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艷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179-01
數學復習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關鍵環節,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總結、完善、深化的重要過程。復習并不是對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將帶有規律性的知識,以再現、歸納、整理等方式梳理起來,從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以及數學素養。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初中數學復習的有效策略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由量到質,轉化章節復習方法
在數學復習過程中,數學教師不僅應該要求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典型的例題進行反思,而且還應重視對所學知識由“量”到“質”的這一飛躍過程。按常規的方式進行復習,通常是按照課本的順序將數學概念、法則、公式和性質等原本地復述梳理一遍,這樣做不僅枯燥無趣,而且學生容易忘記。因此我在復習概念這一環節時,想到了知識歸類編碼法,即先列出所要復習的知識要點,然后歸類排隊,再用數字編碼,這樣做可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復習的興趣,而且增強學生的記憶與理解,把章節知識實現由量到質的飛躍。例如,復習“直線、線段、射線”這一節內容,我把主要知識編碼成1、2、3、4。這種復習提綱一提出,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的在思考,有的在討論,有的在研究課本,設法尋找提綱的答案,我趁勢把知識進行必要的講解和點撥:一個基礎是指以直線為基本圖形,線段和射線是直線上的一部分。兩個要點即①兩點確定一條直線;②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三種延伸即三種圖形的延伸。直線向兩方無限延伸;線段不能延伸;射線向一方無限延伸。四個不同即①端點個數不同;②圖形特征不同;③表示方法不同;④描述的定義不同。這種復習方式能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二、舉一反三,變化例題條件
分析和講解例題時,發揮例題以點帶面的作用,有意識、有目的地在例題的基礎上作系列的變化,可以達到充分挖掘問題的內涵和外延,在變化中鞏固知識、在運動中尋找規律的目的,實現復習的知識從量到質的轉變。例如,在復習二次函數的內容時,我舉了這樣一個例題:二次函數的圖象經過點(0,0)與(-1,-1),開口向上,且在x軸上截得的線段長為2,求它的解析式。因為二次函數的圖象拋物線是軸對稱圖形,由題意畫圖后,不難看出(-1,-1)是頂點,所以可用二次函數的頂點式y=a(x-h)2+k,再求得它的解析式。在教學中我對例題進行了變化,把例題中的條件“拋物線在x軸上截得的線段為2改成4”,求解析式。變化后,由題意畫圖可知(-1,-1)不再是拋物線的頂點,但從圖中看出,圖像除了經過已知條件的兩個點外,還經過一點(-4,0),所以可用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對例題進行變化,把題目中的“開口向上”這一條件去掉,求解析式。再次變化后,此題可以有兩種情況(i)開口向上;(ii)開口向下;所以應有兩個結論。由于條件的不斷變化,使學生不能再套用原題的解題思路,從而改變了學生一味機械模仿的學習方式,學會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達到了在變化中鞏固強化知識,在運動中尋找規律的目的,從而提高了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
三、一題多解,優化解題思路
采用一題多解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進行快速運轉,使學生不滿足于一種解題方式,更追求多種解題方式,一通百通,從而在考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復習時串連知識可以通過解決復雜的題目來進行。例如,解一道較復雜的分式混合運算題,就可能串連起整式、分式的混合運算與因式分解等知識;解一個較復雜的無理方程,就可能串連起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及其運算、換元法、配方法等知識。例如:已知2a+b=6,a+2b=3,問a+b的值是多少?本題不需具體求出a、b的值,而是使用整體解題的思路直接求出答案為3。又如計算(6x+y2)(3x-y4)這是一道多項式的乘法運算,本題從表面上雖沒有規律,學生習慣于使用多項式乘法法則進行計算,但如果發現從第一個小括號內提出公因數2后,恰好能構成平方差公式的模型,這種算法可快速得出結果。顯然后一種解題思路要優于第一種解題的思路。因此,在復習的過程中加強對習題分析和比較,不斷優化解題思路,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以及數學素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培養學生嚴謹、創新的學風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分析異同,善于對習題歸類
教師在復習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對習題進行歸類,對于同類應總結出解決這一類問題的規律與方法。例如在復習應用題時,我選擇下列題目作為例題。題目一:.A、B兩地相距30千米,甲比乙每小時多走1千米,從A到B所需時間甲比乙少1小時,甲、乙兩人每小時各走多少千米?題目二:甲、乙兩車隊各運送150噸貨物,已知甲隊比乙隊多5輛車,而乙隊比甲隊平均每輛車多裝1噸貨,兩隊都一次裝完,問甲、乙兩個車隊各有多少輛車?題目三:甲、乙兩人共同工作6天可以完成某項任務,甲單獨完成要比乙單獨完成多用9天,乙單獨完成需多少天?上述復習應用題,雖然表達方式不同,有的為行程問題,有的為工程問題,但本質基本相同,解答方法類似。通過這樣的歸類訓練,學生便能在平時的學習中,加強方法的積累和歸納,并能分析異同,把知識從一個角度遷移到另一個角度,最終達到常規圖形能熟悉、常規結論要記憶、類同方法全套用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
總而言之,復習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探索數學規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在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復習壓力,切勿使學生陷入題海戰術,為能夠取得滿意的復習效果不斷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