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東權
【摘 要】 據統計,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在現實的教育環境中,農村現存在大量在學習方面出現困難的學生,其中一部分就是對小學科學學習的困難生。小學科學學習困難問題的存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乃至身心全面健康有著嚴重的影響。因而,了解農村小學科學學習“困狀”的成因,采用一定的教學手段,矯治學習困難,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本研究根據在我校小學科學學習困難的學生表現,結合其家庭背景情況,從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個角度詳細分析了學習困難的成因,并根據成因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理論,提出了幾種可行的教育教學手段。
【關 鍵 詞】 小學生;學習“困狀”;課堂教學;教學優化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課程。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與以前相比更加充滿活力, 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發揮, 同時, 也對科學教師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就會產生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科學這門課程上出現了一些困難。根據一份國內的有關調查表明,一般小學科學學習中,學習困難學生約占8%至14%,若按此比例計算,在現有的小學生中,“學困生”是相當多的。小學生科學學習困難,將會對孩子今后的學習和心靈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解決目前小學生學習科學難的問題,是科學教學中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在我們的教育工作和思想觀念中,要著眼于每一個學生基本素質的發展,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一、農村小學生科學學習“困狀”成因
(一)最基本的“困狀”成因,家庭教育的嚴重缺陷
【案例一】 張某,男,12歲,小學六年級學生,一家三口人。父母是從四川過來這邊做生意。據班主任反映,張某的智力屬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小學二年級下學期以前,其各門學科成績在班內均位于中等水平,但后來成績就明顯下降,特別是到了五年級時,語文、數學兩科考試經常不及格。在老師和同學的眼里,張某的性格比較內向,平時話語不多,但是為人誠實。張某的父母在鎮上開水果店,他們成天忙于生意上的事情而無暇顧及張某的學習。據張某介紹,他在家的休息時間基本上都用于父母水果店的事情。除了為父母送飯外,還要代父母看店鋪售貨。張某年齡雖小,但他對店鋪內每樣水果的價格、品質和行情了如指掌。慢慢的,他開始喜歡上了賺錢,從此他開始非常討厭學習上的事情。據他交代,不知從何時起,他上課的時候根本聽不進老師的講授,頭腦中想起的都是前幾天他所經手的幾件生意;課后作業也不做,每次的作業都是照抄其他同學的。現在張某的想法就是,“讀書沒有多大用處,只要能賺到大筆錢就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是現在的家長心里并沒有對學生的學習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多家長一直都是只管自己的生意,常常忽視對孩子應有的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和老師,完全忘記了“養不教,父之過”的古訓;有的家庭則是教育方法不當,不是過分溺愛,就是嚴加管教,稍有過錯,便是責罵甚至體罰,嚴重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就剛才的案例中張某因為父母一直忙于生意,平時很少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還老是占用孩子的課余時間,讓他做這做那的,都是一些不關學習的事,最終導致學生開始厭學,在心中慢慢形成“只要會賺錢,學習不重要”的思想。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爸爸和媽媽,有時和家人難免會產生矛盾。關鍵在于,家長千萬不要把各自的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論不休。最好的辦法是有一方先做出讓步,事后再統一認識,統一完認識后,再將這種統一的認識回饋到孩子身上。這樣做還有利于家長在以后教育孩子時達成共識。
(二)最明顯的“困狀”成因,農村校園環境的影響
科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在職的專職科學老師極少,大部分是兼職的,因此教師往往會缺少專業知識,無法面對來自學生五花八門的提問,學生提問得不到解答,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會逐漸淡化,而且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實驗、操作等實踐性的環節是絕不能少的,但現實卻因教師課業負擔較重,準備材料時間不充分,教師疏忽了許多實驗性的活動,以演示、看書上插圖、聽教師讀資料代替,學生失去了許多動手做一做、用眼看一看、用心想一想的機會,后果可想而知。還有考試始終是讓教師兩難的問題,追求分數與追求課堂尚不能做到兼得,考核制度之下,教師選擇了追求分數,這一切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也是導致科學學習困難的很重要的原因。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在我校發放了431人的調查問卷,問卷調查主要包括了2個方面,一是教師在上課時對學生的態度,二是學生對教師平常上課方式的評價。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比較喜歡那些能夠有意識地在師生之間注意創建一種民主、平等、和諧氣氛的教師。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主要有:教師和我們一起進行實驗探究、教師用多媒體等到手段輔助教學、師生共同收集資料和信息、與小組同學共同分析和解決問題等,最不喜歡教師直接告訴我們問題的答案。但現實的課堂中,由于各方面原因老師很難做到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經常使用多媒體教學,把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從而導致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不濃,出現相當一部分人在學習上較為困難。
(三)最頑固的“困狀”成因,農村社會環境的影響
