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迎春
摘要:目前,我國民營醫院發展迅速,服務能力逐年增強,已成為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通過對我國民營醫院的數量、規模、服務能力等進行分析,加強制度建設與對接,最終達到促進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良性發展。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民營醫院的發展趨勢,探討民營醫院對公立醫院的影響,以期為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平衡發展提供政策建議。
關鍵詞:民營醫院 發展趨勢 公立醫院改革 影響
民營醫療機構在我國醫療衛生行業中,既是深化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必然產物,又對整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民營醫院的不斷發展壯大,勢必對公立醫院改革產生影響。而民營醫院在深入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和深思。
民營醫院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既有政策層面的,也有自身運營產生的。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把它看成前進中不可避免的困難。或者換一角度,認為這些問題出現的越早,引起的反響越大,對于民營醫院今后的發展越有利。同時,也是對公立醫院改革的啟示。
目前中國民營醫院的發展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重眼前,輕長遠”。這幾乎是民營醫院不成功的“通病”,這或許是因為民營資本大都比較急功近利,希望盡快獲得收益,而這有悖于醫療市場發展的規律,醫療市場是循序漸進式向前發展的。抱著賺錢的目的辦醫院的人,是很難在醫療市場站穩腳跟的。
第二,“重使用,輕培養”。醫護人員不同于一般的工人,雇傭方不可像使用一般工人一樣去使用他們,不能讓其一直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而不去培養他們。要知道醫療市場的競爭,說到底還是高端人才的競爭,不培養自己的“精銳部隊”,終究是戰鼓未擂,成敗已定。
第三,“重設備,輕人才”。人才難得,寧愿把錢花在“人”身上,也不要把錢花在“物”上,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了人才,何愁無物?
第四,“重廣告,輕品牌”。醫療市場不同于一般市場,目前還是用賣電視機的營銷策略來營銷醫療服務忽悠病人,把病人當“搖錢樹”,結果往往是臭名遠揚,無法留住顧客。
醫改之后公立醫院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完成,包括服務意識的崛起,人才聘用、考核制度的完善等都將加快公立醫院在整個醫療市場競爭中實力的形成,醫改也將是公立醫院內在軟實力培養和外在硬件實力配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提升時期,也是其核心競爭力建立、健全的一個階段,作為醫療行業中非常重要的一支資本形式——民營資本在未來不但要應對來自國內的競爭,即民營醫院之間、民營和公立醫院的強有力競爭,還需要在整個行業中應對來自國際資本的競爭,國際資本帶來的不止是雄厚的資金實力、先進的醫療技術和設備,還有現代化的管理制度。當民營醫院還在競相打折的時候,當公立醫院仍無視患者的就診感受的時候,它們已經懂得靠服務賺錢。
公立醫院將主要把精力放在對疑難雜癥和重癥患者的治療上,普通病人將被分流到社區醫院或小規模醫院,一些醫學科研工作也將在大型公立醫院進行,公立醫院總體實力仍將是醫療市場的老大。
民營醫院是分布區域最廣、數量最多、切入的客戶層次也最多的一塊,從處于低消費層次的廣大農村及二三線城市,到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都將有民營醫院的身影。民營醫院運營趨于規范化,并取得一定的客戶基礎,整體數量亦趨于穩定,盲目建院、粗放式經營的情況將不再頻繁出現,人才仍將是民營醫院發展的需要,但其亦將逐步保有一定量的經營和技術人才。
未來醫療市場的競爭將不再是今天低層次的競爭狀態,而是綜合實力整體運作的競爭,是技術水平的競爭、服務水平的競爭、文化水平的競爭和管理水平的競爭,在競爭的同時又穿插多個跨區域、跨領域的合作。
企業在人才匱乏、無處可挖和無法長期留住人才的情況下,將嘗試自己培養人才,但高尖端的人才,仍舊靠高薪或其他形式(如技術合作)取得,大多數民營醫院沒有培養此類人才的環境。醫院在聘用經營類人才時可放寬對本行業從業經驗的限制,這樣可以從其他行業聘用有潛力的專業人才,稍加適應之后即可發揮很大的作用。如今,民營醫院任人唯親及依靠推薦的方式聘用人才的局限性亦將越來越凸顯,只有改變此現狀才可以更快走出人才瓶頸。
