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茵茵
摘要:自2001年6月,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關于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構建符合素質教育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這標志著一輪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拉開帷幕。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已經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設計也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學校 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a)-0128-02
1.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諸多學校迷失在追求升學率、就業率,對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導致中等職業學校頻繁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為學校、家庭、社會帶來不良影響。同時,也阻礙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落實。
1.1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任課教師專業水平低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就需要教師“術業有專攻”。而由于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視,一味提倡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導致學校認為誰都能擔任此門課程的教師。很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是該校的政治老師、德育老師、甚至是體音美的老師,這些教師沒有受到專業的培訓,對待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只是簡單粗暴得勸說,有甚至只是將人人皆知的大道理“填鴨式”得灌輸給學生。
1.2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的單調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程模式仍是單一的學科教學模式,然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多的是強調學生認知上的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多呈現的是知識性的內容,而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用性、活潑型、體驗性、可操作性、滲透性、針對性等特點。這不利于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1.3一些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忽視了學生的主體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年輕的課程,很多學校對其教育目標的認識處于模糊狀態,將這門課簡單的理解成一門德育課程,片面地強調對學生的教育性。而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需求,另外由于教師的專業性不強,可能會與學生產生心理沖突,造成師生關系緊張。最終無法落實這門課的調整與改革。
2.在新課程改革下的關于心理健康的設計理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迅速轉化為新課程式的知識傳授。在新課程下,教師不再是唯一的角色,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同時參與進來,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是一個課程的新舊更替時期,是一個逐漸過度的過程。教師角色的轉變是一個歷史性的飛躍。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通過對學生人際互動、理念認同、情感體驗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感情培養”。它是同時又是體驗交流式的學習,擺脫了傳統的知識傳授型。體驗交流式的學習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活動目標。通過對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心理素質發展,了解心理科學的本質,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為未來的發展鋪平道路。
為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順利進行,就必須加強其教學設計,提高其實效性。課程設計必須根據其教學目標和特點來定。首先通過引導,激發學生,促進發展,輔助學習;而后通過激發、反饋等手段改善課堂教育,讓學生充分發揮,完善自我。
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定位決定了能否使其在實踐中順利實施。若只針對于部分障礙性心理的學生,或個別一部分學生,而忽略了大部分學生;專業課太專業化,而非源自于學生現實生活;延續傳統,報收殘缺等等這些課程都缺乏實效性和針對性,它的實施都只是徒勞無益,有悖于新課程改革。突破傳統模式,要擁有開放性、建構性、創造性的思維和教學理念。
3.適應新課程的幾種的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方法
第一,分組討論法。這種方法是貫徹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從開始到結束的最佳教學策略。教師鼓勵小組成員圍坐成一圈,引導小組成員根據教學過程中呈現的案例或活動進行討論,這樣就可以在一種親密、團結的氛圍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討論,并對每一組所發表的意見給予積極的反饋。
第二,熱身游戲發。通過課前的短短幾分鐘小游戲,不僅調動了學生的氣氛,更重要的是熱身的本質是“熱心”。游戲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集中精神,以愉悅的心情投身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以積極和無懲罰的游戲為主,并且在游戲的最終,教師不做消極評價,這樣能夠保護輸了游戲的學生的心理。
第三,扮演宣泄法。這種方法是通過扮演或模仿的方法來影響學生心理過程的方法,有些感受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這種方法讓學生通過行為表達出自己的心理,進而促進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對減輕或消除心理問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有著積極的作用。
第四,自由想象法。這種方法有助于幫助學生放松身心,使其以清醒的頭腦地看清事物的價值和意義,或在假設的情景中觀察自己。教師需要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放松練習的感覺和想法,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完成。
第五,認知感悟法。對于認知感悟能力強的同學而言,此方法也是效果比較好且比較常用操作方法,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我認知活動來達到教學目標。具體形式講故事、藝術欣賞、認知改變及案例分析等。
第六,行為改變法。其理論的依據是以班杜拉為代表的行為主義關于強化的學習理論。運用此理論,通過獎懲、示范、行為訓練等強化手段來建立某種新出現的良好行為,或者減少消除某種不良行為。
4.結語
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逐步成為當代教育的熱點問題,這是時代的需求,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要求,因此,構建符合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計尤為重要。文章分析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應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則,以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基本設計理念,最后為適應新課程提出了幾種的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