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英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393-01
小學與數學教學研究問題貫徹于整個九年義務教育之中,也是關系到中小學數學整體性改革的重要問題。初中數學的內容繁多、理論性強、較為抽象,因而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有難度,動搖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銜接不當。銜接是一個雙向對接的過程,所以想要解決小學、初中銜接不當的問題,需要中小學教師共同努力,各自向對方靠攏。以下,是我對小學與中學數學教學銜接的一些思考。
一、學生學習興趣的銜接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一種趨近或傾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能夠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當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努力去克服。而在實際的小學教學中,很多小學教師采用“灌”和“壓”的教學方法,這樣的小學數學課堂枯燥無味,使不少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在教師的嚴厲管束下,學生雖然對數學沒有興趣,但只能被動地勉強學習。然而到了初中,教師更多的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而對學生的督促減少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松懈而缺乏興趣,如此一來便會引起動機與效果間的惡性循環。因此,在小學,教師應多對學生進行鼓勵、誘導、啟發,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進而培養他們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中學教師也要在此基礎上繼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在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銜接中十分重要。
二、教學內容的銜接
就整體而言,小學數學作為中學數學的基礎,而中學數學是小學基礎的延續和發展。小學教師在使學生認真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還要重點把握好四個銜接點,為中學數學教學起到滲透和鋪墊作用。
1、算術數與有理數的銜接
學生在小學階段只學過整數、分數、小數這樣的算術數,進入到初中學習之后,便引入了負數概念,將數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到有理數范圍,數的計算也相應地在四則運算基礎上增加了乘方、開方的運算。這一過渡,負數的引進是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理清有理數的特點。為了完成知識間的過渡,首先淡化概念,如講代數式的概念時,先讓學生認識各種形式的代數式,再去歸納代數式的概念。另外,務必使學生熟悉算術的四則運算,弄懂符號法則有理數的運算,便能夠完成算術數與有理數的銜接。
2、數與式的銜接
在初一代數第一章代數初步知識中,便引如了代數式的概念,進而對有理式的運算展開了研究。這種由數到式,就是從特殊的數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數式的過渡,是數學學習中的一大轉折,實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由具象到抽象的飛躍,是質的轉變。這次過渡,代數式的概念是關鍵,要讓學生明確“式”也具有數的一些性質,以及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但是,在小學里學生已接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形式,如簡易方程中的未知數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體會到字母比數更具有一般性。因此,教學中應揭示數與式的聯系和區別,數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況,數的運算可以看成是式的運算的特殊情形。另外,還應加深對字母的認識,A可以表示正數、負數,還可以表示0,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從式的觀點來看待數的問題。
3、由算術四則運算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銜接
小學中的應用題是用算術的方法解題,是把未知數放在特殊位置,通過已知數求出未知數的算法。而到了初中以后,以方程的形式解應用題,把未知數用字母來代替,根據已知條件中存在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數。在開始時,一些學生不習慣于用方程的形式解題,此時,教師應選擇一些以方程解法比算術解法更簡便的應用題,通過對比,學生便能夠體會出以方程解題的優勢。而布置課外作業時,也可以要求用兩種方法解題,這樣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兩種解法,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授課時還要強調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從“實驗幾何”到“論證幾何”的銜接
在小學的教學內容中,學生有了對于幾何的初步知識,在課上,教師通過讓學生量一量、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得到一些幾何概念,這屬于基礎實驗幾何的范疇,更加側重于計量,而缺少邏輯論證。學習中學平面幾何的關鍵在于需要邏輯推理論證的能力。而在小學,這方面恰恰是薄弱點。從“實驗幾何”發展到“論證幾何”,過渡的橋梁便是邏輯推理論證能力。因此,應在小學數學中為初中論證幾何的學習做好以下鋪墊。①充分發掘小學數學教材里潛在邏輯推理因素。②在應用題教學中,逐步讓學生說出分析推理過程,并學會用語言和數學符號表達數量之間的關系。③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適當安排具有推理論證因素的練習題。
三、教學方法的銜接
在小學與初中課程的銜接上,教學方法嚴重脫節是最主要的問題。在小學教學中,因照顧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問題,數學教學的進度都相對較慢,坡度也比較緩,但到了初中,課程內容增多了很多,教師的課程進度會加大,坡度也會相應增大。小學數學教學多以直觀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而到了初中學生往往需要轉換思維、獨立思考。小學數學教學中感性知識、直觀演示的內容很多,而初中則偏重于推理論證、抽象思維。這種教學方法的差異都會使學生感到不適應。為此,初中數學教師應針對初一新生的特點和習慣改進數學教學方法。要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來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這種教學方法一般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在初一階段,特別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如:在學習方程式結應用題之前,首先復習算術解法,復習整數、分數(小數)的混合運算,為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作準備。
總之,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十分重要。作為數學教師,應當把小學與初中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整體系統的研究,以舊知識為新知識鋪墊,掌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學生順利完成從小學到初中的過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