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華
聽過許多公開課,最多的感覺是“熱鬧”兩字。吸引人們眼球的課件,令人身臨其境的情境似乎已成為公開課的主體。可公開課與常規課成為了兩張皮,公開課絢麗多姿,卻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讓大多數一線教師望而卻步。聽了教研組王老師的一節常規課,讓我深深感嘆“樸實課堂”也有無限魅力。
一、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小學數學與學生生活具有密切的關系。“生活中的數學”強調學生學習數學的生活背景,是小學數學的一種學習方法,它體現了一種新的教學觀點。我們的數學應該來自于小學生的現實生活,再運用到他們的現實生活中去,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小學數學內容的基礎。如果我們的學生能夠深入生活、注意留心觀察、認真思考,一定會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認識數學,并從中感悟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通過親自測一測、拎一拎、稱一稱、量一量……在實踐活動中建立的有關概念,必將清晰、深刻地印入每位學生的頭腦中。
王老師執教《比的意義》一課,在情境創設活動中,她帶領學生模擬調制蜂蜜水,幫助學生了解水與蜜的倍數關系。老師要求學生調出容量不等但同樣甜度的蜂蜜水。她用同樣的量杯取水和蜂蜜,兩份水兌一份蜂蜜、四份水兌兩份蜂蜜……正當學生品嘗后充分享受著成功的快樂時,王老師又開始了調制,一個大量杯取水,一個小量杯取蜜,同樣兩份水兌一份蜂蜜,再給學生品嘗,大家發現味道淡了。學生在活動中直觀中明確了每一份所表示的數量大小應該一致。為了甜度一致,蜜和水的比例是一定的。在這樣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活躍,并積極主動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變“讓我學”為“我要學”。沒有任何說教,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已經提煉出了知識要點。
二、就地取材,減輕老師工作量
公開課上,艷麗、靈動的課件往往是必備素材。但搜集整理資料,動畫調制等等繁雜的制作過程,成為常規課一大難題。王老師的這節課沒有用到電子課件。她手工制作了寫比的練習卡、比和分數的對比表格。拉動紙條,數據變化;翻動頁面,顯示答案。看慣了電動PPT畫面的孩子卻因為這樣普通的紙條變化而欣喜不已,滿懷著對老師的欣賞與贊嘆一步步開始學習。在許多老師抱怨上課準備煩瑣,眾多家長擔心電子產品傷害視力的今天,這種最簡單的卡片制作,讓我們回想起手工制作教具的歲月。心底隱隱覺得,這簡易的教具教學效果不可小覷,這樣的課堂更加接地氣啊!
三、關注細節,準確引導
一節課,只有短短40分鐘,要提高效率,就要求老師教學語言要精練、自然、不煩瑣,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語言要清晰明了,教師的語言要有邏輯性,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提問要環環相扣、富有邏輯。王老師在教學細節中,簡單而樸實的話語讓知識難點得到突破。學生在寫比時,往往容易顛倒位置,王老師通過長與寬、寬與長的對比練習,告訴孩子們比是有順序的。
要提高效率,就要求老師在設計練習時注意有針對性、趣味性、層次性、發展性及人文性。組織學生進行練習不能平均用力,要抓住關鍵,在題量不大的情況下提高聯系的深度和廣度。學生在將比與分數互相轉化時,往往易寫錯順序,王老師通過教學比的分數形式寫法、讀法與分數數字的讀寫方法強化區別。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和基本形式,是廣大教師和學生必須長期堅持的雙邊活動。樸實的課堂教學,更能體現教學的規律和教學的真實,更能被廣大師生所接受,也更能體現教學的實效。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掌握學習方法,激發思維活力,提高認知水平,獲得豐富體驗,形成再學習的能力。樸實的課堂如一杯美酒,值得細細品味,慢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