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冰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方面。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從行動上借助恰當的教學方式來展現閱讀教學的價值,以確保語文文本價值得以最大化實現。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進行概述,以期能夠為學生終身閱讀習慣的養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79-01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具備聽、說、讀、寫訓練的綜合性,既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又是寫作的必備前提。閱讀教學過程應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交流的過程,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溝通都是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的。所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所期望的。閱讀教學即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活動中,進行文本的感悟、理解、欣賞和評價,進而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和個性品質。
一、加強閱讀教學的重要價值
小學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在自身感悟的基礎上完成才會有好的效果。加強語文課的閱讀教學工作,在有效閱讀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鞏固已經學過的語文基礎知識,加強對字詞句的記憶和理解,從而實現對全篇課文思想意義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閱讀可以促進課文教學的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是以培養最基本的語文素養為主,同時要提高孩子們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閱讀教學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陶冶思想情操,有效促進人文情懷的培養。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可以強化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閱讀屬于語言信息接受的過程,寫作屬于語言信息輸出的過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學會耐心傾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思考中激發閱讀興趣,掌握有效閱讀方法;爭取在閱讀過程中提高讀寫結合能力。強化閱讀訓練的過程中逐步培養有效閱讀能力,其實就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語文新課程的總目標中指出,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糾正或指導在閱讀中偏離閱讀目標的任何行為,堅決抵制不良閱讀習慣對小學生思想意識的滲透,教師要完成正確指導學生讀寫方法的重要任務。
二、主導與主動相結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1、教師指導學生研究方向,引導學生探究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吃透教學目標,掌握本冊語文的學習重點,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習方法的培養。對于教學當中的各種問題,理順教學思路和巧妙應對課堂生成資源,指導學生拓展研究范圍,使學生掌握課文內容和學習目標。
2、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探究的積極性
教學當中應該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習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積極運用所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去研究新的課文,重視實踐理論學習,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要求學習。學生的學習過程模式應該是課前略讀課文、準備有關學習資料、課堂主動研究掌握、課后拓展知識等,創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地理解掌握課堂內容和目標,有利于以后學習方式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形成。
三、借助對比閱讀,培養自主閱讀意識
對比法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該方法不僅能夠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對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相信學生,要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對比中理解文本大意,進而在加強理解的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夜鶯的歌聲》與《小英雄雨來》進行對比學習,兩者的共同點就是描寫的對象類似,都是抗戰時期,小英雄們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不同點就是兩人的事件和行為不同。所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四、給學生一個好的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會陪伴學生一生,影響學生的方方面面,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閱讀信息的提取和掌握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是閱讀習慣的初步養成階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給學生一個科學合理的引導,指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不定時的把教室變成閱覽室,給學生提供一些感興趣的讀物,讓全班同學坐在一起專心的讀書,同學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擴大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對閱讀不會感到厭煩。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教師應該及時的作出指引,并要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不動手則不動口,讓學生養成口、腦、手并用的閱讀習慣。其次,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些良好的讀書環境,讓學生每天堅持一定時間進行閱讀。學生在增長知識、享受樂趣中天天堅持閱讀,不知不覺中閱讀習慣就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學中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而應該多給予學生正確地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漸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對現在的小學生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來說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勢在必行。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對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研究不能拘泥于現有模式,應該繼續探索下去。
參考文獻:
[1] 胡開皎.試論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創新思路[J].教育教學論壇,2012(22)
[2] 郭倩沁.淺析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質量[J].中國科技信息,2009(19)
[3]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化的策略 - [期刊論文]《課外閱讀:中下》,2012年鐘金波等
[4] 張海燕.淺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