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萍
摘 要:九年級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關鍵階段,學生既要進行新知識的學習,還要進行舊知識的復習,更要應對中考的挑戰,學習壓力相對較大。特別是在數學學習中,知識的理論性、抽象性更強,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中就需要我們能夠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好基礎知識鞏固、引導學生科學對待復習;同時也要加強對于學生數學思想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更要創新教學模式,指導學生不斷應變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技能。
關鍵詞:九年級;數學;復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287-01
一、重視基礎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對待復習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知識是數學學習的關鍵,是學習更高層次知識的基礎,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九年級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提示對以往知識進行科學的歸納整理,以便能夠逐漸完善學生的數學認知體系。具體到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不斷挖掘教材,夯實基礎,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通過兩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對教材的理解是零碎的、解題規律的探究是膚淺的。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總復習時,首先引導學生系統梳理教材、構建知識結構,讓各種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常用結論及解題方法技巧,都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教學中,教學中,要立足課本,充分挖掘和發揮教材例、習題的潛在功能,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使之形成結構。堅決克服那種重難題、重技巧、輕課本、輕基礎的做法。
此外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引導,讓學生能夠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來,而不是簡單地跟著教師的教學步驟進行知識的學習。中考復習切忌教師大包大攬,在復習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成為復習活動的主角,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學習時間,讓他們去說、去做,暴露他們的思維過程,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只有這樣,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得到體現,教師的指導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因此,在基礎復習時,我們給學生盡可能多的動手、動腦、討論的時間去探索,使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知識的滿足,提高學習效果。
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現在出錯、有不懂的知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現在沒有發現知識盲區,而考試的時候卻發現了。鼓勵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養成積極向上、不卑不亢的良好品質,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樂觀的精神面對復習。
二、做好思想教育,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論語》中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學生基礎知識不斷積累、認知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要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也要及時進行知識的樹立與歸納,以便能夠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在解題的時候能夠靈活運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強化訓練,注重應用,發展能力。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用意識,及綜合能力。教師可以自覺地、有目的地加以培養。這樣,就可以大大地加快數學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使各種思維方法合理、簡捷,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創造性能力。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復習時,利用創意新穎、貼近學生生活的應用性、實踐性、創造性、開放性問題來激活學生的思維。比如在復習概率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探究彩票“雙色球”的中獎概率,通過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現象進行分析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應用能力,培養他們理性的消費觀念。
此外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理解掌握各種數學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數學技能技巧,也是引導學生提高數學的能力的前提。在七八年級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和運用了不少數學思想和方法,因此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內容要求,引導學生進行分層訓練。比如從最基本的方程思想、整體思想,到類比思想、建模思想,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典型例題的分析解答來培養他們良好的實踐運用技能,不斷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整體理解。
三、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數學實踐能力
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題海戰術”,以期引導學生通過對于大量練習題的解答來鞏固他們的學習成果、培養他們的解題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也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任務量較大,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新時期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好教材中例題、習題的歸類、變式的教學。以便能夠在復習中根據教學的目的、教學重點和學生實際,引導學生對相關例題進行分析、歸類,總結解題規律,提高復習效率。對具有可變性的例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變式訓練,使學生從多方面感知數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講解中,應該引導學生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靈活變換,使之觸類旁通,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題、習題功能,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鼓勵學生尋找其它解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改變題目形式,將題目的條件和結論互換,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還可以改變題目的條件,鼓勵學生把結論進一步推廣與引伸;也可以串聯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類比解題等。這樣以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通過有限的題目感受到更多的知識內涵,真正將題目理解透徹,做到“精益求精”,而不是簡單地進行大量的題海練習、僅僅“雨過地皮濕”,收不到實際效果。
教學中教師也要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的知識差異,教學中不能簡單開展“一刀切”式的教學,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善于實行分層教學,做好“培優補差”。這就需要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我們具體研究現階段各層次學生最欠缺什么知識與能力,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數學技能,尋找出他們存在的差異和問題,進而有選擇、有重點地實行突破性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學生能夠在自身的學習基礎上有所進步、有所提升,將傳統的“大水漫灌”變為“噴灌滴灌”,提升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