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
(江蘇省沭陽縣住建局,江蘇 沭陽 223600)
?
社會主義新農村村莊規劃問題探討
周洋
(江蘇省沭陽縣住建局,江蘇 沭陽223600)
摘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農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建設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長期以來,農村在建設過程中,缺乏有效地規劃,在土地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有所不足,從而影響到新農村的建設,對此,本文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新農村;規劃;問題
一、前言
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不管是良好居住環境的建設,還是基礎設施的完善,都需要做好規劃工作。在實踐中,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對鄉鎮的規劃比較詳細,但是對于村莊的規劃,還比較少,由于人們對村莊規劃不太重視,從而導致村莊建設不合理,不僅影響到新農村建設步伐,也對農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立足于農村實際,深入分析村莊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當前村莊建設布局中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浪費嚴重。就目前而言,我國各個地區普遍村莊人口數量少,規模小的自然村莊,在這些村莊內,村民的居住分布比較稀松,在村和村之間的布局很分散,這種分布不僅嚴重的影響到村莊的統一規劃、建設,還影響到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也造成土地資源利用率低,引起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另外,在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的影響下,農民具有很強的“離土不離鄉”情結,很多農民雖然從事非農業生產,居住在小城鎮中,但是他們不愿意放棄農村的住宅、土地,從而造成了土地浪費。
(二)環境污染嚴重。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推進,一些鄉鎮企業逐漸進入到農村中,鄉鎮企業一方面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對農村環境造成污染。在農村地區,由于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比較差,過于注重經濟利益,一些鄉鎮企業也因此不注重自身的綠色生產,隨意排放污染物,從而對農村的土地資源、地下水資源造成極大的污染。對于城市,其污染源相對比較集中,可以集中進行治理,但是在農村中,由于鄉鎮企業規模比較少,布局分散,很難進行治理。
(三)人居環境質量低。對于農村村莊,由于居民點分散比較嚴重,從而導致各種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配套公共設施,公共設施無法為農村建設貢獻力量,從而影響新農村的建設。在一些村長,道路狹窄交通很不方便,還有的村莊沒有自來水,農民在用水時,需要取河水、井水,還有的村莊沒有排水管網,污水隨意排放,生活垃圾不能集中處理,加上通信、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的落后,導致人居環境十分惡劣,嚴重的影響到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
(四)盲目照搬城市模式。鄉村建筑是歷史文明的見證,也是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鄉村建筑在我國傳統優秀文化中具有很高的比重,但是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現代生活的影響,很多村莊建設中摒棄了傳統的風格,盲目的照搬城市建筑風格,從而造成了當地特色的喪失。在小城鎮、村莊中,到處可以看到各種住宅小區,城市聚落結構不斷涌現,這不僅喪失了自然風格,也影響到友好鄰里關系的構建。
三、城鄉統籌下的村莊規劃
(一)構建網絡化空間結構。就目前而言,在村莊規劃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關鍵原因在于沒有從根源上對城鄉關系進行全面了解,在很多村莊,其建設規劃中,最開始的思想是為了節省土地,將其用于城鎮建設中,但是在實際中,由于沒有對村莊進行良好的規劃,沒有注重產業升級,從而影響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此,在新環境下,應該從整體性、公平性的原則出發,注重村莊規劃,將村莊規劃看做是城鄉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新農村結構,不能局限于傳統的鄉村地域,要將城市地域包含進入,構建城市、村莊相互依存、相互發展的網絡結構體系,并充分發揮城市鄉村的優勢作用,通過城鄉的勞動力、技術、資金來帶動村莊的發展。新鄉村的結構應該注重城鄉結合,要同步實現城鄉的現代化,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平衡。
(二)明確城鄉職能。在以往的城市和農村之間,存在相互沖突、相互對立的現象,這就造成了我國社會的二元結構,從而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發展。在新環境下,應該樹立城鄉一體化理念,對城鄉進行統一規劃,詳細分析城鄉產業結構,多方位考慮城鄉的分工與協作,并明確城鄉職責,共同促進新農村建設。對于村莊,由于其內部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復雜性,因此,要深入分析不同村莊地區的自然條件、農業結構、社會經濟運作方式等,在此基礎上,合理的分工,并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城鄉發展政策,從而推進新農村建設。
(三)明確村莊規劃的地位。在進行城鄉規劃中,要明確村莊規劃的重要性,將市域城鎮規劃、鎮域規劃、村莊規劃等統籌結合起來,形成明確的村鎮發展機制。根據村鎮的現有資源、經濟水平、人口密度、產業結構等,合理的對村鎮進行區域劃分,對各個區域設定相應的經濟發展目標,注重產業結構調整,推行鄉村城市化標準,并制定相應的村莊遷并規劃,以此保證新農村建設的穩定進行。在實際中,要結合整個市區的土地利用規劃,對全市范圍的產業、人口、建設用地等進行平衡,有效地解決局部大于整體的現象,為村莊規劃提供良好的依據,保證空間結構和經濟社會結構的協調。
(四)村莊規劃與土地規劃的結合。在農業系統中,土地是十分重要的資源,也是農業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決不能以犧牲土地資源來促進城鎮化建設。因此,在村莊規劃中,必須與土地規劃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保證基本農田保護和村莊規劃同步進行,對于生態比較敏感的地區,還要注重生態環境的改善、保護,這樣才能為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全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四、總結
在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背景下,各個村莊都開始了整治、規劃,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在新農村村莊規劃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從而影響到新農村的建設效果,因此,新新環境下,要樹立全新的理念,加強對村莊規劃的重視力度,實現村莊規劃和城鎮規劃的同步進行,以此促進新農村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康華.社會主義新農村村莊規劃問題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5(43):141-142.
[2]劉華鋒.對社會主義新農村村莊規劃問題的幾點探討[J].城市建筑,2015(27):16-17.
[3]張瑞紅.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問題探討[J].農業考古,2011(03):28-30.
[4]王玥.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我國農村村莊規劃問題探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7(06):144-148.
[5]申家杰,袁志雄,呂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存在問題及對策[J].宜春學院學報,2010,32(07):41-43.
中圖分類號:F3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026-01
作者簡介:周洋(1983.7-),男,助工,本科,江蘇省沭陽縣住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