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潔++邢煥峰
1.創設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中學生的生活很無奈。在今天這個社會,中學生普遍承受著過重的課業負擔,承受著父母的期望,甚至是過高的期望。中學生能夠用來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很少,他們很少能靜下心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靜下心關注周圍的生活,靜下心讀讀書。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可寫的東西,而是缺少激發學生寫作熱情的情境。寫作不一定是在教室內完成的,走出去,他們的寫作熱情會更進一步地激發出來。記得在學習了說明文《蘇州園林》之后,筆者布置了一篇《我的校園》的作文,要求運用說明文知識,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校園。雖然是一天七八個小時在校園里度過,學生寫起來卻還是感覺無從下筆,有的學生在座位上站起來,往窗外看看,再坐下動筆寫寫。見此情況,我干脆讓學生拿上本子,帶上筆到校園去。因為帶著任務,帶著明確的目的,學生站到一處作為立足點,認真地觀察,細致地描寫,作文可以說寫得前所未有的順暢。
2.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首先教師在課堂準備之前需要明確本次寫作教學的教學目標,并且指出本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只有在明確目標的指導下,教師教學才能有的放矢,針對重點難點,有側重點地教學,實現課堂的有效性,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首先要把本次教學的目標定位為“讓學生學會生動描寫”,教學重難點則圍繞“生動描寫”進行,即放在讓學生學會觀察和掌握描寫方法上。在教師和學生都對本堂寫作教學課的教學目標有清楚而明確的認識之后,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主要是確定教學目標,并搜索素材,為教學做準備。
3.寫作內容務求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筆者在作文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日記的接受度比對命題作文的接受度要高,這是什么原因呢?學生曾直言不諱地說:作文的命題往往不符合他們的表達意愿,日記則可以自由選擇,不必顧慮寫作內容。可見命題作文,關鍵在命題。命題恰當,則學生如沐春風,文思泉涌;命題低劣,則學生如負千斤,文筆艱澀。何為命題恰當?就是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筆者認為,首先是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當代學生的生活比較單調,往往是“兩點一線”或“三點一線”,如果脫離他們的生活,則更無法引起他們的寫作興趣。其次,是要貼近學生的需要。把題命到學生的心坎上,使學生看到作文題就覺得是為他量身定做的,恨不得提筆便寫,如此則不愁學生寫不出“性靈派”的文章。寫作內容若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則學生更容易產生寫作興趣。
4.要積累學識,認識生活
“親民親物親赤子,問古問今問未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些話語道出了學識、學問對于作文的意義。認為學語文只需要學語文書,而摒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是一種極大的誤解。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教材中一篇篇知識豐富的文章,引導學生審視、理解課文中的世俗人情;鼓勵學生多積累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知識,豐富知識儲備;善于聯系生活中的各類知識,包括新聞事件、科學發展、風俗人情等,豐富生活認識。寫作如采花釀蜜,沒有絢麗多彩的百花作素材,無論學生如何忙碌費神,都將徒勞無益。
5.利用仿寫
《現代漢語詞典》中“仿寫”的含義是:“照別人俸品或語句斡樣子學著寫。”仿寫是提高初學者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國傳統的書法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臨碑臨帖是初學者的必經之路,沒有臨摹不會成大家。作文也是如此,當學生在寫作中感到一籌莫展時,提供范文,能使他們找到一個起點,尋到一處門徑,通過彷寫的橋梁到達獨立寫作的彼岸。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曾談起自己是如何學習寫作的:首先,在報紙雜志中隨便地找一篇篇文章的小片斷,耐心地讀,達到快要背熟的程度。然后拿起筆不斷地仿寫,如此練了一段時間,然后選古今中外的名篇,讀、默、背之后照上述方法仿寫,所不同的是反復仿寫,寫完一次對照一次原文,一起練到與原文大致相符為止,然后重新挑選一篇文章……最后,他獲得極大的成功。由此可見,古今中外的文學名人大多有先模仿學習的創作歷程。大師尚且如此,中學生更是可以了。
6.利用多媒體網絡
每個人的先天稟賦有很大差異,反映在學習上每個人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也會有很大差異。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上課不愛發言,在寫作討論過程中這樣的學生表達自己想法和見解的機會較少;另外一些學生則比較外向、膽大,上課喜歡表現自己,這樣的學生老師容易了解他們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對寫作的想法。另外,根據心理學發現,有的人比較擅長邏輯思維,有的人則擅長形象思維。擅長邏輯思維的人對文字的運用推理能力一般比較強,而擅長形象思維的人則更喜歡讀一些感官性比較強的材料。多媒體網絡技術可以兼顧學生的這種個體差異,如擅長邏輯思維的學生和喜歡通過視覺記憶的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查找很多文字性的材料作為作文素材,擅長形象思維的學生和喜歡借助聽覺記憶的學生可以多找一些視頻、動畫等圖文并茂的材料作為素材積累;對于那些理解知識比較慢的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重新進行學習。而對于那些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如果課堂的作文教學滿足不了自己的胃口,則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對自己喜愛的文體和某一寫作技巧進行深入探究。
7.作文教學要實現“有序性、系統性”
“有序性、系統性”是“新大綱”和“新課標”提出的基本原則。翻開“新大綱”和“新課標”不難發現,無論是前者的“寫作部分”還是后者的“表達與交流”部分,都明確地指出:“寫作(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既然把寫作(作文)教學定位為一個“過程”,那么作文教學必然會遵從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即按照科學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規律教學,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系統周密的思維能力。換言之,作文教學是在各個學段實現各自的教學目標、逐步整合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上從而形成作文素質的過程,它應該充分體現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