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聰
《數學新課程標準》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提出,而學生的有效預習則是落實這一目標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但是筆者發現,長久以來,大部分數學老師只是布置預習內容,怎樣預習?預習到什么程度?都沒有教給學生,這種沒有達到目的的預習是“偽預習”,更不要說培養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了,有的甚至造成學生不求甚解、敷衍應付,逐漸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可以有效地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指明方向;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的研究,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成績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教師要備課,學生要備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一個好的老師,不是教會學生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學。”課前預習,有教師的,也有學生的。教學新內容前,教師首先要自己弄清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及重難點,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也就是“備課”。要讓學生的課前預習有效,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導”學生預習。為了預習有效,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難點發給學生,讓學生清楚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也就是學生“備學”。筆者的做法是每次學生預習前將新課學習目標提供給學生、家長,讓他們明白學習目標,弄清數學知識間的聯系,不盲目預習,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二、精心設計數學課前預習的內容
數學課前預習效果不好,很大的原因是教師設計的預習內容千篇一律造成的,如果精心設計預習內容,能吸引學生喜歡上預習,激發起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這會大大提高預習的有效性。所以每次布置的預習作業,教師要列出預習提綱,讓學生帶著提綱去預習,讓學生帶著目的去預習。首先,預習提綱要有針對性;其次,預習提綱要有趣味性,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三,預習提綱要有啟發性,即啟發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思路;第四,預習提綱要難易度適當。
三、重視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語文課前預習講究初讀、細讀、精讀,數學課前預習一樣適用。初讀,先把學習內容看一遍,初步了解要學習什么;細讀,帶著教師給出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再看書,嘗試理解每個例題的解題方法,計算過程或規律,勾畫出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或方法;精讀,思考新知識新在哪兒?與舊知識有聯系嗎?哪里還不理解記錄在預習本上,第二天上課重點要弄懂。提高數學課前預習的有效性,自我檢測是個重要的手段。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嘗試完成例題后的“做一做”,檢查預習效果,及時發現不懂的問題,再看書,自己實在解決不了,可以請教同學和老師,或記錄在預習本上第二天在課堂上解決。只有教給學生正確的、科學的預習方法,學生在學習中才能變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動地學習知識,才能真正發揮其主體作用,不需要老師天天詳細地指導,對于同類知識,可以運用所學會的方法去獨立獲取。
四、落實好課前預習的反饋
要想讓預習真正有效、持之以恒,反饋環節的落實尤其重要。人其實都有惰性,尤其是學生,自覺性、約束力不夠強,如果不及時反饋,教師就無法把握學生預習的程度。在這個問題上,筆者認為一要落實好家長反饋,可以設計一份預習情況記錄表,包括預習完成情況、預習效果、家長意見等。讓家長也認可預習,及時反饋孩子預習的情況、問題,督促孩子不斷養成自覺預習的習慣;二要落實好課堂反饋,課前用5分鐘時間檢測學生預習情況,可以采用出題檢測、默寫概念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師要及時鼓勵孩子,肯定他們的預習成果,又要對預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并糾正預習不良習慣。這種做法,既幫助學生發現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找出疑惑點,督促學生保證預習的效果,又為教師找準講點,還使預習認真的同學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有效的數學課前預習,既能使教師教得輕松,又能使孩子學得愉快。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預習,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預習的能力,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學生的終身學習都將會有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