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孝輝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131-01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而啟蒙教育對于人一生的成長都會產生深遠的印象。這個年齡段是兒童行為習慣、個性養成的重要階段。它和小學教育是不同的兩個階段的教育。現在,幼兒教育已經基本普及,甚至一些偏遠山區也建立了幼兒園,但是,很多人對幼兒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并不清楚,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非常普遍。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對幼兒有弊無利。幼兒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必須堅持從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出發,因材施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將小學教育提前到幼兒階段,違不利于孩子今后健康發展。
心理專家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做法從根本上忽視了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特點,幼兒的身體機能和神經系統都很脆弱。讓幼兒完成小學生應該完成的一些功課,長此以往,必然會傷害兒童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嚴重危害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特別是還可能對上學產生厭煩感,還容易使兒童養成不良學習態度、習慣,可以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多種多樣。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長的錯誤認識,一位幼兒園教師認為,現在很多家長衡量一個幼兒園的好壞,只看孩子在幼兒園認了多少字、會背多少詩、能做多少算術題等,家長這種“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急功近利思想,讓很多幼兒園很難堅持原有的辦園理念。二是一些幼兒園辦園宗旨不端正。有些幼兒園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發展的、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作為辦園宗旨,而是一味“向錢看”。為了多收幼兒、多賺錢,這些幼兒園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情況,開設一些不該開設的課程,向幼兒提出過高的學習要求,以求幼兒拿出學習成績來,滿足家長的虛榮,并以此作為“辦園成績”向社會炫耀,提高幼兒園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除此之外,還有幼兒教師自身的認識和素質的原因等等。
那么,該如何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呢?
一、社會要正確理解幼兒教育的宗旨
家長要了解幼兒教育不同于小學教育,了解幼兒大班并不是小學一年級的延伸,懂得“順自然,展個性”,了解幼兒,尊重幼兒,以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為依據,遵循教育規律,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成長的道理,糾正家庭錯誤的幼兒教育觀念。同時,糾正和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還需要一大批示范性幼兒園的榜樣表率作用。
二、教育行政機構要加強對幼兒園的管理
規范幼兒園辦學行為,組織培養、培訓各類幼兒園園長、教師,建立園長、教師的考核和資格審定制度;辦好示范園和骨干園;指導幼兒教育科學研究工作,促進幼兒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從管理上緊縮小學化存在的空間,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得到最適合的教育,能夠健康成長。
三、改變幼兒教師的理念
改變幼兒教師的理念非常關鍵。我國很多地方雖然普及了幼兒教育,但是真正幼兒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數量非常少,很多的幼兒教師都是從小學調入的,有的是因為年齡大了,到幼兒園任教。這部分教師還是按照小學教育的理念來教幼兒,注重對幼兒識字、算術的教學。這主要是觀念沒有轉變。對于這部分教師,應該在上崗前對她們進行基本的培訓,主要就是改變她們的理念。從小學教育理念轉變到幼兒教育的理念。
四、對幼兒教師進行技能培訓
很多人認為幼兒教師就是哄孩子,只要這些幾歲的孩子不哭不鬧就算完成任務了。更重要的是很多的教師缺乏幼兒教育的技能,比如,繪畫、唱兒歌、跳舞等基本的能力。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應該算是一個全才,現在城市的幼兒教師相對素質比較高,而大部分的農村幼兒教師缺乏這些基本的技能。因此,從學校、教育行政機構、國家層面應該對幼兒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個人幼兒教育技能和素質,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
以上是我結合自己的幼兒教育實踐對上述問題的一點粗淺的看法。作為一名農村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對當前農村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深表憂慮。希望盡快能夠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