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群
摘 要:中國民族眾多,民間舞蹈豐富多彩,千姿百態。載歌載舞,技藝結合是民族舞的共同特征。民族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文化內涵也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了改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對民族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傳播民族文化,推動民族舞保持頑強的生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民族;舞蹈;傳承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363-01
為了弘揚民族精神,傳播民族的歷史文化和適應現代人的審美意識,民族舞蹈需要在繼承優秀的傳統的同時,也應借鑒世界上其它民族和國家創造和發展優秀文化藝術的經驗,來豐富民族舞蹈的創造能力,以求不斷發展,不斷創新,與時俱進。中國民族舞蹈的現代化應該具有民族的形式,民族的內涵以及民族的審美情趣。研究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永葆民族傳統舞蹈頑強的生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將對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繼承與發展進行分析與思考。
一、民族舞蹈的傳承
1、了解民族舞蹈的背景。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很多少數民族都有代表自身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形式。由于受到不同背景的影響,使民族舞形成不同的特色。如朝鮮族的長鼓舞、侗族的多耶舞、苗族的蘆笙舞等。每一種舞蹈都體現出每個民族對節日祭祀、勞動活動,甚至是表達愛意的不同表達方式,為了使舞蹈從業者更好的詮釋動作,首先應了解相應的產生背景。
2、民間舞從生活中走上舞臺,成為觀賞性強的藝術作品,就必須加工提高。我們在舞臺上看到的許多優秀作品都是藝術家們以民間“原生形態”的舞蹈形式為根源,以繼承與發展民間傳統舞蹈文化為目的進行探索與二度創作的結果。每個作品都在表現民族民間舞蹈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如楊桂珍老師的傣族舞蹈《水》,楊麗萍的《雀之靈》,賈作光老師的蒙族《鄂爾多斯》,《盅碗舞》,馬躍老師的《奔騰》,張繼剛老師的《黃土黃》等。
3、現代生活節奏較快,人們的壓力也普遍較大,而熱情洋溢的民族舞往往能夠帶動人們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在娛樂的同時也能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民族舞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則能夠不斷提高國家的軟實力,塑造有特色的國家形象,不斷推廣國家的精神力量。目前,我國越來越樂于將民族瑰寶展現在世人面前,同時也有更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中國,深入到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通過文化傳播、旅游項目等對民族舞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這種重大的現代價值不容忽視。
二、民族舞的發展
1、民族舞僅僅進行單純的批判繼承是不足夠的,舞蹈工作者還要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了解、學習,聯系現代實際生活,進行藝術再創作,在保留原有舞蹈的韻味同時,賦予舞蹈以時代意義,使我國的民族舞蹈能夠永葆青春與藝術生命力。老一輩藝術家也要不斷提拔新人,開創我國民族舞的新局面。民族舞的豐富表現,不僅能夠發展其中的文化內涵,也能夠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使舞蹈表演更具文化價值、民族價值、娛樂價值。積極學習民族舞的豐富文化內涵,不斷地繼承與發展這種文化內涵,使民族舞能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繼續在我國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熠熠生輝。
2、我國的民族舞源自不同的民族,也經過了較為長期的發展歷程,其發展必然要經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篩選過程,摒棄封建迷信等不良傳統,弘揚熱愛勞動,純真古樸的優良傳統。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而應在歷史的發展中做出正確選擇。對于舞蹈工作者來說,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目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宣傳弘揚民族舞中的正能量,使得民族舞能夠得到更為長足的發展。
三、民族舞的創新
對民族舞蹈僅靠保護遠遠不夠,還必須進行創新。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創新的能力,也就不可能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如果不加以創新和變革,也就沒有生命力,就無法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因此必須對民族舞蹈進行創新,使得民族舞蹈恢復活力,提升民族舞蹈的質量,使之生生不息,世代延續。
民族傳統文化是保持民間舞獨特個性的核心,它是該民族的傳統積淀,在發展中是不能輕易被改變的。舞蹈在構思、立意上打破傳統的前提是一定要建立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的,否則會背道而馳,編排不出好的民族民間舞。在傳承以前經典作品優點的同時,融人現代舞的因素,模仿與借鑒并存,傳承與發展并存。進入21世紀的今天,民間舞文化在不斷的發展變化。近年來,民族民間舞蹈創作中出現很多運用現代舞編創技法編創而成的民族民間舞蹈作品。這類舞蹈的特點是將現代舞與民族民間舞蹈相結合,以現代意識現代的藝術技巧對我國現代的人生活情趣以民間舞的形式給以新的體現呈現出與傳統民族民間舞蹈風格不同的情況,有較高的觀賞性。比如舞蹈《牛背搖籃》,《酥油飄香》,《老伴》《扇骨》《孔雀飛來》等等。藝術是相通的,雖然有各種派別,但這不是民間舞創作間的界限,能把兩者相融起來才是最高境界。
中國民族舞蹈總體的態勢一方面是民族藝術、現代藝術與流行藝術共存,另一方面是古典藝術與現代派藝術,傳統的古典理論觀、美學觀以及現代的理論和思維觀共存。一部人類文化發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融會貫通的歷史,藝術形式也一樣。要以創新為基礎地繼承與變革,繼續弘揚發展優秀中外古典傳統藝術,又要強調創新,強調與時俱進。
傳承民族舞蹈,找準民族舞蹈文化藝術發展的方向,弘揚中華民族文化舞蹈。建設民族舞蹈共有的精神家園,使民族舞蹈文化藝術不斷奮進。
參考文獻:
[1] 于景春.舞蹈教育在民族舞蹈傳承中的作用[J],云南藝術學院學 報,2006,(4)
[2] 袁榮輝.發展少數民族舞蹈之淺見[J],,民族藝術研究,1995.
[3] 潘志濤.中國民族民間舞教材與教法[J],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