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
(江蘇省沭陽縣住建局,江蘇 沭陽 223600)
?
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的良性互動研究
周洋
(江蘇省沭陽縣住建局,江蘇 沭陽223600)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鎮化建設步伐越來越快,在新時期,通過新農村的建設一方面能極大的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還能促進農村的城鎮化建設步伐,實現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的互動,實現兩者的相互促進。通過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的互動,不僅能轉移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同時還能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因此,注重兩者的互動十分重要。
關鍵詞:新農村;城鎮化;互動
一、前言
對于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兩個不同側重點,在城鎮化的大背景下,能充分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而通過新農村建設,能進一步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有利于我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下面就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建設的良性互動進行深入分析。
二、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的內涵
(一)新農村建設的內涵。
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社會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新農村的建設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同時在新農村建設中,被賦予了城鄉統籌發展的時代內涵。對于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在新背景下,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具備了工業帶動農業,城市促進農村發展的能力。其次是新發展理念,長期以來,我國農業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者“納貢”的角色,對于農業的支持、保護,遠遠不如其他行業,而在新環境下,黨和政府將農業問題擺在了重要的位置。最后是新發展思路,“三農問題”的加劇,其本質上在于長期以來“城鄉分治、重工輕農”發展思路造成的,在新時期,黨提出了城鄉統籌發展的新思路,從根源上解決“三農問題”。
(二)城鎮化的內涵。
對于城鎮化,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內涵,從社會的角度看,城鎮化就是實現城鎮生活的一種方式,將人們吸引到城鎮中,過上城鎮生活;從經濟的角度看,城鎮化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產生的改變,是生產要素聚集在城鎮的體現。對于城鎮化,其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1)農村想城鎮的轉化;(2)第二、三產業集中在城鎮中;(3)農村人員轉化成城鎮人口;(4)社會結構以市民為主;(5)形成不同層級的教育、文化、經濟。對于城鎮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不同時期,城鎮化呈現不同的表現形式,新農村建設是我國新時期產生的科學發展觀,兩者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
三、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建設的良性互動
(一)堅持城鄉一體化的引導思想。
對于城市和農村,從某種程度上看,本身是一個整體,兩者的經濟、文化、社會相互滲透、融合,因此,城市和農村的地位是相同的,只是兩者所承擔的功能有一定差異,但是在我國長期發展中,形成了二元結構,也就是城市經濟社會系統和農村經濟社會系統,這兩個社會系統在發展中相互背離、相互分割,從而影響到國家經濟的長期發展。對此,在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中,必須堅持城鄉一體的引導思想,通過城鄉經濟的統籌發展,實現以城代鄉、以工補農。實現城鄉產業的良好互補,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城鎮化建設。在實際中,要對各區域的經濟水平、特點、農村現狀進行分析,對城鄉這個整體進行統一籌劃,以市域為中心,制定相應的城鎮體系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將農村納入規劃中,合理的布局城鎮、農村產業結構,注重農田保護和公共基礎設施配置,培育具有特色的中心鎮,充分發揮中心鎮吸引農村人口,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從而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
(二)調整管理體制政策。
就目前而言,在我國城鎮化建設中,存在這區域城鎮化發展行政性分割、政府干預嚴重等問題,城鎮化管理體制的不足,嚴重的影響到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的有效互動,因此,在新環境下,應該特別注重管理體制政策的調整。在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政府的宏觀調控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時期,發展城鎮化過程中,應該以市鎮為核心,設置相應的市鎮行政管理體制,加強對農民權益的保護,打破農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礙,從而促進農村與城鎮的良好互動。對于一個健康城市,農民工市民化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也是確保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隨著進城農民數量的真多,農民工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問題,在城鎮中,由于農民工是農民的身份,在工資、福利等方面遠遠不如城市人口,很容易引起兩極化的現象。對此,要結合實際,加強對農民權益的保護,這樣才能更好的帶動農村與城市的互動,才能促進城鎮化建設步伐。
(三)城鎮化行政區劃與土地利用政策。
對于新農村建設,和我國農村事業的長期發展有很大的關聯,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規劃。行政區劃是國家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各個方面,在新農村建設中,行政區劃程承擔著合理配置生產資源、解決體制矛盾、保證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重任,因此,在新農村建設及城鎮化發展中,要特別注重城鎮化行政區劃。土地是一種稀有資源,在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中,要注重對土地資源的統一管理,對農民而言,土地是他們生存的基本條件,因此,在對土地資源進行統一規劃時,要特別注重對失地農民的利益保護,隨著城鎮化的建設步伐,很多農地轉為非農用地,如果沒有對農民的利益進行有效保護,就會嚴重的影響到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步伐。
(四)基礎建設管理。
受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我國農村和城市實施的公共產品供給體制有很大的差異,農村的基礎公共設施建設情況遠遠落后于城鎮,對此,在新農村建設中,要特別注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注重道路、教育、醫療等事業的發展,這樣才能有效的促進農村城鎮化發展。
四、總結
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兩者相互依靠、相互促進,因此,在新環境下,要堅持城鄉一體化的思想,調整管理體制政策,注重城鎮化行政區劃與土地利用政策,加強農村基礎建設管理,從而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楊,丁家云,杜志雄.基于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的統籌城鄉發展戰略[J].管理學報,2012,9(03):376-379.
[2]宗開寶.區域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互動研究——以浙江義烏市域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1(05):141-142.
[3]楊朝云.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的理論思考[J].大慶社會科學,2013(04):49-52.
[4]傅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戰略研究[J].上海農業科技,2013(01):3-4.
[5]黃夏先.影響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城鎮化良性互動的觀念因素分析[J].企業家天地月刊,2012(08):163-164.
中圖分類號:F2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024-01
作者簡介:周洋(1983.7-),男,助工,本科,江蘇省沭陽縣住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