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達
摘 要: 所謂課堂導入,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并為后續的教學內容做好鋪墊。任何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都離不開精心設計的、恰當的、精彩的導入。本文從導入的重要性入手,闡述了幾種行之有效的課堂導入法,以期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導入法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英語課堂的教學亦是如此。如果說英語課堂是一首歌,那么導入就是這首歌美妙悠揚的前奏;如果說英語課是一部戲,那么導入就是這部戲引人入勝的序幕;如果英語課是一本書,那么導入就是這本書提綱挈領的前言。導入,是每一節課呈現在學生面前的第一感知,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一個成功的導入,不僅能迅速安定住學生還可能處在課間活動的興奮狀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及時進入課堂氛圍和學習狀態,而且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導入呢?以下是筆者在平日的教學實踐中總結的幾種常用的導入法,拋磚引玉。
一、助手導入,潛移默化
課間十分鐘總是非常短暫,很多小學生玩得正盡興呢,上課鈴就響了,多數學生很難立馬收回心來,于是在上課前的幾分鐘里,課堂上總是會略顯騷亂。為了有效地避免這種情況,我會找幾個“小幫手”。我會在上課鈴響的前一兩分鐘,播放一些學生學習過的,或者和即將講授的內容相關的英語詩詞、歌曲或者童謠等,讓學生在無意識中跟隨著音樂的旋律哼唱。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感覺到輕松、愉快,而且能及時進入學習狀態,更能安排英語課代表或者班長在上課前的一分鐘帶領其他學生誦讀英語課文或者唱首英文歌曲。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漸轉移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不知不覺地、潛移默化、輕松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直接導入,開門見山
直接導入,就是教師直接將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利用圖片、聲音或者實物,單刀直入地展示給學生。直接式的導入方式如果設計和使用恰當,不僅能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清晰的知識系統,而且能給予學生語言學習直接和清晰的感受,增強直觀性,有效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而且形象思維占主導,因此,教師在利用一些直觀的教具呈現英語知識時,學生會對這些表達方式產生好奇,并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利用插圖,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的故事,猜測文本內容,提出問題;利用聲音,通過歌曲和音樂刺激學生的聽覺,緩解緊張、單調的學習氛圍,加強學生的記憶力等。
三、復習導入,溫故知新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復習導入是最為常用的一種傳統的導入方法,教師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鏈接點來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順利構建新知識的方法。在授課之前,我會針對這堂課的授課內容,選擇與之相關的舊知識點,引導學生先溫習學過的內容。然后引入新課單詞,或者先讓學生對身邊可見的物品單詞進行一下檢測。這樣不僅能有效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后續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工作。
四、會話導入,輕松活潑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用一些輕松愉快的談話形式作為導入是非常有效的,也是教學中一種常用的導入方法。因此,在授課之前,教師可以圍繞新課的一個或者多個話題,精心設計談話內容并進行簡單的對話。通過“free talk”的形式,不僅能有效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縮短師生距離,而且能在簡短的問答過程中,使學生情緒緊張而興奮,從而迅速進入學習角色,沉浸在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中。會話導入,既活躍了課堂的氛圍,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又在其中蘊含新知識點的支撐,可謂一舉多得。
五、情境導入,身臨其境
學生所處的漢語語言環境對于學生英語的學習是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的,因此,很多教師都在努力想要讓學生身處在英語課堂中時,有一種置身英語文化中的感覺。再加上當前我們使用的英語教材,其最大的特點是口語化、生活化,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情景對話,如購物、打電話、問路等。這些內容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篇幅較小,非常適合學生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教材的優勢,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把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搬入課堂,讓學生身臨其境,在交往實踐中表情達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學習熱情。
六、游戲導入,其樂無窮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游戲導入,在授課之前,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地設計一系列的,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的,能夠滿足學生愛玩的心理的小游戲,寓教于樂,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小學英語課堂的導入形式多種多樣,我們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不同,選擇適合的導入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家華.析論新課標下的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法[J].科教文化英語教學,2007(12).
[2]周旭建.導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使用[J].小學教學設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