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斌
小切口膽囊切除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對比
李連斌
目的 觀察對比小切口膽囊切除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膽囊結石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予以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觀察組予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觀察對比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腸胃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相關指標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各項手術相關指標(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腸胃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5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0%),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的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項手術相關指標,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小切口膽囊切除;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膽囊結石;臨床療效
膽囊結石是膽石癥的一種,其為膽道系統疾病,隨著年齡增長,膽囊結石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臨床治療常采用膽囊切除法[1]。目前較為常見的膽囊切除方法為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2種治療手段均療效顯著[2]。為探究小切口膽囊切除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本研究選取8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別實施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對比2種患者各項手術參數及并發癥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遼陽市第三人民醫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膽囊結石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檢查及診斷最終被確診。隨機將這80例患者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40例患者中男10例,女30例;年齡24~70歲,平均(44.46±6.65)歲;病程3~32個月,平均(18.35±3.83)個月;結石類型:單發35例,多發5例。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12例,女28例;年齡25~70歲,平均(43.78±6.24)歲;病程2~33個月,平均(19.29±4.53)個月;結石類型:單發34例,多發6例。2組患者以上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1)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膽囊結石的診斷標準;經過保守治療后無顯著效果,或膽囊結石直徑超0.05cm;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診斷標準不符合者;無手術適應證;結石直徑<0.5cm,能采用內科保守治療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嚴重心、腎血管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觀察組予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取仰臥位,依據患者情況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在右側上肋邊緣下1~2cm處開1個4cm左右的切口,解剖暴露Calot三角區,將膽囊管與膽囊動脈分離,將膽囊暴露并予以逆行切除,依據患者具體情況分析判斷是否縫合膽囊床,沖洗腹腔后,依據患者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引流,如需則置入引流管,確認無誤后常規縫合,術畢[3]。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取仰臥位,依據患者情況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建立氣腹,三孔法置入腹腔鏡后,暴露膽囊管、膽囊壺腹交界處,解剖膽囊三角,準確辨別出膽囊動脈、膽囊管,近端使用吸收夾,遠端則采用鈦夾夾閉。對膽囊予以順行切除,沖洗腹腔后,依據患者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引流,如需則置入引流管,確定無誤后,采取穿刺孔縫合,術畢。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腸胃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相關指標。記錄對比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肺部、腹腔、切口等感染)[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各項手術相關指標(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腸胃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對比(x±s)
2.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膽囊結石發病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且女性發病多于男性,其臨床癥狀有時并不明顯,可能僅為上腹不適,當結石發展導致膽管梗阻時會出現典型臨床癥狀,多表現為寒戰高熱、腹痛、黃疸等。膽囊結石手術患者術后易出現諸多并發癥,主要為術后感染,以及手術過程中易造成膽道損傷等[5]。近年來,隨著臨床治療手段的不斷完善,膽囊結石手術切口逐漸可控制在8cm以內,創口相對較小、恢復較快,傳統開腹手術已被小切口手術所取代[6]。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及人們對美感的要求,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腹腔鏡下進行手術,采用2-4孔操作,創口較小、疼痛相對較小,患者術后預后相對較好[7]。目前,小切口膽囊切除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手術療效均比較理想,在臨床均得到廣泛應用,2種手術方式哪種臨床療效更好成為新的關注焦點[8]。本研究探究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差異,結果顯示,進行腹腔鏡手術的觀察組患者各項手術相關參數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其中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術后腸胃功能恢復也顯著優于對照組。分析原因與術者專業的醫學技能及經驗是分不開的,同時也表明在腹腔鏡下進行膽囊切除術治療時切口較小、安全性較高,可有效減少患者痛苦,利于患者機體功能恢復;而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切口仍較腹腔鏡下手術大,造成術中出血量相對較多,患者術后機體功能恢復慢,住院時間自然延長,相應地承受的痛苦也較多。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采取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較小切口切除術更為安全,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及肺部感染率相對更低,其中觀察組無肺部感染患者出現,分析原因一方面與腹腔鏡手術切口較小有關,另一方面與本次樣本數據較小有關,擴大樣本數量,可產生不同結果。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小切口膽囊切除術還是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術前、術中、術后相應的針對性護理必不可少,良好的護理措施能有效提升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的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項手術相關指標,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1] 張進,胡季明.膽結石應用腹腔鏡與小切口手術切除膽囊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62-63.
[2] 曾濤,李偉學,盧開剛.小切口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比較[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5,37(7):819-820.
[3] 楊光濤.膽囊結石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病例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3):34-35.
[4] 徐冬青,姜芳芳.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膽囊結石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144-145.
[5] 王碧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的療效對比及臨床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3,19(6):639-641.
[6] 俞幼林,興亮,朱錦龍,等.小切口膽囊切除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治療膽囊結石療效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4,19(5):756-757.
[7] 王井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08,14(14):47-48.
[8] 吳勝,陳金鎖,唐曉明,等.腹腔鏡及選擇性輔助小切口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學,2015,44(13):1807-180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6.044
遼寧 111000 遼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科(李連斌)