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建興
摘 要: 在歷史教學中引領和促進學生成長,需要抓住四個要點:一是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讓學生受到主旋律教育;二是引導科學分析研究,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三是回顧中國革命歷程,繼承和發揚先輩的傳統;四是聯系生活實際探索,感悟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關鍵詞: 高中歷史 學生成長 關聯性
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教學內容教學流程應當與學生的成長緊密結合,更好地發揮歷史教學在引領學生健康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筆者多年從事高中歷史教學,重點抓住四個方面有效介入,注重在教學內容中發掘有效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全面引導,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一、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讓學生受到主旋律教育
愛國主義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一要務,當今青少年一代最具活力、思想也最叛逆,各種社會思潮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不同,強化愛國主義的主旋律教育,是當前高中階段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歷史學科之中有愛國主義的豐富教育資源,必須義不容辭地承擔這一要責。教師要在教材內容中深度發掘,讓愛國主義的情愫在歷史教學中得到充分釋放。筆者在這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例如在《甲午中日戰爭》一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回顧了中國的近代史。翻開這一冊史卷,用血淚史形容中國的近代史毫不為過。受列強的欺侮,中國人民走過了一段黑暗的歲月,走過了一段水深火熱的歷史。在這一段內容的教學中,教師要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即引導學生分析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中日兩國的實力對比,包括經濟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讓學生明白這一場戰爭必然要失敗,因為兩國之間有太大差距,國力的衰弱低擋不住狼子的野心。接著筆者話鋒一轉轉入當今之中日兩國,從中國國防現代化的發展到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從遼寧艦的下水、火箭軍的成立、釣魚島主權的維護等多個方面向學生展示當今中國之國力。當今中國之強大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擁有足夠的維護主權領土、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學生在這樣的教育中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知古論今,展望未來,對國家的強大、民族的崛起充滿自豪感,愛國主義情愫在胸中激蕩。筆者也對他們強化責任意識教育,讓他們明白肩上所肩負的責任,將歷史教學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引導科學分析研究,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高中生即將升入高等學府深造,離步入社會的距離越來越短,因此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顯得非常迫切。要引導學生學會客觀地分析問題,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從而為科學解決問題提供思維基礎。某些高中生在思維能力方面發展較滯后,在歷史教學中必須強化這些方面的引導。例如在《洋務運動》教學中,筆者除了引導學生分析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主要內容、推進階段之外,還重點引導學生分析洋務運動為什么失敗,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它產生了哪些積極意義,一分為二地看待洋務運動,既深刻分析其局限性、導致失敗的必然原因,又提煉出洋務運動對中國發展所產生的積極意義、發揮的重要作用。學生在這樣的引導下,對問題的分析更全面,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更科學。又如《戊戌變法》教學中,除了對變法的內容、代表人物等進行分析之外,筆者還引導學生以戊戌變法和當今中國正在進行的經濟政治體制深度改革進行對比,分析為什么戊戌變法必然導致失敗,而中國改革已經取得重要成果,并且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對兩次改革的推動力量出發點進行對比,使學生明白當今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著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其出發點是為了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是為了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而戊戌變法則完全不同,讓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學會對比、學會總結,從而提高辯證思維能力。
三、回顧中國革命歷程,繼承和發揚先輩的傳統
革命傳統教育是歷史教學中不能忽略的重要資源,廣大教師要帶領學生回顧中國革命走過的不平凡歷程,了解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從而對青少年一代形成深刻的教育。在《紅軍的長征》教學中,筆者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播放紅軍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遍布沼澤的草地、空氣稀薄的雪山,缺衣少吃,但是紅軍戰士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人類歷史上非常艱巨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為中國革命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引導學生觀看視頻的環節,引導學生充分感悟革命先輩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可貴品質,讓他們明白革命成功來之不易,社會主義事業更要珍惜和維護。學生的情緒受到極大感染,他們紛紛表示要以這些革命先輩為榜樣,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光榮傳統,勇敢地承擔將來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重擔,落實到現狀的階段性任務是努力學習、奮力向上,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使自己成為全面發展的人。這樣將革命傳統教育和學生的偉大理想結合起來,和學生的責任感教育結合起來,和強化學生勤學向上的意識教育結合起來,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效。
四、聯系生活實際探索,感悟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幸福的生活只有深切地感悟才會理解得深刻,當今高中生成長生活于幸福之中,他們沒有經歷過戰爭,沒有經歷過動亂,沒有經歷過苦難的生活,要讓他們體會生活的幸福確實要下一番工夫。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回顧過去的歷史,通過今昔對比增強學生的幸福感。如《現代社會生活的新變化》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向父母爺爺奶奶了解,他們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有什么樣的變化,從過去生活消費水平、家庭居住條件、家庭存款數量等小的角度了解生活的變化,還要從周圍環境的變化、城市的變化、道路交通的變化等各個方面,全面了解近幾十年來本地區發展有哪些變化、取得什么樣的成就。經過這樣的生活資源發掘,學生深切感受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現在的生活和父輩爺爺奶奶輩小時候相比更幸福、更富足。通過這樣的教育引導,學生幸福感明顯提高,懂得感恩,懂得感恩社會、感恩黨和政府、感恩社會主義制度,這對青少年思想教育將是非常重要的引領。
綜上所述,強化歷史教學在引領學生成長中的作用需要綜合著力、有效推動,廣大教師應當做教學的有心人,將這些資源充分發掘出來,使之成為保障學生成長進步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郭田靜.普通高中歷史教材中重難點劃分研究[D].河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