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霞
經單鼻孔蝶竇入路顯微切除垂體瘤的臨床手術治療研究
李朝霞
目的 探討經單鼻孔-蝶竇入路顯微切除術治療垂體瘤的療效。方法 66例垂體瘤患者按照手術方式分組,33例經單鼻孔蝶竇入路顯微切除術者為觀察組,33例經額下或傳統翼點入路切除術為對照組,對比2組的療效。結果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住院時間分別為(65.42±9.74)min、(95.33±12.45)mL、(6.68±1.14)d,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15.85±15.43)min、(216.78±15.64)mL、(12.98±2.15)d,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腫瘤全切率為93.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82%(P<0.05);觀察組的激素復常率(PRL、hGH、ACTH、TSH)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06%,較對照組的18.18%顯著降低(P<0.05)。結論 經單鼻孔蝶竇入路顯微切除術治療垂體瘤創傷小、療效顯著且并發癥少,值得推廣應用。
垂體瘤;顯微切除術;單鼻孔-蝶竇入路
經單鼻孔-蝶竇入路纖維切除術逐漸應用于臨床,且以其創傷小、操作簡便、術后恢復快及并發癥少等優點,表現出了替代傳統手術的趨勢[1]。本研究對垂體瘤患者實施單鼻孔-蝶竇入路顯微切除術治療,并與傳統開顱手術比較,旨在探討其療效與應用前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1年1月~2015年1月保定第七醫院收治的垂體瘤患者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齡31~65歲,平均(39.78±4.42)歲;病程5~24個月,平均(10.34±3.45)個月;血內分泌檢查:5例促甲狀腺激素(TSH)增高,22例生長激素(hGH)增高,15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增高,35例血泌乳素(PRL)增高。按照手術方式分組:33例經單鼻孔蝶竇入路顯微切除術為觀察組,33例經額下或翼點入路切除術為對照組,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經額下或傳統翼點入路切除垂體瘤。觀察組經單鼻孔-蝶竇入路顯微切除術治療:經右側鼻腔入路,全麻后應用擴鼻器擴大鼻孔開口,向對側推動垂直板根部鼻中隔,繼續擴大鼻孔直至蝶竇前壁。經鼻蝶竇開口內側的上緣入路,鑿除蝶竇前壁及鼻中隔后部骨質,開放蝶竇腔,將鞍底部充分顯露,以磨鉆磨開鞍底部骨質1.0cm左右,充分顯露鞍底硬膜。以放射狀或“十”字法切開硬膜,定位垂體瘤和辨別周圍組織,謹慎切除腫瘤并予以充分止血,蝶竇以醫用生物膠進行封閉。
1.3 觀察指標 統計2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住院時間、腫瘤全切率、激素異常恢復情況等。治療前后常規檢測ACTH、PRL、TSH及hGH,統計術前上述指標異常患者術后恢復正常率,正常參考值:ACTH為10~52pg/mL(2~11pmol/L),PRL<1.14nmol/L(25up/L),TSH為2~0mU/L,hGH<1010.0μg/L[2]。術后復查進行影像學復查(頭顱MRI、X線等),以影像學顯示垂體瘤病灶完全消失表示腫瘤完全切除,統計2組腫瘤全切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情況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顯著減少(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情況比較(x±s)
2.2 臨床療效 觀察組的腫瘤全切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而術后PRL、hGH、ACTH及TSH復常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n)]
2.3 手術并發癥 觀察組術后1例暫時性尿崩癥,1例一過性腦脊液漏,并發癥發生率為6.06%;對照組術后2例暫時性尿崩癥,2例一過性腦脊液漏,1例垂體功能低下,1例視野障礙加重,并發癥發生率為18.18%。觀察組并發癥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垂體瘤為中樞神經系統常見腫瘤類型之一,約占10%~20%,大部分為良性,經手術切除可獲得良好預后[3]。既往手術切除垂體瘤多經額下或翼點入路,手術創傷較大。近年來,顯微鏡等微創技術逐漸應用于垂體瘤的治療,經鼻蝶入路切除術逐漸替代傳統開顱手術,且隨著微創技術及神經影像學技術的發展,經單鼻孔-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逐漸替代了經口-鼻-蝶竇入路方式[4]。
經單鼻孔-蝶竇入路的手術途徑較短,直接經鼻部天然通道鼻孔入路可直達蝶竇,術中僅需對部分鼻黏膜進行鈍性分離或將蝶竇打開,即可充分顯露并切除手術,可有效減少手術創傷,縮短手術時間[5]。本研究中,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顯著縮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顯著減少,與劉國防等[6]報道一致。因經單鼻孔-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中能夠避免過度牽拉視神經、嗅神經以及額葉等,可減少或避免術后視功能障礙加重、顱內出血、腦水腫等發生風險。林述凱等[7]對64例垂體瘤患者應用經單鼻孔-蝶竇入路切除術治療,全切或近全切除率達75.0%,術后未見明顯并發癥。本研究中觀察組除1例暫時性尿崩癥和1例一過性腦脊液漏外,未見其他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的18.1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手術創傷及并發癥減少,有利于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本研究中觀察組的術后住院時間較對照組顯著縮短,與鮑波等[8]報道一致。觀察組的腫瘤全切率達93.94%,較對照組的81.82%顯著提高(P<0.05),且術后激素復常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認為觀察組術式的療效優于對照組,魏川江等[9]研究也獲得了相似的結論。
綜上所述,經單鼻孔-蝶竇入路顯微切除垂體瘤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療效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1] 劉旭,鄭濤,朱家偉,等.顯微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的療效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1,17(6):588-590.
[2] 中國垂體腺瘤協作組.中國垂體催乳素腺瘤診治共識(2014版)[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31):2406-2411.
[3] 張曙光,龐華,陳武,等.單鼻孔-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的體會[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1,11(8):1542-1543.
[4] 呂記鋒,呂保來,仇振巍,等.經單鼻孔-蝶竇入路顯微切除垂體瘤18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2):42-43.
[5] 楊立堅.經單鼻孔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手術后并發癥多因素回歸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0,20(5):763-765.
[6] 劉國防.經單鼻孔-蝶竇入路顯微切除垂體瘤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2,4(1):24-26.
[7] 林述凱,魏盾,宋大勇.經單鼻孔-蝶竇人路顯微手術切除垂體瘤64例臨床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3,29(4):349-350.
[8] 鮑波,于效良,邵珠平,等.經單側鼻孔蝶竇入路顯微切除垂體瘤的臨床效果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1):100-102.
[9] 魏川江,唐世潔,唐世平,等.經鼻蝶竇與經翼點入路顯微切除垂體腺瘤的臨床對比研究[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1,34(5):90-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6.016
河北 072150 保定第七醫院(李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