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平禮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374-01
隨著各種媒體的飛速發(fā)展,學生獲取外來信息的手段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要讓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喜歡你的課,就必須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一些方法和各位同仁共享。
一、注重你的“第一”形象
是否能讓學生喜歡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能否留給學生一個美麗而又深刻的第一印象。因而,在與學生初次見面之前,教師應刻意打扮一番,整潔得體的時裝,輕盈而不失穩(wěn)重的儀態(tài),繪聲繪色的講解,都會贏得學生的好感。“完美”的第一形象會使學生一下子就喜歡上教師。
二、充分表現對學生的愛
沒有付出怎求回報?要想學生喜歡你,你就必須先喜歡學生,充分表現對學生的愛。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你都應該無微不至地關愛每一位學生。這種愛應該含有殷切的關懷、熱情的期待、感情的溝通、相互的理解、知識的傳授和人才的培養(yǎng)。總之,它是一種教育的愛,這種愛的真摯的表現,能使學生體驗到教師的用心良苦,由此產生對老師的喜愛之情。
三、巧設導語,激發(fā)興趣
常言道: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見一個好的導語會對一節(jié)課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平淡無味的導語不僅不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反而會起抑制作用。如果一位老師走進課堂第一句話就是把書拿出來,翻到第幾頁,特別是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本來就比較短,這樣的導語無疑是最好的催眠曲。為了避免這種現象,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格外重視導語的設計。它既是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的體現,又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
課堂導入的方法很多,下面是常見的幾種導入方法。一是故事導入,吸引學生。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學習有個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fā)展過程。教學趣味化是激發(fā)學習情趣的重要因素之一。用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故事導入課文利于課堂教學。二是設疑導入,誘發(fā)思考。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設疑能誘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探求新知識三是溫故導入,啟迪新知。溫故知新導入法是各科常用方法,它體現了教學中新舊知識的銜接和聯(lián)系,又體現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四是開門見山,導入新課。開門見山,就是教師單刀直入地板書課題,并圍繞課題提出一些能揭示教學目的、突出教學難點的題目,以觸發(fā)學生思維的靈感,引燃思考的火花。除了以上四種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采用欲揚先抑法或者激發(fā)情感法等多種巧設導語的方法。到底采用哪種方法最為合適,這要根據課文內容而定。
四、讓學生唱主角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單純地強調傳授知識,學生主體性不斷喪失,學生變得越來越依賴于老師、課本和練習。事實證明死記硬背的東西常常缺乏生命力。從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師教得異常辛苦,而學生收獲甚微。究其原因,學生自主精神欠缺,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就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現代教學論更加重視和提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求將教學的重心轉到學生身上,要教會學生學習,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華東師大教授說:“沒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育就可能變?yōu)椤柅F式的活動。”看來,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唱主角已迫在眉睫。
1、把課堂還給學生
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就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學生既是受教育的對象,更是有著獨特個性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觀點、情感和意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尊重學生、鼓勵學生,與他們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在設計教案前,組織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展開,最大限度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如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它有利于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生興趣。
2、教師講解要精練,更多的時間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參與的學堂,就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的原則,就應該在課堂上多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和時間的主人。凡能讓學生自學解決的問題,教師堅決不要講;凡通過教師的啟發(fā)誘導,讓學生思考揣摩能夠回答的問題教師也盡量不要講;非要教師講之不可的地方,教師要精講,即用盡量少的時間和最精要的語言講通即可,而讓學生更多的時間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活躍起來。
總之,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前提。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最有效地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教學活動之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