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登念
摘 要:農村學生的家庭作業問題已然成為現在農村學校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在新課程改革進程中,如何讓農村學生更好地完成家庭作業,讓家庭作業發揮良好的效應,學生在作業中得到提高,不成為負擔,這些都是作為教師應該解決問題。本文從幾個方面分析農村學生的家庭作業狀況,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議以供教育教學參考。
關鍵詞:農村學生;家庭作業;問題與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182-01
在邊遠地區的農村學校,學生的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學生鞏固、掌握和深化課堂所學知識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掌握相關技能的有效途徑,是整個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通過家庭作業這個橋梁,還能使教師和學生了解教與學的情況,調節教與學的進程和方法,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農村學生家庭作業的基本現狀
在邊遠農村地區,小學生自主完成家庭作業的能力普遍較差,客觀上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外出打工,家庭作業失完成在家中失去了督促與指導;家庭作業的難度大與數量多也是造成這部分學生自主完成家庭作業的障礙;主觀上是由于學生存在著依賴、逃避的心理所致。
有的學生雖然上課時認真聽講,但只是一知半解、對內容沒有深入理解,更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一些要求理解的內容當堂也許能死記硬背,但是回家作業練習時卻不能靈活運用,無法正常完成家庭作業;有的則上課表現為貪玩,把自己完全隔離于課堂,老師布置的作業根本不懂不會,家庭作業時無所適從;有的小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做家庭作業時完全只求完成任務了事。
部分教師布置作業時以考試為目標,考慮較多的是如何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成績,因而總是根據試卷上的題型布置學生的家庭作業,作業形式相對固定,靈活性少,,機械的、重復的作業使學生失去了對作業的興趣,同時統一的作業數量、作業形式、作業難度也制約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影響了學生的發展。有的教師布置家庭作業時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為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得必須多做練習,作業數量多得學生無法接受,除安排教材上的作業外,還自己設計,或要求學生到新華書店購買各類復習輔導資料作為課外作業。
在邊遠農村地區,有的學生被社會中的不良風氣所感染,沉迷于娛樂活動,上網吧、打游戲,玩得不亦樂乎。有的富裕家庭中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有求必應,為孩子花錢十分大方,卻不懂得如何幫助他們正確、合理地使用,長此以往,學生不求上進,不做家庭作業就成了家常便飯。
二、解決農村學生家庭作業的對策
教師布置家庭作業時要科學安排、合理設計。要對家庭作業進行優化,提高作業的質,有效地控制量,激發學生的趣。應該大力推廣趣味型、生活型、思考型的家庭作業:部分學生缺少家長督促,小學生自控力又不強,所以家庭作業要富有趣味性,才能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現實生活是最好的學習的場所,在家庭作業設計時,要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學用結合,學以致用,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在家庭作業內容上,要加強布置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作業,注意作業的綜合化,注意作業的啟發性和思考性。
作業要講究質量,保質定量,不能搞題海戰術。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精心篩選,在學生平時的作業和實際教學中,及時發現所存在的問題,找出學生易出錯或必須牢固記住的內容作為訓練的重點,作業不要過多過濫,貫徹“少而精”原則,徹底摒棄“題海戰術”。 同時作業必須清楚而且具體,最好是以書面的形式發給學生,也可以在黑板上專門留出一個固定位置,將每天的作業寫在上面。
安排布置家庭作業時,盡可能做到層次化,不搞 “一刀切”。“一刀切”的作業往往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才既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又能激發學生家庭作業的探究性。家庭作業統一任務之余,應由學生自主選擇個性作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根據對學生的深入了解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內容應面向大多數同學,但對優秀學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基礎較差的同學可降低標準,目的是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認真批改,正面激勵。教師要重視家庭作業的批閱,認真改進批閱方法,使家庭作業的批閱成為師生情感聯系的橋梁,成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家庭作業習慣的一條有效途徑。小學生年齡小,善于模仿,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身正為范”,我們一定要每次都仔細閱讀,精心批改,力求每次批改都不出差錯,每個符號都清楚、漂亮。學生做錯作業,不能訓斥,而是要認真分析其產生錯誤的原因,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分析和指導,幫助他理解、吸收,讓學生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清除學習障礙,獲得成功。每次家庭作業批改后,做好批改記錄,認真分析家庭作業完成情況,對完成質量高的作業應及時表揚,全班展示,給學生樹榜樣,激發學習興趣。對完成差的或沒完成的要及時批評,并督促重新完成。
教師應經常和家長聯系溝通,對學生的家庭作業情況及時與家長交流,形成學校、家庭通管通教的模式,使學生的作業按時、保質、保量、認真完成。要給每一個學生建立個人檔案,詳細記錄留守學生的思想、品行、學習和生活情況,同時建立家校聯系卡,記載與學生家長聯系方式、詳細地址,并經常聯系,定期做好聯系記錄,有條件的還應定期進行家訪。
總之,農村學生的家庭作業不應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習慣和興趣,讓學生喜歡家庭作業,自覺完成。教師除了科學布置作業以外,還應該多考慮不同學生的處境,有針對性的減輕學生負擔,讓農村學生養成良好的家庭作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