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亮
摘 要: 作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讓學生輕松學數學的幾點做法:充分保證學生有課余活動時間,讓學生輕松走進課堂;創設課堂游戲活動,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不給學困生施加壓力,讓他們在成功體驗、鼓勵幫助中輕松愉快地學習。
關鍵詞: 課余活動 課堂游戲 學習情境 數學學習
我從事教育工作將近三十個年頭了,這其中我作為數學老師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的班級有多屆,每屆六年級畢業考試成績都名列全鎮前茅。在這些班級中,學生不說有多喜歡數學,但至少都愿意學數學,不討厭數學課。而在我的身邊,常看到有的班級的學生,每天被老師抓住留下寫作業、抄作業,原因是他們沒有完成作業,這些未完成作業的學生,有的是作業根本不會做,有的是因為老師布置作業太多,根本無法完成。而我所教班級的學生從來沒有不完成作業的現象,學生都能做到自覺完成作業,這是為什么呢?我想,這可能是與我一貫堅持給學生寬松學習環境和心情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有一定的關系。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讓學生輕松學數學的做法。
一、充分保證學生有課余活動時間,讓學生輕松走進課堂。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育應遵循學生發展規律,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所以學生的學習生活應該是快樂的、輕松的、沒有負擔的。這樣的學習生活才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但是,教學中有些老師為了追求升學率,一天到晚都抓學生學習。早晨,學生一來到學校就抓住抄抄背背。學生辛苦上完一節課,好不容易等到下課,可老師還布置了大量課后作業,讓學生完成。有些學生還因為作業錯得多或測驗不及格而被罰抄作業,罰抄試卷。這樣的教學完全剝奪了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問:這樣的教學有效果嗎?學生不感到疲憊嗎?對于疲憊不堪的學生能抓好學習嗎?他們的身心能健康發展嗎?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不可取的。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充分保證學生有課余活動的時間,做到課堂作業課堂上解決,下課立即讓學生到活動中鍛煉身體,放松身心。這樣,在上課鈴聲響的時候,學生才能輕松走進課堂,進行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學中有玩,玩中有學,獲得了學習的快樂,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展。
二、創設課堂游戲活動,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游戲是一種學生最喜愛的活動形式。運用這一特點,將“簡單的游戲”巧妙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上課鈴聲響了,學生陸續回到位置上,但他們的心也許還在想課間好玩的游戲,徘徊在課間與課堂之間,猶豫不決。甚至還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學生,他們的心根本還沒有回到課堂上,還沉醉在好玩的游戲中。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誰也沒有權利剝奪。那么如何讓所有孩子都回到課堂呢?既然孩子愛玩,我們何不妨利用他們的這一天性,讓他們玩游戲呢?學生只要一聽到“游戲”這兩字,注意力都百分之百都集中到教師的身上,以期待的眼光看著教師,在想到底是什么好玩的游戲呢?教師應抓住這一良好契機,將學生帶入包含數學知識的游戲中,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索取。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習數學。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如:教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時,我讓同學們做“分草莓”的游戲。上課了,我說:這節課同學們我們來做分草莓的游戲,誰分對了老師就獎他一顆草莓,好不好?大家一聽“游戲”,都來了精神,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師這里。我趕緊把游戲的方法說清楚。第一輪,每組請一個同學上來分(本班每組都是5人,共四組),第一組分10顆,第二組分11顆,第三組分12顆,第四組分13顆。要求你們每人把草莓平均分給你們組的每個同學。游戲開始了,很快請上來的同學按老師的要求就把草莓平均分給了自己組的同學。接下來老師讓每個分草莓的同學說出分草莓的結果。分第一組的同學說:“我把10顆草莓平均分給了5個同學,每人分得2顆。”分第二組的同學說:“我把11顆草莓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得2顆還剩1顆。”分第三組的同學說:“我把12顆草莓平均分給了5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得2顆還剩2顆。”分第四組的同學說:“我把13顆草莓平均分給了5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得2顆還剩3顆。”同學們說完后,老師表揚這四位同學分得對還說得好,并獎他們每人一顆草莓。四位同學領了草莓滿心歡喜地回到了座位上。然后老師問:“剛才我們分草莓,哪一組分草莓的結果是正好分完?”(學生答,第一組)再問:“哪一組分草莓是不能正好分完不能正好分完還有剩下的?”(學生答,第二、第三、第四組)接著老師說,在我們平均分東西的時候,有時是正好分完的結果;有時是不能正好分完還有剩下的結果。像剛才第二、第三、第四組,平均分草莓,不能正好分完。還有剩下的情況,就要用有余數的除法表示,教師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接下來,老師引導把剛才每個組分草莓的結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學到這里,同學們直觀自然地初步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再接下來,老師問:同學們還想不想繼續做分草莓的游戲?大家都情緒高漲地回答:“想。”然后,我安排做第二輪游戲(分14顆,15顆,16顆,17顆),第三輪(分18顆,19顆,20顆,21顆),第四輪(分22顆,23顆,24顆,25顆)。要求學生分了以后在黑板上寫出除法算式。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參加游戲,并都能寫對除法算式,學生都得到草莓獎。最后,學生自己發現余數都比除數小的關系,并明白余數小于除數的道理。這節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我相信這節課的學習過程,獲得的知識,一定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教學二年級下冊“簡單推理問題”。我首先安排做“猜課本游戲”。請三位同學上臺,一人拿美術課本,一人拿音樂課本,一人拿品德課本,都不能給大家看見。老師指定一人說出自己拿什么課本,指定另一人不能直接說出拿了什么課本,然后請大家猜出每個同學分別拿了什么課本。大家很快就猜對了。接下來,我又讓大家玩了“猜數字游戲”,很快大家都會玩了,然后讓大家在小組里輪著玩“猜數字游戲”。這節課,通過安排這些游戲活動,大家學得很開心,并輕松容易地接受這節課的知識。
三、不給學困生施加壓力,讓他們在成功體驗、鼓勵幫助中輕松愉快地學習。
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差,經常受到批評和歧視,有較強的自卑感,壓力也都挺大的。老師對這些學困生應該加倍關愛,在各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排除壓力,以愛心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一個人只要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歡樂,就會激起無數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一股強烈的勝利欲望,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或認可。有時候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鼓勵的微笑,往往能激勵其奮發向上,尤其是學困生的心理比較脆弱,對問題較敏感,所以適當的贊許或鼓勵對他們來說顯得尤其重要。我在課堂教學中時刻調整講課的方法、方式關注他們,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意見、問題,對于他們所提的問題和說出的看法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其完全參與并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教學過程中。
總之,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創設平等、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這樣就令學生學而不厭,學生就會樂學數學,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