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艷姝
[摘 要] 面對“互聯網+”時代,各高校計算機專業都在進行教育創新,以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從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培養創新人才的現狀分析入手,闡述了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計算機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實踐,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重視人文思想培養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關 鍵 詞] 計算機;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039-01
目前,我國大力推動、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地創業或就業。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做出重要部署,國務院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我院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加強,取得了積極進展,對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互聯網+”在創造了高校計算機專業發展新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如何為社會培養計算機創新人才的新問題。
一、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培養創新人才中創業園模式的現狀分析
我們目前處于一個信息大發展的時代,我國計算機教育在近幾年內得到了迅速發展,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計算機專業也成為近年來炙手可熱的專業。但是,一方面計算機專業不斷擴大,人數不斷增加,另一方面計算機創新人才培養嚴重不足,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首先,沒有專職的創新創業教師給予指導;沒有專業教師進行專業指導;創業團隊間缺乏經驗交流,沒能將好的創新創業理念總結、推廣開來,沒有制定完善的創業團隊考核細則。
其次,缺乏自主創業的能力和勇氣。現在的大學生躺在享樂的溫床上,不敢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循規蹈矩,只求安穩,不想面對挑戰,缺乏創新的意識和勇氣。
二、創業園應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
中國的教育一直以來都遵循師之道,注重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忽視學生的思想獨立性。而學生的思想獨立和創新正是創新思維和意識的本源。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遏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這些正是學生創新的根本。在創業園模擬創業平臺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淡化教師“教”的行為,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模擬創業過程中去完成對知識的領悟,同時激發自己的創新意識。
三、建設專職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
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隊伍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本條件,沒有創新創業經驗的教師,不可能培養出一群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在創業園模擬創業平臺中,高品質的教師隊伍是鮮活生命力,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專職的創業創新教師可以在學生創業團隊建設、創業項目選擇、風險預測、企業經營、產品銷售等方面給學生以專業指導。教師的格局有多大,學生的格局才會有多大。因此,培養和引進專職的創新創業教師,對創業園的學生進行指導是非常必要的。
四、立足于創業園模擬創業平臺,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所有的知識都是以應用為前提的,失去了應用的價值,知識也就沒有了意義。計算機專業是一門應用廣泛的學科,當今社會計算機應用在社會的各個領域。計算機知識日新月異,正在迅猛的發展,沒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因此,需要加強對計算機專業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
現在的大學生或許理論知識學得很好,當面臨實際工作時卻不能很好地做到學以致用,這種現象同樣發生在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身上,因此充分說明當今大學生理論知識不錯,而動手能力不足。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大學生創業園,為學生提供模擬創業平臺,可以增加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大學生創業園采用“創新創業+‘互聯網+計劃+專業+實踐”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大量的資料查詢、調查研究、創新創業探索、創新創業活動總結、制訂出各專業不同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方案。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進入創業園進行創業實踐,反過來創業園模擬創業平臺在運營過程中,也會讓學生發現自身知識的不足,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知識的欲望。
五、加強企業對學生的實踐指導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創業園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長期且系統的創業就業機制。建立全員參與、校企協同育人新機制,建立與專業相符的“校中廠”“廠中校”,積極吸引系校外優質教育資源投入我系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學校慎重選擇那些信譽良好,實力雄厚的企業作為創業園的合作伙伴,由企業和學校一起對學生進行創業指導,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定期舉辦創業、就業培訓,同時舉辦各種形式的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篩選那些有創意的項目或者策劃進行重點扶植入園,從而引領大學生的創新方向。
總之,創新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涉及學校教育的很多方面,抓住了創新人才培養就是為計算機系注入了生命力。
參考文獻:
陳智罡,方躍峰,李繼芳.基于應用性人才培養的計算機專業網絡方向實踐教學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8(1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