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摘 要: 幼兒的年齡尚小,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都較弱,需要教師細心呵護和照顧。要使幼兒園步入健康發展之路,必須在保教質量上下工夫,轉變觀念,規范辦園,采取多種途徑和方法提高保教質量,努力讓家長滿意放心,讓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 幼兒教育 保教質量 有效性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的孩子與過去的孩子相比,知識面越來越寬,求知欲越來越強,他們聰明、好動、調皮、好探索,不喜歡受老師、成人的束縛。這就對幼兒教育教學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轉變傳統的幼兒園教學管理思想與觀念,提升幼兒園教學管理能力勢在必行。由于幼兒的年齡尚小,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都還較弱,需要教師細心呵護和照顧。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視幼兒衛生保健工作,無論是園領導、任課教師還是保育員,都要把幼兒安全衛生工作掛在心上,扎扎實實地把衛生保健工作抓緊抓實,讓幼兒在園健康成長,讓家長滿意放心。
一、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
幼兒教師只有對這份職業和每個幼兒充滿熱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才會用心工作,教育好幼兒。因此,園領導要切實做好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經常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使教師牢固樹立“園衰我恥,園興我榮,愛崗敬業,樂于幼教,幼兒成長,責無旁貸”的思想,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全身心投入工作。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熱愛工作,尊重幼兒,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專業進修,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各種形式培訓教師,幫助教師在業務上盡快成長起來,并通過傳幫帶的形式,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使所有教師在思想業務方面盡快成熟起來,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不斷提升業務素養。重點加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解讀力度,使新綱要、新課程精神和“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扎根于每位教師的心中。不斷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現代兒童觀、教育觀,促進幼兒個性健康和諧發展。特別是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開展“傳、幫、帶”活動,讓青年教師盡快熟悉教育理念、教師崗位職責、對幼兒的熟悉了解、基本的常規和班級管理等,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起來。各班老師從幼兒身心特點出發,圍繞班級特色文化、主題教育內容、季節特征等環境,在此過程中,教師們通過看、聽、議、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升教師在主題課程實施中運用環境的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二、轉變幼兒教學觀念
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長期以來,人們在幼兒教育中往往偏重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習情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家長總希望孩子多獲得一些知識,只顧讓孩子寫、寫、寫,讀、讀、讀,卻不顧孩子怎樣學習,逐漸使不少孩子因為學習任務過重、認知訓練過多而從小就產生厭學情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的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因此,教師要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觀念,圍繞指南,采用新的教育方式,還幼兒充實快樂的童年。
三、注重幼兒的習慣養成教育
良好的道德規范和文明行為的養成是幼兒德育的主要任務。通過節日主題教育、環保教育等將養成教育落到實處,培養幼兒終身受益的良好行為習慣。幼兒園的課程必然通過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活動落實。一日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以教學內容分,有自然常識類和社會認識類;以教學組織形式分,有集體教學活動、小組活動及個別活動;以活動的空間場合分,有室內活動和室外活動;以獲取教育結果的方法分,有教師演示式、傳授式教育和幼兒動手操作式、游戲式直接得到經驗等。根據課程觀,把幼兒的一日活動當課上,制定《一日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嚴格按《一日活動實施表》執行,端正教師對活動的認真態度和負責意識,以保證各種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有意識性,促進幼兒素質的全面提升。
四、開展家園共育活動
幼兒園要定期開展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活動、周五親子班活動、親子運動會、親子制作活動和家園共同記錄“幼兒成長檔案”等活動,讓家長更真實地觀察、了解自己的孩子,體會和孩子在一起的快樂,真切地認識到父母和孩子相處需要一種“同伴”之間的交往,從而增進家長與幼兒間的情感交流,語言交流。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對促進家教理念的轉變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因為孩子的“第一課堂”就是家庭教育,通過家長與學校的交流溝通,及時發現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并解決,給予孩子生理和心理的關注。將讓各位家長意識到,只有營造溫馨、友善、關愛、和諧的家庭生活環境,讓孩子在充滿安全、愉悅和相互信任的氛圍中開放自己,發展自己,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
五、創造適合幼兒成長的環境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創造充滿快樂、自由的“開放式”環境,使幼兒在主題實施的過程中與環境積極互動,獲得豐富而有益的體驗,幼兒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凸顯和張揚。創造環境要體現主體性。在創造環境時,讓幼兒親自動手動腦設計構思,體現小主人的地位,師生一起動手制作和布置,幼兒積極投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提升。我認為,幼兒的環境創造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師,而是要大膽鼓勵幼兒參與,讓幼兒成為創造的主體。幼兒在主動發揮的過程中開動思維,鍛煉操作能力,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這個過程,既是幼兒開發腦力的過程,又是幼兒與教師進行相互交流的過程,教師要多鼓勵和肯定幼兒的想法和創設,這樣幼兒才會體驗喜悅,感知美好。
總之,面向未來,機遇和挑戰共存。在學前教育不斷更新發展的新時代,我們將不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幼兒園保教工作的新思路、新策略,在與幼兒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實現幼兒園更科學、健康、和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