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靜
[摘要]自美國爆發(fā)次貸危機后引發(fā)全球金融危機,關于公允價值的計算周期效益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與爭議。不同的金融機構都提出了關于公允價值體系的改革建議,以逐步穩(wěn)定金融市場,擺脫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從審慎監(jiān)管的視角,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框架,全方面地了解企業(yè)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及風險評估,從而有效提升公允價值會計原則的作用。文章主要從審慎監(jiān)管視角,來研究當前公允價值會計的問題。
[關鍵詞]審慎監(jiān)管;公允價值;會計研究
通過公允價值的計量能有效、快速地了解企業(yè)真實的財務狀況,合理反映出企業(yè)的整體價值與各項資產的負債情況,建立起與公允價值為核心的會計計算方式。這將促使整個金融體系的穩(wěn)步發(fā)展。[1]但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突出了公允價值在運用中的諸多問題,如公允價值會計信息質量的穩(wěn)定性與信賴度是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證的,其計量方式在實際操作中也是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以及為企業(yè)盈余管理提供了機會。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框架,提升公允價值的實際運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金融審慎監(jiān)管視角下公允價值計量的負面因素
1.1公允價值估值模型之間的差異
在沒有考察市場價值的前提下,任何一家金融機構都可以運用估值模型來計算其價值。[2]可由于公允價值估值模型之間的差異性,其估算的價值數據也會發(fā)生改變。如果銀行將存在差異性的價值數據進行計算,就會降低公允價值估值模型的信息可比度,這將嚴重影響到該金融機構額財務報告的可信度及其市場價值的客觀價值判定。
1.2公允價值計量產生的利潤虛增
在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前,公允價值是確定資產市場報價的重要金融工具。但在金融危機之后,公允價值則喪失了該項公信力,并產生順周期效應。[3]也就是說,在活躍的市場中,公允價值可能會高于物質的實際價值,導致理論虛增,加大了銀行控制經濟合理波動的壓力。在當時,這些未實現的利潤是可以充當一定的利潤儲備,但當進入經濟蕭條時期如金融危機之后,這些利潤儲備將會在不同程度上降低銀行對經濟波動的緩和效果。
1.3公允價值估值的復雜度
公允價值估值的復雜度主要受市場經濟的強變動性影響。當市場沒有足夠的流動性或出現一些機構大量的壟斷市場股份時,公允價值就會失去公平性與可靠性。但當市場的流動性過于頻繁時,公允價值估值模型也無法進行準確的估值。此外,一些突發(fā)事件也會在不同程度影響公允價值估值的公允度。這些都在不同的方面局限了公允價值的運用。
當市場價值失去應有的公允性,一般就會使用公允價值的估值模型。但由于金融產品結構的復雜性高,并且其中一些金融工具中存在一些敏感度較高的參數,從而導致估值模型在實際運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盡管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都曾經建議披露估值模型的參數變化,并對其可能產生的結果進行研究,但是定價脆弱性仍會影響會計報表的數據。[4]
1.4負債公允價值產生的影響
金融機構自身的信用度發(fā)生變化,其收益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如,有時銀行降低自身的信用等級也會帶來一定的收益。這是公允價值計量與傳統(tǒng)會計計量方式最主要的不同之處。但銀行通過現行的融資率折現,以抵消未來的現金流中的負債,會導致負債價值整體下降。雖然減少的利潤會直接計入資產負債方,減少的價值轉化為利潤,但如果該利潤沒有得到及時合理的分配,權益儲備將會有所提升。[5]在次貸危機引發(fā)全球金融風暴后,美國銀行及相關的金融機構均通過降低自身的信用度以增加利潤。
從股東或者是破產者的角度來看,金融機構的信用度降低反而帶來了利潤,并且這部分利潤還能夠納入資本范圍內,并擴大銀行信貸規(guī)模的方式是非常符合他們的利益的。但從債權人及相關的金融監(jiān)管機構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是不能接受的。這樣不僅極大地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而且與監(jiān)管機構審慎性經營要求是對立的。所以在審慎監(jiān)管的視角下,是絕對不會承認因降低信用而產生的資本為監(jiān)管資本的。
