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方
摘 要:個性化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培養,將其融入美術這種藝術類學科,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發散性思維的提高。本文就對具體的應用策略作了分析,希望給相關人員一定參考。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模式;初中美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54-01
隨著經濟全球化、多元化發展進程加快,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同時對人才素質水平要求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新形勢下,國家期望吸納更多能夠適應社會需求、改革、競爭以及充滿社會責任感的人才。社會的多元化發展要求人才的多元化,這也就意味著個體的個性化發展。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辦學和改造社會是一件事”。教學實施的主要地點就是課堂,對于學生的知識、能力、感情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影響。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課堂高效化”,將個性化教學模式融入初中美術課堂,構建高效課堂,有利于提升學生對美術的了解,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發揮對美術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對教育改革起到了促進作用。
一、改善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
中國自古以來以師為尊,學生見到老師必須以禮相待,在老師面前的言行舉止也要仔細嚴謹,老師對待學生也多為嚴厲。在師生關系中,老師一直是一個強勢方的存在,對于老師的話言聽計從,不敢反駁。從這樣一代代的傳承下來,學生對于老師就一直保持著敬畏之情,但這也在無形中使得師生間的距離變得疏遠。學生有疑惑時不敢提出,“不懂裝懂”的現象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的高效性,使得學生學業止步不前。所以教師應在學生面前樹立更為親和的形象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改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在美術課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和思維創新。堅持以“學生主導,教師指導”的教學理念,將教學交流變成心靈交流,構建和諧平等、彼此尊重的師生關系。
例如,在進行《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的講解時,教師可以用微笑講課的方式為學生樹立一個親和的形象,并通過幽默、生動的語言來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先為學生講解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繪畫的社會背景,讓學生對繪畫有基本的了解后選取《蒙娜麗莎》這類具有代表意義的作品讓學生感知和欣賞。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蒙娜麗莎》采用了什么繪畫方法?”“畫中女子本名叫什么?她微笑背后的涵義是什么?”吸引學生注意力,帶著問題欣賞繪畫,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同時也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增加了師生互動和課堂活動參與積極性,促使學生“敢說”、“敢想”、“敢做”。
二、貼近生活,思維引導
美術是相對深奧的一門學科,它需要學生通過它的創作手法、畫面、時代背景等感受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和感情。光靠教師的講解,學生無法深刻的感知當時的背景下創作者的心理,這是美術上很大的一個空白,對學生進一步探究音樂有著很大的限制。美術教師用飽含情感的語言以及利用美術資源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對提高學生對美術的的審美能力和自身行為道德規范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以此同時,隨著當今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拜金主義和個人主義在初中生的身上已經漸漸的顯露出來,這時如果不注意正面的引導,及時糾正學生思想觀念上的誤區,不僅會影響到教育效果,更會對其日后的生活態度及健康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美術教師要注意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引導。
例如,在進行《豐富多彩的現實 多種多樣的表現》授課時,教師可以將《嬰兒最初的愛撫》、《面包》等作品拿來讓學生欣賞,讓學生通過對畫面的分析,體會其中表達的不同情感?!秼雰鹤畛醯膼蹞帷愤@作品中母親對孩子濃郁的母愛和母子深情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從畫中體會到,這時教師可以對學生說“藝術源于生活,同學們在欣賞完這幅作品后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嗎?”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培養學生對親情的感知和珍視?!睹姘愤@幅作品畫風相對更加夸張,描述的是饑餓的孩子要面包吃的哭聲以及母親內心的無奈和悲痛。粗獷的筆法勾勒出的是感人肺腑的感情,學生乍看這幅畫時內心也許會產生害怕的心理,這時就需要教師對這幅畫的背景和涵義進行講解,并將現在的生活與當時的生活進行比較,并將國內外貧困地區的照片用多媒體播放出來,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如今生活的美好,更加的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并自發的產生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三、培養學生自主創作能力
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美術具有很強的抽象性,不僅需要教師的講解,更需要學生自身的感悟,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涵義和情感,從而體會美術具有的特殊魅力以及存在的意義。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于實際,教師在為學生講授了美術作品背景、表現手法、色彩運用等方面的知識后,也應注意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掌握。在美術學習中,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揮,有利于教師發現教學問題,設計出根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促進學生自主化、個性化發展。
例如,在講解完《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這一單元的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裝飾品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畫展,擴寬書本知識,引領學生感受濃郁的藝術氛圍,激發學生美術創作熱情。同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戶外繪畫練習,繪畫內容不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想象進行創作,最后教師針對學生作品在班級內進行點評,提高學生自主創作積極性和想象力,解放天性,在原創作品中展示個性。
結束語:
美術對感情的抒發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有著莫大的幫助,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于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課堂高效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將個性教學法融入初中美術課堂中,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自主能力和想象力,對增進師生交流,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和發散性思維有著重要意義,促進了美術學科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個性、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莉輝.個性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J].讀與寫雜志,2012,05:168-01
[2] 唐世標.淺談初中個性化美術教育教學[J].拳術教育研究,2011,0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