中國醫療服務市場將加強市場化改革,允許醫生多點執業、允許民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是促進民營醫療服務產業發展的重大進步,國有醫療資產民營化,主要以國有大型企業下屬的職工醫院為主體的改革,民營醫院可通過公立醫院轉制參與行業兼并重組,實現外延式擴張。
醫療市場向民營資本全面放開,允許醫生多點執業解決民營醫院人才瓶頸,允許民營醫院申請醫保解決了藥品報銷問題,同時配套法律、稅收、金融,給予民營醫院更多的政策支持,民營醫療機構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目前公立醫院主要以綜合性全科醫院為主,各科室發展比較均衡,服務意識較弱,而民營專科醫院在眼科、口腔、美容等專科醫院能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同時運用成熟商業模式保證了專科醫院較強的擴張能力。隨著醫療市場的全面放開,看好具有較強品牌優勢以及外延擴張能力的專科民營醫院。
從長期來看,民營醫院的發展與公立醫院的改革,都是我國醫療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因為各自發展的階段不同、面對的問題不同,成為了各自相對各具特點的行為主體,但又在同一個社會發展環境中,共生共榮。
在今后一定時期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將是我國醫療事業發展的相互競爭、服務于同樣社會需求的兩大醫療主體。
1.博弈論對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競爭發展的啟示
博弈論作為一種分析工具,通過經典的博弈數理模型及相關數據分析,對于民營醫院發展對公立醫院改革的影響,有很好的啟示。博弈論研究模擬決策行為主體之間相互作用時的決策選擇,民營醫院發展與公立醫院改革各自(決策行為主體)的選擇,最終要達到均衡。
2.民營醫院發展對公立醫院改革影響的博弈論分析
民營醫院的發展與公立醫院的改革,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民營醫院發展對公立醫院改革的影響因素,從而得到相應的結論和建議。
從短期看,《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的實施,民營醫院的發展,會是公立醫院所面臨問題的放大器,其問題存在嚴重性將引起更多的關注,解決問題的緊迫性會明顯加劇。
從長期看,我國新的辦醫格局的形成是肯定的,民營醫院必將逐步成為與公立醫院共同發展的競爭主體。民營醫院通過發展逐步成為我國辦醫格局中具有競爭力的重要主體,公立醫院通過改革把民營醫院的影響(醫改的壓力)轉化為動力,扎實地提高競爭力和服務水平。
總之,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合作辦醫后,合作醫院遵守“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宗旨,以“優質、誠信、便捷、溫馨”為經營理念,以公立醫院的標準進行規范化管理與經營,為普通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而國外獨資或中外合資醫院,面向的是國內高端人群,他們服務好,但收費高,與普通百姓無緣。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的合作,符合我國整體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方向,使得強者更強、弱者變強,這也許是大部分民營醫院未來的發展方向。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的合作,讓雙贏變為政府、公立醫院、民營醫院、醫生和患者多方共贏,解決“看病難、住院難、手術難”等“三難”問題。建議以公立大醫院為龍頭,成立醫院管理集團,帶動民營醫院或小醫院發展。
參考文獻:
[1]民營醫院的發展前景[OL].百度文庫,2013-11-16.
[2]2014年民營醫院優勢及發展前景預測[OL].中國產業洞察網,2014-3-19.
[3]立足經營現狀展望民營醫院未來發展趨勢[OL].華夏醫界網,2014-3-19.
[4]紀淑德.民營醫院發展對公立醫院改革的影響分析[J].中國經貿,2013(2).
[5]吳宗勇.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的最佳“相處”模式[J].中國醫院,2015-2-9.
(作者單位:寧波市北侖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