2有效協調審慎監(jiān)管與公允價值的辦法
2.1建立審慎監(jiān)管下的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能有效改善會計信息與風險的透明度,但在審慎監(jiān)管下就會產生一些不利因素。如果忽略審慎監(jiān)管的金融環(huán)境,最大范圍使用公允價值,將會對金融市場造成非常重大的影響。[6]所以金融機構及相關的監(jiān)管機構都需要秉承著審慎監(jiān)管的態(tài)度,合理地使用公允價值,尤其是對于我國這類市場并未完全成熟的國家。雖然此次貸危機引發(fā)的金融危機證實公允價值計量及其運行方式有著諸多不完善之處,但根據我國目前的市場狀況,在遵守新會計準則的前提下,各金融機構以審慎的視角合理地使用公允價值,一定能逐漸建立一個適合我國經濟市場的公允價值估值模型。
2.2平衡好金融工具會計分類與審慎分類的關系
審慎分類與金融工具有著相互促進的重要關系。提升兩者之間的聯系,改善兩者之間的聯系方式,對會計信息的透明度也是非常有益的。平衡審慎監(jiān)管風險資產與會計資產之間的關系,對建立有效的審慎監(jiān)管自辦充足率與資本比率、審慎資本與會計資本協調表有著重要的意義,最終實現維持金融市場穩(wěn)定發(fā)展的目的。
2.3平衡會計與審慎監(jiān)管在風險披露中的關系
根據IASA在2010年公布的《公允價值計量的計量不確定分析披露》草案,全面分析金融機構所披露計量的不確定性,用于進一步反映第三層次公允價值不可觀察變量之間的關系,對于提升財務報告使用者評估第三層次公允價值計量的主觀因素與動態(tài)因素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平衡會計與審慎監(jiān)管在風險披露的關系,能增加兩者間的互補性,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提升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所以,金融機構要重視汲取審慎監(jiān)管中對風險管理的成功經驗,以達到提升會計風險信息披露與計量誤差信息披露的能力。
2.4加強公允價值會計內部與外部的監(jiān)管能力
公允價值在金融危機中體現出諸多不足,如自身擁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公允價值計量難度增大及其運用范圍有限等。因此為提升對公允價值的合理使用,應從內部與外部兩方面提升其監(jiān)管能力。就內部而言,主要以建立完善的控制方案為主,如制定完善的公允價值變動記錄跟蹤制度;成立專門的研究小組,根據公允價值的變動制定一個全面的會計信息收集系統(tǒng);獨立董事會及監(jiān)事會要加強對公允價值的監(jiān)管力度,從而保證企業(yè)自身的會計信息及相關報表的合法性與公允性。從外部來說,則主要健全注冊會計師的監(jiān)督制度,最大限度發(fā)揮其社會監(jiān)督能力,同時還需要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為公允價值的合法使用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3結論
辨證的來看,公允價值既有好處,也有不足。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之后,其不足加大了金融市場的不穩(wěn)定性。但只要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及審慎監(jiān)管機構能夠協調好會計與審慎監(jiān)管的關系,就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公允價值的作用,逐步建立促進金融市場穩(wěn)定發(fā)展的制度。
參考文獻:
[1]薛宏蛟.金融審慎監(jiān)管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研究[J].金融經濟,2014(2):89-91.
[2]李貞,周才友.公允價值博弈金融風險——審視公允價值計量在銀行審慎監(jiān)管中的運用[J].西南金融,2013(2):54-56.
[3]王竹泉,張先敏.金融危機、監(jiān)管理念調整與公允價值會計發(fā)展[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32-37.
[4]杜朝運,畢柳.宏觀審慎監(jiān)管理論的述評[J].海南金融,2011(9):36-40.
[5]聶楊濤.審視公允價值計量在銀行審慎監(jiān)管中的運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4(20):96.
[6]毛新述,梅曦,朱琳.銀行業(yè)審慎監(jiān)管、公允價值計量與財務報告穩(wěn)健性[J].財貿經濟,2015(7):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