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琳
[摘 要] 在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社會上的高度關注。從近幾年的工作來看,大學生數量雖然不斷增加,可是大學生的行為以及言談水平不高。很多大學生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未能將中國傳統禮儀發揮出來,以至于出現了很多的矛盾及沖突,各方面的隱患比較突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素質,減少過往的不足。針對中國傳統禮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及路徑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 鍵 詞] 中國;禮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032-01
經過長久的發展和積淀,我國的教育體系日趨健全,開始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希望能夠提升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從現有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看,雖然整體上趨于穩定,可是出現了較多嚴重的問題。例如,某些學生在出現了各種矛盾、沖突以后,可能會通過極端的方式來解決,這些都需要引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中國傳統禮文化包含的內容較為深刻,將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相信能夠得到較好的成就。
一、中國傳統禮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言,其在主觀的指導和思想糾正層面上是比較強烈的,如果是運用了生硬的方法和手段,并不能在最終取得理想的成績,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出現強烈的逆反心理。中國傳統禮文化,是先人總結的智慧,經過了無數人的加工和整理,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學者和專家進行研究。分析認為,中國傳統禮文化,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后,將產生積極意義。
首先,中國傳統禮文化的內容較多,同時并不拘泥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開展客觀實際的分析以及具體案例的對比,從而讓大學生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含義。從主觀的角度來分析,中國傳統禮文化能夠獲得更多大學生的歡迎,畢竟其是先人的智慧,已經得到了論證和肯定。
其次,現下的很多大學教師,呈現為兩極分化趨勢,年輕教師資歷淺,在教學成果上不顯著;年老教師資歷深,但是在教學上非常生硬。所以,中國傳統禮文化在有效運用后,能夠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缺進行填補處理,滿足大學生對文化的需求,進而在思想政治層面上,擁有更高的覺悟,不僅可以與自身的生活、工作、學習相互融合,同時在互相討論、研究的基礎上,也可以通過正確的言談舉止行為來完成,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問題發生。
二、中國傳統禮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改革教學內容
我國在現階段的發展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度較高,必須由此來更好地培養人才,保證國民素質得到較強的鞏固。中國傳統禮文化在融入時,并不能通過生硬的方法來完成。而是要充分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而實施深度的改革。例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進行了深度探討,同時還會列舉大量的社會不良案件,由此來襯托出思想政治的突出性。
(二)開辟網絡教育陣地
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言,中國傳統禮文化的確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產生積極的作用,但是如果未對網絡陣地進行開辟,最終的教育則很容易走向錯誤的道路,失去較多的支持。筆者認為,除校園網絡建設外,應及時凈化網絡環境,因為網絡作為一個集散地,其信息魚龍混雜、信息量大、內容過于繁雜,加之大學生思想不夠成熟,辨別是非能力差,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因此,思想教育者應熟練地掌握網絡技術,對大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對網絡信息進行客觀分析,同時加入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各大專題論壇、網絡平臺、校內網以及QQ群等,通過網絡這個平臺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為廣大學生開辟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本文對中國禮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展開討論,現下的很多大學教育,在本質上都發生了明顯的轉變,整體上能夠對大學生負責。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不再集中于理論化的內容,而是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各方面的教育均獲得了較大的進展,整體上的工作符合預期效果,相信日后會取得更好的成就。
參考文獻:
[1]張健.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中國報業,2013(14):14-16.
[2]李奕.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及路徑研究[J].現代婦女(下旬),2014(11):284-285.
[3]董建,王麗君.“中國夢”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及路徑[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