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佩
(襄陽市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湖北 襄陽 441021)
?
腎嗜酸細胞瘤的影像學表現及診斷
莊曉佩
(襄陽市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湖北 襄陽441021)
摘要:目的:探討腎嗜酸性細胞腺瘤的CT和MRI表現,以提高對本病的認識。方法:回顧性分析經病理證實的9 例腎嗜酸細胞腺瘤患者的影像資料。
關鍵詞:腎;嗜酸細胞腺瘤;體層攝影術;X 線計算機
腎嗜酸細胞腺瘤是一種起于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的少見腎臟實質性腫瘤,首先在1976 年注意到,最初診斷為顆粒細胞型腎細胞癌,后來發現兩者在大體和顯微鏡下表現不同,且前者愈后良好[1]。本文回顧分析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9 例腎嗜酸細胞腺瘤的CT、MRI及IVP表現,以期提高對本病的影像診斷認識水平。
一、材料與方法
(一)臨床資料。
自我院2004 年2 月~2009 年5 月,經手術病理證實的9 例腎嗜酸細胞腺瘤患者,男7 例,女2 例,。
(二)儀器和方法。
采用西門子Somatom Sensation 16 螺旋CT 機掃描范圍自膈肌水平至恥骨聯合水平。CT 掃描。所有患者均進行平掃和三期動態增強掃描。1例采用1.5TSigna CV/I 超導磁共振儀進行平掃加增強檢查,。
二、影像表現
(一)CT及靜脈腎盂造影表現。
1.腫瘤部位、大小、形態:發生于腎上極4 例,下極5 例。腫瘤直徑2.0 ~ 10.0cm 不等。平掃時為密度均勻的腫塊者約占50 %(4/9),其中等密度為3 個,低密度為6 個,9 例腫瘤平掃CT值35~52HU 不等,其中2 例見點狀鈣化(圖1a ~1d)。2.腫瘤生長方式:9 例腫瘤均起自腎實質,其中7 例向外突出,1 例病灶相對較小,完全位于腎實質內(圖2b)。1 例由腎實質向腎盂方向生長。3.腫瘤邊緣:7 例均與正常腎組織分界清楚,2 例境界不清,其中5 例出現相對完整假包膜(圖1c)。4.增強表現:皮質期平均CT 增加34~50HU;排泄期腫瘤實質CT 值60~75HU不等,均高于同層肌肉組織密度。增強掃描時均勻強化者3例,不均勻強化者6 例。
(二)MRI 表現。
1例經MRI 檢查,T1WI 顯示腫瘤為等、低信號,內見“星芒”狀稍低信號,于T2WI 表現為以稍高信號為主的混雜信號,“星芒”狀低信號無明顯強化,增強后隨時間延遲,腫瘤信號強度逐漸低于腎臟實質。T1WI、T2WI 上顯示有相對完整的低信號包膜,增強包膜無明顯強化。
圖1a CT 平掃示左腎上極左腎上極類圓形軟組織密度腫塊,中央密度稍低并有點狀鈣化。圖1b 增強掃描皮質期示病灶強化強度接近腎皮質,中央見星形無強化區。圖1c 腎實質期病灶較前強化更加明顯。
圖2a IVP示左腎中盞、小盞較對側纖細,受壓稍移位,小盞杯口欠清晰。圖2b 增強掃描腎排泄期示左腎中上部后緣見2cm 大小類圓形低密度區,密度均勻,境界清晰。
三、影像學表現
(一)腫瘤多位于腎皮質部,腎輪廓局部隆起,腫瘤外形光滑整齊,多呈圓形或類圓形。密度較大者多不均勻,<3cm 的腫瘤密度多較均勻。增強后皮質期腫瘤多明顯強化,隨著時間的延長,腫瘤密度逐漸下降,至排泄期多低于正常腎臟實質。MRI 上腫瘤于T1WI 呈均勻等低信號或稍低信號,脂肪抑制T2WI 上為稍高信號,內多可見“星芒”狀低信號;增強方式和表現與其CT 表現相似。
(二)包膜:大多腫瘤平掃由于是等密度,多不易發現,有時較厚,增強掃描可以顯示。MRI 可以很好地顯示腫瘤包膜,呈低信號。
(三)“星芒”狀瘢痕:位于腫瘤內的“星芒”狀瘢痕被認為是腎嗜酸細胞腺瘤的特征性表現[4]。MRI 上中心瘢痕在T1WI 和T2WI 上均為低信號,代表纖維化、硬化或鈣化的疤痕組織。如果新形成的瘢痕仍含有較多的水分,則在T2WI 可呈為較高信號。
(四)鈣化:腎嗜酸細胞腺瘤可出現鈣化,但不多見,
四、鑒別診斷
腎嗜酸細胞腺瘤需與以下腫瘤鑒別。
(一)透明細胞型腎癌:腎臟透明細胞癌富血供。多數腫瘤內部可見不規則出血壞死區,密度明顯不均質,強化方式多為“快進快出”,少數病例也可出現假包膜,但不完整。臨床癥狀明顯,與腎嗜酸細胞腺瘤明顯不同。
(二)乳頭型腎癌及嫌色細胞型腎癌[5]:兩者均為乏血供,密度相對均勻,邊緣較清,后者有星芒狀中心瘢痕,兩者惡性程度較低。
參考文獻:
[1]印洪林,盧光明,周曉軍,等.腎色素性嗜酸細胞腺瘤[J].醫學研究生學報,1998,1:266 -270.
[2]楊培謙,吳國荃,劉吉吉.腎嗜酸細胞腺瘤的診斷(附九例報告)
[3]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9,20:211 -213.
[4]韓希年,彭令榮,劉光華,等.6 例腎嗜酸細胞瘤的CT、MR 診斷結果[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6,40:80 -82.
[5]李清海,侯君,嚴福華,等.腎嗜酸細胞腺瘤的影像表現與病理對照分析[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8,42:97 -99
中圖分類號:R73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1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