【案例二】 趙某,13歲,小學六年級學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家里父母一直忙著做生意,平時都是和爺爺住在一起,上下學也是爺爺來接的,平時很少與父母接觸。而爺爺很喜歡賭博,平時晚上吃完晚飯就自己出門了,放著趙某自己一個人在家玩。小學4年級前他表現各方面都很好,可是到了五年級人開始變了,經過班主任了解,他好幾門課的成績都下降得很快,打電話給父母,父母說不清楚孩子在家的具體情況,后來找來爺爺了解他在家情況,同樣是不是很清楚。后來在班主任的協助下,才發現趙某現在和一批初中生在一起,每天傍晚吃完飯,爺爺走了,就出門和他們一起去鎮上的一間網吧里玩游戲,經后來談話了解,現在他上課根本就沒有在聽,整天想著晚上去網吧怎么玩游戲。后來父母回來狠狠地打罵了他一頓,短暫恢復到了原來的樣子,可沒幾天,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
由于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豐富化,社會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各種刺激事物,如網絡游戲、漫畫書、小說、電視等。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小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在一項普通性調查中,問及學生的興趣是什么時,約80%的學生回答是打游戲。沉迷網絡游戲,分散了兒童的精力,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案例中的趙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低年級的時候由于還小沒接觸,因此各方面表現非常的優秀,但到了高年級一接觸網絡,加上家長的忽視,沒有能夠正確的引導,最后導致孩子對網游的癡迷,學習越來越差,最終走向了人生的歪路。
(四)自身內因障礙
學困生在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除了受到來自外部的消極因素的影響外,自身內在因素出現障礙也是不可否認的。大量學困生中,除了一小部分是因為遺產等先天因素外,其他的大部分學困生往往在學習動機上都缺乏明確認識、學習態度馬馬虎虎、學習行為懶懶散散、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存在著嚴重缺陷。
二、針對小學生科學學習困難的改進策略
(一)平等對待學生,建立和睦的師生關系
教學是師生共同進行的活動,教學的好壞不僅取決于教師的學識、業務能力,還取決于師生之間的基本態度。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愛護學生、關心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使他們生活在溫暖的大集體之中。在課堂上,學習困難學生與教師存在著消極的交往模式,因此,教師必須以平等的、民主的方式與學生相處,尊重其人格,消除師生間的心理隔閡,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形成一種教師愛學生,學生尊重教師的積極交往模式。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學習積極性也就可以得到充分發揮。
(二)家訪“學困”學生,有針對性地輔導
學習困難學生雖然存在著共性,但是由于社會環境、家庭因素和個人主觀因素的不同,因而存在著差異性。為了摸清學習困難學生形成的原因,對他們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學習方法與策略等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可以先進行家訪,再為他們建立個人檔案,制訂教學輔導計劃,在日常教學中做有心人,善于觀察他們的舉止行動,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教育。
(三)給學生以成功,培養學習的興趣
學困生由于方法不當或刻苦努力不夠等原因,學習成績始終不是很理想,這使喪失了相應的地位與自尊,這樣日復一日,在他們心理上形成了“學習即痛苦”的消極情緒。正是這種心理的存在,他們雖然能(下轉66頁)(上接64頁)認識到學習的重要,也想努力趕上,但是依舊不愛學、不愿學。因此,教師應對他們進行成功教育,克服消極情緒的影響,以增強其成功的信心。所謂成功教育,就是教師設置學習條件,讓學生通過努力完成學習任務,在完成學習任務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在興奮的情緒狀態下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過高的學習目標雖經努力尚未達到,容易讓他們喪失信心,但學習目標過低,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達到,則不能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潛能。因此,要為他們制定適中的學習目標。讓他們能夠成功,成功還是需要經過一定的努力的。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他們的學習熱情就能被激發。
(四)因材施教,抓準治病的切入點
教學中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和個別差異進行教學。教學的深度、難度、進度要適合他們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和學習特點。要各因其材地改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才能,使他們在不同的起跑線上達到共同的最基本的教學目標。針對學習困難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和持久性差等特點,采取新穎多變和具體形象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刺激學生大腦,增強其心理的指向性和有意性。
(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
為了使學習困難學生完全擺脫學習上的困境,除教師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自我檢查的習慣。定期檢查自己在學習中是否做到多思善疑,精益求精,積極討論,自覺作業,及時訂正,勤學好問,溫故知新等。根據檢查結果及時修正自己的學習行為,養成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監督的良好行為習慣。自我評價的習慣。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結果與學習目標加以對照、對比,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長處,找出存在的缺點,以便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丁邦平. 小學科學有效教學模式[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 張紅霞. 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張咸山. 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選用策略的研究[J]. 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