課堂變成了呆板的練習,學習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的是民族音樂的影響力以及對民族歌曲意境的鑒賞,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為了掌握歌劇的傳唱手法而忽略對內在感情的理解,造成許多學生在學習時只是單一地對原有的歌劇進行模仿,造成部分高校的學生綜合素質水平一直無法提高,同時也導致中國民族歌劇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實踐無法取得相應的成果。
另外,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地之間的文化開始進行觸碰、融合,外來文化以及學習方法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造成巨大威脅。在民族聲樂學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認為美聲的唱法是比較科學的,對于中國傳統的戲曲以及民族歌劇的發聲很少進行學習,依靠西洋歌曲的唱法來解決在民族聲樂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美聲唱法和流行音樂發聲的影響下,現階段我國許多學習民族聲樂的學生已逐漸偏離傳統的民族聲樂唱法,導致許多學生只能淺顯地對原有的歌劇進行模仿,而無法發揮出自己的風格,把握民族歌劇中作品的真正含義。
二、中國民族歌劇與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之間的聯系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對于音樂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在進行民族聲樂人才的培養時除了原有的專業素質能力,還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并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將中國民族歌劇與現階段的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相結合是十分重要的,民族歌劇是我國民族聲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的歷史過程中,與民族聲樂教學相輔相成,共榮共存,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之中加入民族歌劇,可以提高民族聲樂教學的課堂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面我們說過民族歌劇與民族聲樂教學之間是一體兩面的,兩者之間緊密聯系。民族歌劇是高校進行民族聲樂教學的原動力,而民族聲樂教學的發展又一定程度上發揚了我國民族歌劇。要想提高我國高校民族聲樂的課堂教學質量,就必須讓學生充分了解民族歌劇,并接受民族歌劇的熏陶。將民族歌劇與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相結合,在民族聲樂教學內容中加入民族歌劇,將民族歌劇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進行演練,讓學生充分了解歌劇背景,體會歌劇中人物的心理動作,使學生融入歌劇情境中,體會歌劇所表達的意境,對民族歌劇進行傳播的同時,使學生在表演中掌握民族聲樂發聲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表現能力。
三、中國民族歌劇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從我國民族音樂長久的發展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歌劇與中國民族聲樂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從歷史層面來看,正是由于民族歌劇的發展才產生了民族聲樂教學這門課程,而從教學實踐來看,民族聲樂教學正是推動中國民族歌劇前景發展的動力。通過對我國歌劇發展初期以及改革開放之后的發展進行簡單梳理,我們對中國民族歌劇對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后才開始開展高校民族聲樂教學這門課程,而20世紀40年代產生的歌劇《白毛女》是我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民族歌劇,自此,民族歌劇就成為我國民族聲樂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不斷涌現的藝術家創造出來的歌劇,例如《白毛女》《王貴與李香香》以及《小二黑結婚》等,我國的民族歌劇逐漸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和演唱特點。此時,我國的民族聲樂教學課程開始展開,此時的民族聲樂就是對當時的民族歌劇以及傳統的戲曲進行演練,正是由于民族歌劇的蓬勃發展,我國的民族聲樂課程教學才得以展開,因此民族歌劇的蓬勃發展是民族聲樂教學展開的先決條件之一。
改革開放之后,為了適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把教育改革作為頭等大事,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以適應時代發展對于高等人才的需求,教育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此時我國民族聲樂課程已經在各大高校逐步展開,民族聲樂的專業人才和表演人才逐漸增多,我國民族聲樂發展迎來了一個高峰時期,民族歌劇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例如,1981年的《傷逝》以及1987年的《原野》等。并且隨著我國民族歌劇的蓬勃發展,與外來唱法不斷地進行糅合,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歌劇迎來了發展的又一高峰期,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民族聲樂表演家,民族歌劇也涌現出了如《蒼原》《巫山神女》以及《木蘭詩篇》等大批作品。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民族聲樂課程改革使得民族歌劇獲得新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而與此同時改革的成效又反過來推動民族聲樂課程教學的發展。
四、中國民族歌劇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實踐
(一)了解中國民族歌劇的背景以及人物性格
將民族歌劇納入高校民族聲樂教學實踐當中,就是學生通過對民族歌劇的演練掌握民族聲樂的發聲技巧,并形成具有自己風格的民族聲樂演唱手法。在進行民族歌劇演練之前,學生要充分了解歌劇的時代背景,通過歌劇的時代背景揣摩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在歌劇中的心理變化情況。例如,在歌劇《江姐》中,在抗戰的年代,一個不屈的女共產黨員的膽大心細,對革命事業的執著,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如何通過聲音的變化刻畫這個人物就是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只要掌握了人物的性格以及心理變化,才可以更好地通過聲音的變化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
(二)運用民族聲樂發聲演練民族歌劇
相較于西方歌劇,中國民族歌劇所具備的民族特色是十分鮮明的,不論是唱法,還是發聲技巧等均有我國民樂獨特的表現方式。因此,在進行民族歌劇的演練時學生可以盡可能運用民族聲樂進行民族歌劇的演練發聲。由于外來文化的侵蝕,部分學生在進行聲樂練習時更偏向于美聲唱法,教師在進行民族聲樂課堂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發聲方式以及唱腔的特點,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民族聲樂唱法,創造具有自身風格的民族唱腔。例如,一位表演老師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在吐字行腔上大膽地運用柔與剛、虛與實、收與放、真與假、動與靜、明與暗的對比技巧并吸取戲曲唱法的特點,字里傳情,字里含形、字、聲、情四者合一,令人百聽不厭。學生在進行民族歌劇表演時,應當根據歌劇的時代背景以及自身的演唱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通過自身對歌劇人物的理解,運用自身的唱腔表達人物的心里特征以及性格特點,在進行表演時不要一味地模仿別人創建的角色形象,而是要盡可能地創造具有自身特點的人物。
(三)構建基于民族歌劇的民族聲樂教學體系
要將中國民族歌劇與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相結合,實現民族歌劇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建立起基于中國民族歌劇的民族聲樂教學體系。我國現階段的民族聲樂教學體系中并未將民族歌劇實踐劃分到聲樂教學當中,導致部分教師不重視民族歌劇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對民族歌劇的內容和結構也不夠了解,在進行民族聲樂教學時內容呆板,致使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的課堂效率一直無法提高。將民族歌劇納入民族聲樂教學體系當中,將民族歌劇的實踐與民族聲樂的課堂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民族歌劇演練的過程中掌握民族聲樂的發聲技巧,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同時,促進我國民族歌劇事業的發展和傳播。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文化之間也逐漸開始碰撞、融合,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對于我國傳統文化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民族歌劇作為中國文化的一種,高校在民族聲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中國民族歌劇對于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性,結合現階段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的實際情況,在堅持自身民族文化和特色的同時,與優秀文化相結合,促進我國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穎.中國民族歌劇實踐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3(3):105-108.
[2]沈德鵬.中國民族歌劇實踐與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J].音樂生活,2016(4):86-87.
[3]汪浩.論民族歌劇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5(8):247.
[4]王紅艷.試論中國民族歌劇對中國聲樂教學的影響[J].北方音樂,2014(3):83.
[5]張蕊.關于中國民族歌劇對中國聲樂教學影響的探析[J].音樂大觀,2014(3):131.
[6]張素華.民族聲樂作品在高校美聲教學中的重要性[J].音樂創作,2014(11):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