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鴨傳染性鼻炎的防控措施

鴨傳染性鼻炎是由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該病在生長發育鴨群和產蛋鴨群中均可發生,造成鴨只生長停滯、淘汰率增加以及產蛋顯著下降,給養鴨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該病在冬春寒冷季節多發,具有來勢猛、傳播快、發病率高、產蛋下降快、死亡率低的特點。慢性病鴨和康復后的帶菌鴨是主要的傳染源,各種年齡鴨均可感染,育成鴨及產蛋鴨最易感。該病多發生于成年鴨,對產蛋期的鴨群損害最大,育成期得病治愈后,對后期產蛋影響不大。
鴨舍通風不好,氨氣濃度過高,鴨舍密度過大,營養水平不良以及氣候的突然變化等均可引起該病的發生。該病與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等混合感染可加重病程,增加死亡率。不同日齡的鴨群混養也常導致該病的暴發。
鴨群感染后1~5天內開始出現癥狀,僅見鼻孔中有稀薄的水樣鼻液,打噴嚏。病情進一步發展,病鴨鼻腔內流出來漿液性或黏液狀分泌物,逐漸變濃稠,并有臭味;同時伴有打噴嚏,呼吸困難,搖頭等癥狀,并不時用爪搔鼻喙部,黏液干燥后鼻孔周圍凝結成淡黃色的結痂。病鴨面部發炎,一側或兩側眼周圍組織腫脹,嚴重的造成失明。病程后期,病鴨精神不振,食欲減少,體重逐漸下降。少數嚴重的病例,會續發副嗜血桿菌性腦膜炎,表現急性神經癥狀而死亡。
1.改善飼養環境。春季鴨舍要注意通風換氣,合理調整飼養密度,防止過分擁擠,并保持舍內良好的衛生環境。
2.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合理供給營養,飼喂全價配合飼料,保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給,特別要注意增加維生素A的供給量,以增強鴨體體質,提高抗應激能力。
3.合理免疫。要制定合理的鴨傳染性鼻炎油乳劑滅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保護整個產蛋期不發或少發傳染性鼻炎。
4.科學引種。引種時要注意種鴨場有無傳染性鼻炎病史,不購買康復種鴨的后代和疫區內的育成鴨,提倡全進全出制。
5.注意消毒。對患過鼻炎的鴨場,建議對禽舍和設備進行清洗和消毒后(用百毒殺噴霧帶鴨消毒清凈空氣,鴨舍、地面、用具等用0.3%過氧乙酸消毒),將鴨舍空閑1~2周后,再引進鴨群。
6.隔離治療。發現病鴨要嚴格隔離治療,并對鴨舍、地面、用具用0.3%過氧乙酸消毒,以防止病勢蔓延。
1.藥物選擇。可根據當地的情況,盡量做藥敏試驗,選出敏感藥物,如不具備該條件,可選用不常用藥物。
2藥物治療。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比例拌入飼料中喂服,連用3~4天;鏈霉素,每只鴨肌肉注射100~200毫克,每天1次,連用3天;土霉素,按0.2%比例混入飼料內,連喂3~4天。
3.外科療法。使用治療該病的同時,結合外科療法效果更好。如病鴨表現鼻炎和眼炎時,可用2%的硼酸水沖洗;竇腔內蓄積有豆腐渣樣凝固物時,應以手術刀片切開,用鑷子夾出全部凝固物,用硼酸水沖洗后,滴入青霉素眼藥水。
4.藥物拌料。當鴨群食欲正常時,可按磺胺二甲基嘧啶0.2克/千克,碳酸氫鈉0.2克/千克,三甲氧芐氨0.04 克/千克的比例拌于飼料中飼喂,同時在飲水中將左旋氧氟沙星按0.1克/升的比例加入水中,連用3~4天。
5.中藥治療。如果病鴨病程較長時,可用中藥進行治療。其方劑為:白芷、防風、烏梅、澤瀉、訶子、豬苓各150克,黃芩、桔梗、半夏、生姜、辛夷、葶藶、干草各100克,粉碎成細末,混于飼料中喂給(喂量為40克/只),連用7天,可收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劉忠葉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新風村1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