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秀英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203-01
“寫作文真難!”這是許多學生的煩惱。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樣才能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呢?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各種途徑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使作文教學出實效。
一、引導閱讀,喚起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首先必須讓學生多閱讀。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和片段,這是寫作教學的好材料。課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語言生動形象,易感易學,很適合學生閱讀。對于這些課文,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記,必要時背下來,積累的東西多了,到寫作文時語言就會像涓涓細流,自然而然地從筆下“流淌”出來。要寫出好文章,不但要讓學生熟讀課文,還要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報刊,閱讀名家名篇,汲取其中豐富的寫作營養——只有做到讀書破萬卷,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
二、走進生活,積累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們身邊的生活寫出來,把平時所見的、所聽的、所想的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正如葉圣陶所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脫離了生活,作文就成了無源之水,失去了應有的生命力。但現實情況是學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虛構“假”、“大”、“空”,這樣的作文寫多了,一提作文學生就“頭痛”,感到沒有東西可寫,感到索然無味,也就成了正常現象。追本溯源,老師的誤導是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的根本原因,老師一味要求寫積極高尚的內容,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只有積極高尚的內容才是真生活”的錯誤認識。因此,我們應當讓學生從凡人小事中體驗生活的真實,感悟真性情。
組織實踐活動后作文是引導學生體驗真生活抒寫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清明節組織學生蹬山,讓學生親近自然;開親子家長會,讓學生與家長面對面,溝通心靈;周末布置學生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讓學生體驗親情的偉大┉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體驗,就會變得興趣盎然,然后作文必會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發現生活的美,進而體驗作文美。
三、打破限制, 張揚個性
學生對作文的反感的往往不是直接外顯的,而是把作文的載體——作文本作為發泄的對象,要么潦草應付,要么干脆不寫、以諸如“沒東西寫”“不知道怎么寫”等理由搪塞。大家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學生隨便用什么本子寫的文章總比在作文本上寫的好,是學生的思維不夠活躍嗎?不是。是作文本這種外在的形式限定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自由馳騁的空間。
取消“清一色”的作文本,不對作文本做統一的規定,倡導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筆寫作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做過這方面的實驗,除了不對作文本做統一要求外,我還提倡學生自己美化作文本,比如做一個精美的封面,在作文中添加插圖等,學生的作文本個個不同,插圖風格迥異,有的學生還模仿刊物為作文本取了好聽的名子,如《花季心情》、《心靈對話》等,有的學生還加上了“刊首寄語”,寫的文采斐然。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激發了學生作文的興趣,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四、自己評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評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體批改等多種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學生批改作文時做到:先通篇讀,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認真讀,找到不通順的句子、不恰當的詞語、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等,并用圈、點等符號標出,最后寫上對這篇作文的簡評。這樣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薄弱的學生對調批改作文,寫得差的學生改到好的作文時,可以從中學到方法,受到啟發,得到提高;寫得好的同學改到寫得差的作文,也從中得到教訓。實踐證明,老師的批語遠沒有同學的批語吸引力大,在我的班上學生寫完作文后會立即找同學批閱,也會主動為其他同學批閱,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關系因多樣化的批改方式拉得更近了,學生自然也就對作文產生了興趣。
五、引入競爭,激發熱情
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競爭力,缺少成功感,沒有形成你追我趕、一比高下的局面。學生都有獲得成功、得到他人認可的渴望,教師的引導是點燃學生成功意識、激活競爭活力的關鍵,引導的方式有多種,比如用各種方法讓學生的作文發表,或在班內、或在校園里、或在報刊雜志上;比如開展作文競賽、演講比賽、整理作品集等等。
我堅持在每節前為學生讀作文,收到了好的效果。把每次日記、隨筆、作文中的優秀作品挑選出來,拿到課前來讀上三四篇,并予以中肯的評價,學生們馬上就會行動起來,爭取寫出更好的作品,能讓老師讀給大家聽,結果是下節課立即就出現更多好的作品。另外,每學期期末我還要求學生整理自己的作品在班內交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而且潛力得到了較好的挖掘,有的同學利用假期把作品打印成冊,并加上了精美的封面、插圖等,有的學生還要比一比誰發表在報刊上的文章多、檔次高。
其實,學生的作文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是比出來的,越高明的老師越會激發學生比一比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